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庸以他十五部小说的成就成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在他的十五部小说中,对情爱和生命的现代性描写,满足了人们心中对情爱的浪漫渴求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文章主要从情爱和生命的现代性角度入手,探讨金庸小说中对情爱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探求。  相似文献   

2.
对生命主题的探讨是毕淑敏小说的主体与核心,而以此为基础所延伸出的现实性生存体验以及对于生命本身的敬畏与尊重构成了其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毕淑敏着眼于现实生活本相,剖析平凡个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旨在发掘得以超越自我、战胜苦难的精神力量.本文着眼于毕淑敏小说的生命美学,关注小说对生命问题的探讨及其立足于现实关怀之上的美学诠释,同时探究毕淑敏小说美学建构的重要形式,通过特殊场域、创作视角、终极目标多角度的分析,最终实现对毕淑敏小说生命美学的价值阐释.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小说有一股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对“人间烟火”气的喜爱,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色。而所谓“人间烟火”气,其实正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生命的一种体察和热爱。本文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汪曾祺的小说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从生命化的角度,较为深刻地探讨与研究了沈石溪动物小说内在的美学意蕴。本认为,对动物小说内在生命化的美学追求,是沈石溪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与灵感。通过“猎狗情结”、“狼王意象”、“红奶羊境界”的美学归纳,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提升到一个生命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因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情感方式在南方小说家中独树一帜,基于她对自身生命体验和对生命本质属性的深入思考,她的小说创作延续了对孤独与双性同体的主题不断挖掘,本文着重探讨“双性同体”主题在麦卡勒斯笔下的形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直感型、体验型作家 ,她很少在作品中作理性剖析和哲理探讨 ,但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一直深深地关注 ,且始终流贯于作品中 ,她对生命有很深的体悟。生命体悟 ,正是萧红小说的深层哲理内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有一股浓厚的“人间烟火”气,对“人间烟火”气的喜爱,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一大特色。而所谓“人间烟火”气,其实正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是对生命的一种体察和热爱。本文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对汪曾棋的小说略作探讨。汪曾祺小说表现了一种对“人间烟火”的浓厚兴趣,“人间烟火”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的重要内容。汪曾祺特别擅长写风俗,风俗、风情、风物常常成了他小说的主体,而真正的故事和人物反而退到了幕后。所以有人说汪曾祺是一个风俗画作家。风俗的确占据了汪曾祺小说的大量篇幅,这可以从我们随手列举的例子中看出。《…  相似文献   

8.
莫言是乡土文学的执笔者,他以生命为基点的写作,彰显了对生命价值的独到理解,特别是小说中多样的动物书写,向人们展现了鲜活的生命氛围,同时也回归到最原始的文化传统,反思了近五十年中国大地的风云变幻,探索着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本文共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试图对莫言小说中的动物书写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探究小说动物书写的功能。比如《生死疲劳》中的驴、牛、猪、狗,《蛙》中的蛙;后一部分分析小说中动物书写所蕴含的生命意识,以此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探求其生命叙事的本真,同时也为现当代文学寻求一份不一样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使得生命意识的高扬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命题。以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复生情节、生子情节及爱情永恒的讨论,探讨生命意识在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沈从的小说解析了生命的自损形态、自足形态和自强形态。从二类生命形态的表现来看,作家理想的生命原型不在《边城》、《三三》等湘西小说中,而在《生存》、《黑夜》、《如蕤》、《过岭》等小说中,这些小说的主人公,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美的人,是其理想的生命原型。  相似文献   

11.
试通过解读二十世纪末创作的以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虚构人物的两部小说,探讨南非作家J.M.库切及俄罗斯作者列昂尼德.茨普金笔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形象以及两人寄寓其中的生命情绪、生命幻想、文化情绪、文化欲望,对两部小说的主要思想问题和表达形式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发。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小说是以少儿读者为主体接受对象,以表现少儿的现实生活世界和精神生命成长为主体审美内容的特殊小说。本文探讨了少年儿童小说的文体特征和艺术手法,探讨了小谢少年小谢儿童小说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少年小说创作现状。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对施蛰存小说的研究,多聚焦于他作品精神分析创作方法的运用、小说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而忽略了隐藏其后的现实价值意义,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小说无现实价值意义。讨论施蛰存小说中的生命本真意识,分析他的小说对于自然生命形式、人性的肯定与呼唤,对于压抑、扭曲人性的批判,探讨作人主义精神的关怀,有助于更进一步理解他的小说所体现的现实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人物命运的设置与安排,是小说写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安排人物命运的重点,却在于其生命的支撑点上.本文探讨的便是人物生命支撑点的选择、设置,以及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发挥的作用。懂得了这一点,便懂得了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为数不多的几篇表现男女性爱,关注生命现象的生命小说,将自身作为生命“标本”予以剖析,现身说法,展示生命本真面目,透视生命奥秘,从中不仅表现了这位“五四”先行的坦荡胸怀,开放心态及科学求真精神,而且还显示了郭沫若对男女性爱与人类明的关注与思考。此外,由于郭沫若最先在中国小说中从自然人性角度探讨男女性爱和生命现象,从而使其生命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还具有开风气的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白小说以极具诗意的语言,构建了富有地域气息的意象和幻境,营造出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体现了女性对变幻莫测命运的猜想和对生命主题的探讨.林白生活环境中的地域风俗文化、自身特质和生活经验成就了其小说的神秘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舒坦 《文学教育(上)》2008,(11):157-15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5月22日在中国社科院从代表作《雪》谈起,以“我们究竟是谁?”为题作专题演讲,帕慕克敬重的中国作家莫言和帕慕克作品中国翻译沈志兴均来到现场。帕慕克主要探讨了小说的艺术力量,想像力对一个小说家和读者的至关重要性等问题。在帕慕克看来,“小说提供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当成别人的生命,把其他人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的机会”,“小说的历史就是人类解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历来备受瞩目。那拼接起来的怪人曾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又爱又怕。雪莱夫人在小说中融入了人造生命、器官移植等思想,以及关于人造生命的身份认同、对科学伦理的探讨、对科学前途的忧虑,让这部小说区别于以往的神话和奇幻作品,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其小说质朴而生动地刻画了社会各个阶层普通人的生命与生活。文章从路遥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生命追求等方面入手,从而感悟路遥小说中的生命与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沈石溪动物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生命的含义,其中有敬畏生命的思想,有人类对生命的关照,更有对动物生命本身的关怀,而最为突出的就是动物小说中关于母爱等情感的诠释。沈石溪小说中动物的母爱都是伟大的。本文通过将动物中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演化的描述,将动物中的亲情作为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映照,来探寻沈石溪隐藏在小说的细枝末节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