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光子使原子跃迁玻尔的原子理论是以三个基本假设为基础的,其中频率假设为: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n)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k)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级差决定,即hν=En-Ek.光子是一份一份的,光子的能量hν也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子、每一份光子的能量均不可“分裂”.原子吸收的光子只有满足En-Ek时,才能使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hν),向高能级跃迁;也就是说,要用光子使原子激发,就必须使光子的能量(hν)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En-Ek),光子的能量(hν)大于或小于这个值(En-Ek),都不能使原子跃迁…  相似文献   

2.
一、光子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与实物粒子 (如质子、电子等 )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的区别 .用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实物粒子都能使原子发生跃迁 ,处于基态 (或激发态 )的原子受光子照射或被实物粒子轰击是怎样跃迁的 ?它们又有何区别呢 ?下面分析光子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的实质 .根据量子观点 ,光子是一份一份的 ,光子的能量 hν也是一份一份的 ,每一份光子 ,每一份光子的能量均不可“分”.用光子 (电磁波 )作用到原子上 ,使原子发生跃迁 ,就必须满足“hν=En- Ek”(光子能量超过原子电离所需能量除外 ) ,只有频率ν=( En- Ek) /h的光子才能使 …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成正比,即E=hv,式中的h是营朗克常量,这个学说后来叫做光子说。  相似文献   

4.
1.光压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 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 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即 E=hv,h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学说后来叫做光子说。 根据量子理论,光子具有动量,光子的动量P 和光子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为p=E/c,c为光速。光 照到物体表面时,会对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 压"。光压是光的粒子性的典型表现。光压的产生机 理如同气体压强:由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的频繁碰 撞产生了持续均匀的压力,器壁在单位面积上受的 压力数位上等于气体的压强。  相似文献   

5.
使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光子照射;二是用实物粒子轰击. 根据光子说,光子是一份一份的,其能量也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个光子的能量为E=hv,不能被分割.用光照射原子使原子跃迁的实质是通过共振实现的,入射光的频率要满足选择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光是电磁波,同时也是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在光的波长较短时,其粒子性较为突出.能证实光的粒子性的实验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E=hv(v是光波的频率),  相似文献   

7.
用形象比喻讲“光电效应”宝鸡县天王高中蒲苍雄“光子说”告诉我们.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hv光电效应发生时遵循的规律是: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v0),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  相似文献   

8.
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是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即能量是不连续的),光子不带电,是微观领域中一种只含有能量的粒子;而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就是电子.  相似文献   

9.
汪新亮  马荣华 《物理教师》2008,29(10):43-44
使氢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有两种途径:一是用光照射;二是通过具有一定动能的实物粒子与氢原子碰撞。用光照射使氢原子跃迁时,入射光子的能量要满足两能级之差即E入=E来-E初(光子能量超过电离能时除外),对于用实物粒子通过碰撞实现氢原子的跃迁,教学参考资料上则普遍这么认为:“实物粒子与光子不同,其能量不是一份一份的。  相似文献   

10.
光电效应是光的粒子性的重要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澄清以下几个概念.1光子和光电子光子是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即能量是不连续的),光子不带电,是微观领域中的一种粒子;而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因此其本质是电子.  相似文献   

11.
当一个频率为ν、能量为hν的光子从一个原子旁边经过时,光子与原子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光子与原子的碰撞。在这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光子继续按原来的方式运动,就好象没有原子在那儿一样,而原子也不受任何扰动; 2.产生光电效应。在这一效应中,原子吸收能量为hν的光子,而且这能量通常(但并不总是!)传给原子中的一个电子,使它从原子中电离,结果产生一个正离子和一个自由电子;  相似文献   

12.
题目 由量子化理论 ,光子的能量E =hν,h为普朗克常量 ,ν为光子的频率 .光子的动量 p与光子能量E之间的关系是 p =E/c,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 .设想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用太阳帆来加速星宇宙飞船 .飞船在太空中张开太阳帆 ,使太阳光垂直射到太阳帆上 .这样 ,可认为每个光子与太阳帆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且特殊材料制成的太阳帆对光的反射率为 1 0 0 % .某飞船的总质量为m =2× 1 0 3kg ,飞船所在太空处太阳帆上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钟到达的光子数目n =2× 1 0 2 7个 ,光子的平均波长为λ =663nm .(1 )设太阳帆张开的表面积为S ,试用h、m、n、S…  相似文献   

13.
例1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E=hγ,其中频率表征波的特性.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波长λ的关系:p=h/γ.若某激光管以Pw=60W的功率发射波长6.63×10-7m的光束,试根据上述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初,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量子假说: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都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v成正比,即E=hv。式中的矗叫做普朗克恒量。爱因斯坦的这个似说不久即被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严格证实。现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已经是一个常识,今天我们在这个常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既然光是一种粒子,那么它与其他物体碰撞时,能对物体产生压力吗?  相似文献   

15.
正爱因斯坦是幸运的,他在普朗克关于电磁波能量特殊处理的前提下,针对当时光电效应解释的难题,大胆提出光也是一份一份传播的,即光子说,从而完美地揭示了光电效应的本质,同时,对光的波粒二象  相似文献   

16.
例 1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E =hγ ,其中频率表征波的特性。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波长λ的关系 :p =hλ 。若某激光管以Pw =60W的功率发射波长 6 .63× 1 0 - 7m的光束 ,试根据上述理论计算 :(1 )该管在 1s内发射出多  相似文献   

17.
光子说之所以能够圆满地解释光电效应,是由于电子每次只吸收一个光子的缘故。光子说认为;当入射光子的频率较低时,它的能量hv小于金属的逸出功W,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了,这就是存在极限频率v_0=W/h的原因,设想如果电子每次吸收n个光子的话,即使光子频率vhv_0=W,就能产生光电效应,这时就不存在极限频率v_0了。  相似文献   

18.
使氢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有两种途径,一是用光照射;二是通过具有一定动能的实物粒子与氧原子碰撞,用光照射使氢原子跃迁时,入射光的能造要满足两能级之差既Eλ=E末-E初(光子能量超过电离能时除外),对于用实物粒子通过碰撞实现氢原子的跃迁,教学参考资料上则普遍这么认为:“实物粒子与光子不同,其能量不是一份一份的,实物粒子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是通过碰撞来实现的,当实物粒子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具有一定的动能时,  相似文献   

19.
李家利 《物理教师》2006,27(7):4-46
学生在学习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时,认识了微观领域中能量的不连续,每个光子的能量是E=hν(也叫光量子或一个小能量包);学习玻尔氢原子理论时,知道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氢原子在吸收或辐射光子时不是任意的,要满足能级的跃迁假设,即吸收或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  相似文献   

20.
曾志旺 《物理教师》2002,23(6):16-16
使氢原子中的电子发生向外跃迁有两种途径 ,一是用光照射 ;二是通过具有一定动能的实物粒子的碰撞 .用光照射使氢原子跃迁时 ,入射光的频率要满足选择性原则 (光子能量超过电离能时除外 ) ,对于用实物粒子通过碰撞实现氢原子的跃迁 ,教师和教学参考资料上则普遍这么认为 :“实物粒子与光子不同 ,其能量不是一份一份的 ,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氢原子两能级的能量差值 ,其动能的全部或部分为原子吸收 ,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物理教师》1999年第10期p .13) .笔者认为 ,上面的结论是错误的 ,应当从碰撞的角度 ,运用碰撞遵循的规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