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NO2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的氧化物.NO2能否用浓H2SO4来干燥,一般资料都没有说明,以下两个实验,能很好地证明NO2不能用浓H2SO4来干燥.  相似文献   

2.
用大试管收集一试管NO2气体,倒扣在水槽里,不久看到试管里红棕色气体消失,试管里水面上升至容积的大约2/3处,再往试管里通入适量氧气,又出现红棕色,接着红棕色又消失,液面又上升.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试管中红棕色的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学”1982年第一期刊登了“二氧化氮溶于水实验”的建议。看后提出如下意见:为证实NO_2和水反应放出1摩尔NO,我使用浓硝酸与铜反应,当大量产生红棕色NO_2气体时,用带塞导管将NO_2导入容量为20毫升的试管中,收集满后,立即将试管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里,此时可以清楚观察到NO_2溶于水,水位逐渐上升,红棕色逐渐消去。当水位到  相似文献   

4.
1 实验装置说明 :①为弯成螺旋状的铜丝 ,②和③为玻璃导管 ,中间用乳胶管连接 ,在乳胶管上有一止水夹K ,B试管中装有 1molNaOH溶液。2 操作过程2 1 照图 1所示装置安装。2 2 打开止水夹K由漏斗向装置中加入浓硝酸 ,直到浸没Cu丝为止 ,关闭止水夹K ,Cu与浓硝酸剧烈反应 ,产生红棕色的NO2 气体将浓硝酸压回漏斗 ,铜丝和浓硝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让学生充分观察产生的红棕色的NO2 气体 ,断开玻璃管③ ,由漏斗口倒出浓硝酸 (倒酸液时打开K)。2 3 重新固定U型管连上玻璃管③由漏斗中加入 1∶3(体积比 )稀硝酸 ,稀硝酸将U型管中的…  相似文献   

5.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是探究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现行苏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在第100页中有该探究实验的介绍,教材装置如图1所示。教材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及NO2气体溶于水生成无色NO气体;再加水稀释剩余的浓硝酸使之成为稀硝酸,则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NO气体。结合教学实际,已有诸多学生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题型示例一 :药品选择、反应原理上的创新【例 1】 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 ,合理又实用的是A .锌粒与稀HNO3反应制备H2B .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H2 SO4 制HClC .亚硫酸钠与浓H2 SO4 反应制备SO2D .大理石与浓H2 SO4 反应制备CO2解析 :锌与稀HNO3反应 ,被还原的是氮元素 ,产生的是氮的氧化物而不是H2 ;因HCl极易溶于水 ,制备时用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 ;浓硫酸中H+浓度小 ,与CaCO3反应慢且生成物CaSO4 微溶于水 ,反应难进行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硫 .答案 :C .【例 2】 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方法:取三块小铜片放入5ml的玻璃注射器内。先吸入3ml热水,再吸入1ml市售浓硝酸,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排出立即用软木塞套在针头上。这时可看得注射器内铜与稀硝酸激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无色NO气体。当注射器内产生了足够量的NO气体时,将注射器针头稍向上,去掉软木塞,套上一个干燥的小玻璃试管,把无色的NO气体通入试管中,即刻小试管里出现红棕色。  相似文献   

8.
一、对实验结果的探究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1)根据反应Na2SO3(固) H2SO4(浓)=Na2SO4 SO2↑ H2O,制备SO2气体。①试用下列简图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带孔橡胶塞锥形瓶集气瓶分液漏斗导管液体固体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3)有一成员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  相似文献   

9.
一、定性推断型例1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SO2、O2、NH3、H2S、HCl、NO等气体。(1)如图所示,洗气瓶中盛有过量的澄清石灰水,通入气体A后产生浑浊现象,B处向空气中排出的无色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没有_____,可能含有____。(2)若洗气瓶中盛有过量的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通入A后产生白色沉淀,B处向空气中排出的是红棕色气体,则A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没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解析(1)混合气体能使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SO2。因为2H2S+SO2==3S+2H2O,所以混合气体中肯定没…  相似文献   

