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设连词"即"成词于战国时期,语法化完成的标志是:位于假设复句从句的句首,且在分句主语前。从用法上看,连词"即"所领的假设分句常表示"不如意"的情况。其语法化过程经历了从动词—时间副词—假设连词的历程,从时间副词到假设连词的语法化过程则体现了从可能性认识情态到虚拟性认识情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表行为义的动词性偏正短语,到评注性副词,再到语篇中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可见"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本文一方面考察"可见"语法化的轨迹,另一方面考察"可见"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共时和历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义素分析法对连词“所以”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条件作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得出结论:连词“所以”是由表工具的所字结构“所以”经历了从先秦到唐代前期这样一个漫长的语法化过程后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语法因素和认知因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若还"唐代开始发生语法化,由"假设连词+副词"演变为"假设连词+假设连词"。"若还"宋代完成词汇化,到了元明时期,"若还"发展为一个常用的假设连词。副词"还"用于未然语境是其演变为假设连词的主要原因,而与"若"的连用则加速了这一演变过程。"若还"清以后衰落,而假设连词"还"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5):117-122
古汉语因果复句中单音节表因标记的词性认定历来存在分歧。有些学者处理为连词,另有学者认为是副词,至今学界对这些表因标记的身份没有形成一致意见。要确定它们的词性,必须分析它们各自语法化过程及其所需的句法语义条件,同时还须得到"平行虚化"的佐证。研究表明:因果复句的单音节表因标记在具备虚化为连词的句法语义条件,并得到"平行虚化"佐证的前提下,承认它们连词属性的做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汉语常用语言单位"之所以"语法化的历程及与之相关的问题.上古汉语的"之所以"为跨层非短语结构,从上古一直到近代、现代,逐渐完成了作为连词语法化的历程,这在"NP之所以VP的原因"词组层面也得到体现."之所以"作为表果连词与"所以"、"其所以"同叉共存、同义竞争,同义竞争的优势使表果连词出现使用"之所以"的单一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复音连词"不止"是由否定副词"不"和实义动词"止"经常共现而进一步虚化成的凝固结构。作为偏正短语,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作为连词,它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代进一步发展。但从清代开始,直至现代汉语中,"不止"因受平行语法化的影响,其连词用法趋于停滞,偏正短语"不+止(V)"反而被高频率地使用。主要从"不止"的词汇化;"不止"的语法化;平行语法化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就是"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动词短语; 2.副词; 3.连词; 4.话语标记。从最初表强化判断的动词短语到话语标记,这是"就是"不断主观化的反映。首先从共时层面分析不同类别的"就是"大致演变轨迹及其主观化程度差异,认为"就是"在语义功能上经历了以下过程:强化判断—强调焦点—假设让步—话语标记。接着从历时角度讨论"就是"的语法化过程及机制,认为"就是"的语法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民勤方言里语气词"啷"可用于句末或句中,其作用是增添"强调"的口气。这个词来自连词"啷"("那么"的合读),是用于句首衔接话语的连词"啷"因易位而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语法化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是"心智"的心理属性或事态特征的体现,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语法化是某一语言表达式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映射过程,受主体意向性和心物随附性的制约。意向性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体现了主体的心理属性;心物随附性体现了主体的身体属性。语法化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视角,对语法化的生成机制进行描述,揭示语法化产生过程中人的心智活动,为语法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搭”作为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在云南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文章先对“搭”的词性作了明确的界定,继而描写“搭”的语法化过程,认为“搭”在元代出现语法化的趋势,到了明朝,真正开始语法化并完成了语法化过程,“搭”的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的功能是由“搭”的“联结;连带”义基本上同时派生出来的,连动式这一句法结构是促使其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并使重新分析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管"字各语义、词性之间存在引申发展关系,其语法化用法源于动词,句法条件是"管+NP1+V2+NP2",语义上经历了"表掌管→引进对象→处置""表掌管→引进对象→方向"的过程。"管"字自身动词性很强,也有虚化用法,经过词汇化过程构成"副词语素+管(动语素)"形式。"只管"作副词,"尽管"作副词、连词,"不管"作连词,"别管"作连词。  相似文献   

13.
"当"的语法化过程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发展路径和演变模式。在其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就情态范畴而言,"当"是沿着"动力--道义--认识"的路线发展的,从语义机制来看,"当"从动词到助动词是隐喻在发挥作用,而从动力情态到道义情态、从道义情态到认识情态都是转喻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仍”的语法化经历了“动词——副词——连词”的发展路径和演变模式。“仍”由“沿袭”义动词逐渐语法化为表“屡次”、“依旧”、“相继地”之义的时间副词,再语法化为表示顺承和递进关系的连词。句法位置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是“仍”语法化的重要动因,重新分析是“仍”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广泛考察各个时期语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连词"一旦"的语法化历程及语义特征。通过研究发现:连词"一旦"是由线性序列上前后出现的两个词结合为一个名词,在特定的句法环境中逐渐虚化为副词,副词"一旦"再进一步虚化为连词,但这个虚化过程并未完成,现在仍处在这个过渡阶段。副词语法化实现的基础是名词"一旦"所表示的"(将来的)某一时点"这一特殊的语义特征,而位于后一分句主语后谓语前的语法位置则是语法化完成的关键。"一旦"语法化的动因则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6.
"因"最早用为名词,而后逐步演变为动词、介词、副词、连词。它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是主观化,同时,语境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递进连词"不说"及其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写了“不说”的句法语义特点后,证明“不说”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它出现的时间较晚,所以语法化的各种形式共存。文章最后分析了它语法化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双音节单位"与不"常附着在表示行为或性质的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可用于陈述句或反复问句,由并列连词"与"的一个常用结构"X与不X"派生而来。在语言的经济原则、"不"的指代性、语音节奏、韵律框架作用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经过使用者的重新分析,"与不"逐步完成了它的语法化过程,从"并列连词+表否定意义的后项"这一结构,变成了一个新的双音节单位。  相似文献   

19.
关联词语中以连词居多。本文从语法化的角度,具体探讨了十多个因语法重新分析凝结而成的连词。这类连词可分为并列式、附加式、压缩式三种。  相似文献   

20.
with的语法化——英汉伴随介词的演变模式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存在着“介词〉从属连词”这样一个语法化趋向。导致英语伴随介词没有演变成并列连词的主要因素是语义滞留原则,导致汉语伴随介词最终不能发展成句级并列连词的原因是句法位置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