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引发城市流动人口剧增,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受其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融入城市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不适状况。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提高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亮 《今日教育》2005,(7):32-34
城市流动儿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引人注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农村到城市,"迥异于乡村的城市文化,所处的环境暴露出的冷漠和排斥,以及某些缺乏针对性的软硬教育环境",给这些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过程带来众多的障碍。对流动儿童城市生存情况的研究很多,众多研究结果认为,我国流动儿童普遍存在孤独感、自卑感、学习挫折感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本不足导致了城市流动儿童无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区教育中均处于困窘境地。政府要为城市流动儿童的家长提供更多发展平台,以提升其家庭教育质量,增加城市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学校应树立公平的基本价值导向,保证城市流动儿童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全社会都应有关心弱势群体的心态,充分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推动城市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非正式教育制度对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教育学报》2006,2(2):75-79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非正式教育制度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其一,流动儿童的教育利益受到损害;其二,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以“身份”为标尺的“第二种评价标准”,这严重妨碍了流动儿童的教育发展。对此,人们应高度关注城市非正式教育制度在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流动儿童教育边缘化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制度政策障碍、公办学校积极性不高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质量不高等原因,城市流动儿童在城市不能享受良好教育,采取相关对策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体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着诸多困难,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关于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政策已较为完备,为其在城市中公办学校入学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流动儿童"在入学机会、受教育过程、学业成就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平等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州市吴兴区农村小学为例,针对"流动儿童"在农村小学受教育的过程,从学校(包括教师)、学生、"流动儿童"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并在近年来逐渐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城市流动儿童”现象也因此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对流动儿童的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它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副产品,也是“三农”问题的延伸,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郭元凯 《天中学刊》2012,27(5):30-32
最近几年,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贯彻落实国家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两为主"政策,基本解决了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由保证入学数量向保证学习质量过渡的挑战、社会融合问题的挑战、如何保证学龄前教育及初中后教育的挑战,也面临由单一教育模式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培养模式过渡的挑战。政府应强化对流动儿童的长效管理,加强流动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为此,应继续完善教育政策和管理体制,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资金、校舍、教学资源等投入,保证流动儿童能像城市儿童一样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在教育过程、结构中实现教育公平。同时,我国还应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应在义务教育公共性前提下体现个人的适度选择。  相似文献   

10.
学校适应的情况是流动儿童在城市中教育融入情况的重要体现。影响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学校环境因素有师生关系、学校氛围、课堂环境等。其中师生关系是流动儿童学校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本文阐述了师生关系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这就导致流动儿童数量的增多,也使得他们的教育成了一个难题。流动人口子女是个特殊的群体,相较于本地学生而言,流动学生在求学中面临的难题更多。作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班主任,如何关爱这些流动学生,让流动学生真正融入城市学校、城市学生之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流动儿童的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流动儿童的现状、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流动儿童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彭俭 《考试周刊》2014,(77):166-166
城市流动儿童作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人群,近年来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从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和亲子关系入手,探讨城市流动儿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城市流动儿童问题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政府和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来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但是预期成效并未显现.本文试通过概述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以家长参与理论为主要依据,阐明家长参与流动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期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可参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增加,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学龄儿童也呈现出增多趋势,这些孩子,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城市流动儿童。城市为流动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但因为流动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没有固定职业,家庭经济收入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动儿童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包括学校设施、教师队伍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如城市,这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教育行政决策面临观念的制约、能力的制约以及政策冲突的制约的困境.加强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缓解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流动人口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逐渐涌进中小型城市。宁德市作为典型的中小型城市,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近年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给宁德市带来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当今流动儿童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许多流动家庭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往往对孩子的期望高投入少,疏忽了家庭教育在流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家庭在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匮乏,使得流动儿童在城市中处于教育劣势地位,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学业表现不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实现自下而上社会流动的期望并没有实现,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依然存在。流动儿童父母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的社会地位获得,家庭的福利功能是降低流动儿童教育贫困、满足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流动儿童生活在城市里,却得不到均等的教育机会一影响流动儿童教育的制度性因素主要有:户籍制度,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学籍管理和教育评价制度:针对现状.我们必须实行多行渠道并行的接收体制,建立起流动儿童教育经费的协调分担机制,积极进行教育制度创新.让流动儿童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