10.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实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铜与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3Cu 8HNO3稀=2NO↑ 3CuNO32 4H2O。从理论上讲,实验现象应为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但现行教材中该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用塑料袋封住试管口,实验的真实现象却是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在液面上就变色(这是NO迅速跟封在试管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O O2=2NO2)。实验现象与理论反应无法吻合,给实验结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一实验进行必要的创新研究与改进。要想清楚地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及无色变为红棕色的过程,关键是在产生NO气体前…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的提出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课本上该实验提供的方法是,先在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约0.1g)和3 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再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反应混合物加热,如图1所示.通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验证反应生成了SO2;反应完毕且冷却后通过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少量水中(得蓝色溶液),验证反应生成了CuSO4.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步骤1.按附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实验开始前,先在大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备用。2.在平底烧瓶中收集一瓶 NO_2气体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充满红棕色的 NO_2气体。此时气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3.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平底烧瓶内,轻轻摇动平底烧瓶,烧瓶内的红棕色消失,NO_2气体变为 NO 气体。  相似文献   

13.
1 实验原理 1.1 浓HNO3 能将C氧化,生成 CO2、NO2 气体 C+4HNO3(浓)=4NO2↑+CO2↑+2H2O 1.2 NO2溶于水生成稀HNO3,酸性条件下不能形成CaCO3的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师和高中课本中,都有Cu与浓、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反应虽易进行,但反应不能控制,且生成的气体毒性较大,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以可控和减少污染为目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和药品如下图.二、实验操作方法1.推动试管A中钢丝绳(它可通过塞子上下移动),使Cu片浸入浓HNO3中.开启三通(开关I)并打开夹子,让试管A中的空气排出,此时,试管A中产生红棕色NO2气体,同时,溶液变为蓝色.2.当试管A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夹子,旋转开关I,让气体通入…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生成硝酸同时还有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逸出:3NO_2 N_2O=2HNO_3 NO↑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同学记住这个方程式,我们做了NO_2溶于水的演示实验。用排气集气法把棕色的NO_2气体收集到20毫升安培并中,并在煤气灯上把安培并封口,实验时用镊子夹破安培并的封口,并迅速地把它插入盛有三分之二水的烧杯中(图1)。这时可以明显的观察到NO_2迅速溶解生成硝酸、棕色的NO_2逐渐变淡直至无色,水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6.
喷泉实验的有关说明: 1.形象地说明了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的性质.如用水作溶剂时,可用于做此实验的气体为卤化氢或NH3;若用NaOH溶液代替水,则CO、NO2、SO2、Cl2等均可形成喷泉. 2.实验成功的条件:(1)圆底烧瓶必须干燥;(2)气体须充满;(3)装置气密性好;(4)盛水的烧杯中水和胶头滴管中水不能太少;(5)喷水用的导管不能太粗或过长.  相似文献   

17.
NO_2被水吸收生成HNO_3和NO,以及NO被氧化生成NO_2,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反应。教学中,若设置下述实验,会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步骤] 1.铜片跟浓硝酸反应,用干燥的大试管收集产生的二氧化氮。当整个试管呈现深红棕色时,迅速用软木塞将管口塞住。 2.将充满二氧化氮的大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管口的塞子拔出,可立刻看到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红棕色消失。液面约上升至管长的2/3处停止,管内尚有约1/3的空间(NO)。 3.将事先收集满氧气的20毫升注射器的针头  相似文献   

18.
类型4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题例4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图5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图5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3、4、6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相似文献   

19.
在中专及高中课本中,都有Cu与浓、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反应简单易行,但不能控制,实验中生成的气体毒性较大,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在教学中以可控和减少污染为目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二、实验药品浓HNO3、稀HNO3、Cu片、NaOH溶液。三、实验操作方法1推动试管A中钢丝绳(钢丝绳可以通过塞子上下移动),使Cu片浸入浓HNO3中,此时试管A中产生红棕色NO2气体,同时,溶液变为蓝色。2当试管A中的红棕色气体充满后,把钢丝绳提升,使Cu片脱离浓HNO3,试管A中的气体通过导管进入试…  相似文献   

20.
普通中学化学教材(必修)[实验6-5]是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发现有如下不足之处:(1)实验中有黑色不溶物出现,干扰观察反应成生的蓝色的CuSO4溶液,影响演示实验效果;(2) 由于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原实验设计中SO2容易从试管口泄漏,这样不利于环境保护;(3)由于铜片在浓H2SO4溶液中,高温使反应继续进行,消耗未反应完的铜片,不利用药品节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