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的职业人才在就业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任,提高其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专业教师需提高专业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陈美洁 《成才之路》2011,(31):44-44
五年制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把中等、高等教育贯通,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减少了课程的重复,提高了教学效率,缩短了学习时间,为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提供综合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教学应以职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教学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按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本科院校的建设规模不断拓展,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相比,职业本科院校更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以确保学生掌握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主干技术,并能将其有效应用于实践,即职业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实用型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教学目标,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文章立足于职业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素养分析,围绕教师能力提升途径展开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显著特色是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和职业综合素质,而在实施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职业教育就没有生命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达到企业(行业)岗位标准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级技术(技能)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究...  相似文献   

5.
专业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更是为企业培养知识、能力和素养全面合格的技能人才的重要的教学内容。职业院校教师更加重视提高技能实训教学的质量,其中包含与职业素养的衔接。在《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气焊技术是学生从事电冰箱、空调器制造、维修等工作必备的重要技能。这项技能不仅只是一门技术,还涉及安全意识、品质管理、5S管理、团队协作能力、节能环保等职业素养的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建立对应的教学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杨亮 《学周刊C版》2013,(1):18-18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它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提高技能。本文从计算机专业教学特...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的一般目标 职业教育的一般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形成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以下几种教学活动: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育活动 为什么要采用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育活动?因为职业教育强调一体化教学,需要采用把理论教学和技能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技能并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已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观念的变化并没有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忽视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本文提出职业教育课程考试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从内容、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一套能实现高职办学目的、切实可行的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衡量这些人才的标准不能只看其文化基础知识,成绩的好坏,更要看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指的是什么呢?职业素养是指人们从事某种事务或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职业素养的高低也就是就业能力的高低,现时的职业教育是要从升学向就业导向,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我们身为职教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设立中职生发展评价指标的目标是,形成一套评价中职生发展的互相关联的评价要素。是否有利于中职生的发展,是设立评价指标的基点与归宿。培养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明确定位,具有导向性作用,理应成为评价指标引导的方向。职业素养是人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在职业行为表现上的综合反映,将职业素养的培育作为重点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同时符合中职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等组织的用人需求。  相似文献   

11.
职业素养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讨论较多的话题。但是其概念的界定现在仍然存在争议,主要分歧在是否应当对职业素养进行宽泛的定义。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职业素养与知识、技能、职业能力等概念之间的区分没有得到有效明确。为解决概念辨析的问题,首先考虑其提出的原因和背景,主要抓住职业素养的价值特性,其次要考虑语义及使用习惯,然后理顺概念之间的因果顺序,最后综合这些因素得出有关职业素养的理论框架。职业素养分类,其与职业能力概念的辨析等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是在义务制教育的基础上,与高中,高等院校相并存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为社会输送的职业人才在就业中的优势越来越有突出的表现。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任。提高其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教师需提高专业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活动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我国培养和选拔具备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并引领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开发建设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上。劳动者的素质不仅仅指某项专门职业素质而应是其综合职业素质,它既包括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以及合作共事的能力与处理矛盾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实训课程设置应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载体,明确实训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养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从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转变。本文针对高职文秘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鄢光辉 《职教论坛》2004,(29):27-28
我国职业教育原有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科知识体系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的,形成了所谓的“知识本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的严密性,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实用和实践性.而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形成了“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该项职业的能力、资格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人需求.所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并贯彻于教学工作之中,显得尤为的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是知识本位与技能本位的辩证统一,它已成为培养劳动者可塑性与定向性的有机结合点。因此说,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如何将对劳动者能力的培养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职业呈现单一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体力劳动的岗位与脑力劳动的岗位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劳动岗位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边际化形态,形成为由一种主要岗位与多种可转换岗位结合的新的岗位架构——复合岗位架构,这就要求劳动者掌握同一职业的不同岗位的多种知识和技能。由此要求劳动者具备综合型的职业能力。可以说,职业教育要培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胡兆群 《现代语文》2008,(12):146-147
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本追求,职教语文应当以培养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语文素养为基本追求,同时满足学生终生发展对语文素养的基本需要。而我们的“语文教材,现在也有很多种,基本上都是由课文、语文知识、练习三部分组成,其共同的特点是以课文作为教材的主体,知识作为一个体系,按知识体系组织课文,少量的练习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知识的”,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突破这种知识化的“文选型”教材模式,构建起生本化的素养型职教语文新体系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任务引领型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以工作任务引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重庆文理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在任务引领型课程建设中,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教育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工作任务为线索设置课程单元,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技术、服务、原理、方法、过程为栽体设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多次有益的改革尝试。实际上,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价值的重新审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价值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一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为传承知识,提升文化水平;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转变为训练技能,形成职业意识;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为发展能力,培育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