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李倩倩  朱瑜  王平  石硕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235-239
充分考虑在企业外部不同环境下及内部不同生命周期下创业导向及社会资本的正、负面作用,构建企业不同内外部环境下创业导向、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的作用模型,认为创业导向及社会资本能促进企业成长,在动态环境和企业初创及成长期下这一促进作用比在稳定环境及企业成熟期下更强,社会资本能增强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该调节作用随社会资本由低到高呈倒U型变化,在动态环境、企业初创及成长期下,该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并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在初创期的发展情况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成长质量。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的诸多特征中,人力资源一般都是企业的支柱和核心,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一般都以人力资源形势外显。因此,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的管理模式,是一个较为便捷和有效的切入点。本文以PE科技公司为例,以"人"为切入点,从人力资源视角分析其在初创期的核心问题,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并探索形成可被同类高新技术企业借鉴使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了智力资本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着重分析了智力资本各要素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研究证明了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中,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程度和形式有所不同,只有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其智力资本各要素才都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把企业样本进行了划分,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再分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94家企业的实证分析,了解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竞争战略类型转换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依次采用差异化战略、基于差异化的低成本战略、基于低成本的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才能取得较好的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从动态能力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的国际新创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的多案例研究设计,揭示了国际创业能力的形成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对国际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1)创业导向有利于国际新创企业创业能力的形成,而创业导向对国际创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则取决于制度距离。(2)随着国际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国际创业能力将发生动态演化。国际新创企业在孕育期以国际机会创造能力为主,在初创期以国际机会发现能力为主,而在成长期又以国际机会创造能力为主;当国际新创企业从初创期进入到成长期,国际机会利用能力将从价值性机会利用能力向系统性机会利用能力转化。(3)国际机会识别能力通过影响国际目标市场范围的确定从而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生存绩效产生积极正面作用;而国际机会利用能力则通过影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从而对国际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产生积极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出发,以12家创新型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作为案例,探讨3个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的共有影响因素及不同路径。研究发现:(1)创新战略是3个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的先决因素,组织结构调整、创新情境、运营环节是其驱动因素;(2)3个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呈现出不同的资源特征,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对外开放广度、资源匹配程度、多方交互强度均表现出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并且影响到创新过程中资源整合方式的不同,结合共有影响因素,引起资源整合路径的不同;(3)3个阶段的制造业企业创新过程中适用不同的资源整合路径,初创期采用主动—配合型整合路径,成长期选用开放—对接型整合路径,成熟期使用生态—协同型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结合资源基础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深入分析在初创期和成长期,资源识取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动态匹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补性资源和相似性地位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年龄对这些影响关系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在初创期,互补性资源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更明显;在成长期,相似性地位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更明显,而且在成长期相似性地位会有效促进互补性资源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对新创企业如何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去识别和获取资源有重要的实践启示,并丰富和深化了资源整合理论与新创企业成长决定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技术的创业活动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信息技术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较高的失败风险,培育和提升关键成长能力是解决新创企业成长脆弱性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对4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多案例分析,基于动态演化过程视角对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作用机制及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创业能力、动态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驱动新创企业成长的3种关键能力,他们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动态演进不断循环改善;同时还发现,企业创建期主要依靠创业能力驱动,存活期以动态能力为主,创新能力在成长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过长期实践,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律,阶段性特征日趋明显,呈现出周期性的形态。结合实证研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分化期,其中分化期主要反映的是成熟期后段的发展路径选择问题。综合理论和实践,构建覆盖全过程的创新链、政策链是生产力促进中心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风险的概念和创业风险的分类出发,研究了风险企业成长过程中从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等各个阶段的风险类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风险控制保障机制方面系统分析了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创业平台和技术创业型企业是原创技术孵化的关键主体,其共生关系的形成对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聚焦于创业平台对技术创业型企业的单向资源供给,或内部资源整合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忽略了资源共生对提高孵化效率、实现价值共创的关键作用。鉴于此,选取Y Combinator、创新工场、概念证明中心进行案例研究,剖析技术创业型企业与创业平台的共生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创业型企业与创业平台表现出“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螺旋上升的共生演化过程;(2)多元化资源收益驱动创业平台与技术创业型企业共生关系的形成,其中技术资源收益促使创业平台打破局限于经济收益的互惠共生,步入技术资源拼凑的偏利共生;(3)构建横向创业链和纵向创业链是技术创业型企业和创业平台形成寄生、偏利共生、基于经济收益互惠共生关系的实现路径;创业平台拼凑共生资源、协奏形成资源结构化,并嵌入横、纵创业链集成创业网络,最终实现网络资源获取的互惠共生。研究结论明确了共生资源收益和创业链构建、资源整合对驱动和实现共生演化的关键作用,为形成技术创业型企业和创业平台的互惠共生,促进创业平台向专业型、技术型转化,实现价值共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梁阜  李树文  耿新 《科研管理》2020,41(4):239-249
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组织资源,且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其资源异质性影响着绩效差异性。本文以300余家中国科技企业为多源问卷调研对象,通过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ping法、简单效应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在资源转化视角下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人力资本的配置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企业初创期、发展期与成熟期,领导-成员交换(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在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2)在初创期与成熟期,环境动态性、环境竞争性分别在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间以LMX为中介的间接关系中起调节作用;(3)在初创期与成熟期,环境动态性与环境竞争性交互项在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间以LMX为中介的间接关系中起调节作用;(4)在初创期,高动态-低竞争环境组合更能促进人力资本优化配置;在成熟期,低动态-低竞争环境组合更能促进人力资本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学术创业是科研人员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其创业特质与创新政策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却忽视了学术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组织生态理论与锦标赛激励理论,本文以高校学术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双刃剑”效应,从过程与结果视角分别探讨了任务关系与合作质量在团队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学术创业团队中,合作关系对合作质量和持续合作意愿均具有倒U型影响,合作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削弱合作质量、降低合作意愿;从结果视角来看,合作质量在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效应随着合作关系的增强而减弱;从过程视角来看,任务独立负向调节合作关系对过程质量的影响,任务依赖则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对结果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结论解构了学术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制药、纳米、新材料等领域的崛起,一种新的基于科学的创业企业随之诞生。这类企业与基础科学研究紧密相连,推动着科学的创新。本文以诺奖科学家参与创建,旨在商业化其研究成果的企业为案例,从管理团队、资金来源、企业合作及产品研发四个纬度研究了基于科学的创业企业发展与演化特征。通过分析此类企业管理团队发现,基于科学的创业企业管理层通常由“前沿科学家+商业人士”的组合,既能使企业处于科研前沿面,又有效地保障了企业资源获取及运营管理;从资金来源看,创业初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政府资助支持了企业早期研发并降低了私人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有风险投资、公开募股、商业合作以及运营知识产权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有效支撑了企业巨大的研发支出;企业合作主要有学术合作与商业合作两类,学术合作保持企业处于科学前沿同时获得最新专利;商业合作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加快产品上市,巩固了市场地位;基于科学的创业企业其产品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此外这类企业不仅研发面向消费者的商业产品,还研发商业技术,为科研机构或企业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5.
古家军  沈晓斌 《科研管理》2019,40(11):206-215
创业者对新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于新创企业资源局限的情况而言,资源拼凑无疑是极具价值的资源管理行为,然而学界很少有把创业者和资源拼凑联系在一起的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研究了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通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影响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会对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创业者职业价值观和创业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资源拼凑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家军  沈晓斌 《科研管理》2006,40(11):206-215
创业者对新创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于新创企业资源局限的情况而言,资源拼凑无疑是极具价值的资源管理行为,然而学界很少有把创业者和资源拼凑联系在一起的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研究了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通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影响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职业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会对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拼凑在创业者职业价值观和创业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资源拼凑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永波  丁沂昕  王楠 《科研管理》2021,42(2):130-137
资源拼凑解释了创业者在资源约束的情境下如何将看似无关联的手头资源组合成有价值的资源,并进一步驱动创业者对机会的认知。然而,对两者之间的路径对接机制缺少关注。本文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利用不同组织学习方式推进资源拼凑和创业机会认知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解析了资源拼凑和组织学习所涉及的关键构念;构建了创业认知过程的两阶段理论模型,包括机会发现阶段和构建阶段;构建了资源拼凑与机会认知阶段对接的机制框架,解释了组织学习如何桥接两者的路径。在总结研究贡献的同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While science-based entrepreneurial firms are a key feature of the modern economy, our insights into their organization and productivity remain limited. In particula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academic inventors shape entrepreneurial firms established to commercialize their scientific ideas is based upon a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tha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Based on a study of biotechnology firms and their academic inven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tent and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academic scientists contribute not only human capital but also social capital to entrepreneurial firms. The paper makes two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ic-firm interface: First, it establishes that the social capital of academic scientists is critical to firms because i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scientific networks that embed the firm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Second, the paper argues that an academic inventor’s career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haping his social capital, thus scientific careers mediate the networks and potential for embeddedness that an academic inventor brings to a firm. Specifically, the foundations of an academic’s social capital can be traced to two sources: The first element that the firm may leverage is the academic’s local laboratory network—a network to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and advisors established by the inventor through his laboratory life. The second form of social capital is a wider, cosmopolitan network of colleagues and co-author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social patterns of collaboration, collegiality and competition that exemplify scientific career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cientific careers are central in shaping an academic’s social capital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into critical scientific networks in which entrepreneurial firms become embedded.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关文献理论梳理,在问卷调研、现场考察和座谈访谈基础上,分析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的成长环境需求,特别是人才对政府促进科技创业人才及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服务诉求,针对其成长需求和对政府服务的诉求,探索开展的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培育实践经验和机制的案例研究。以四方面的培育实践工作为例,剖析培育机制是基于科技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需求和困难而设计的,又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建立和形成的,这些培育实践工作解决了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有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资源约束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探索突破约束并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途径成为创业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企业资源观和人力资本理论视角,构建了创业拼凑、先前经验以及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概念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1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创业拼凑、先前经验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正相关;(2)创业拼凑分别与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工作经验正相关;(3)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工作经验未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