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曼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实践者,他对民俗学田野作业伦理的操守和田野调查技术的艺术性运用,在田野调查中对民俗实物收集的重视、对调查资料的研究整理、对个体定点调查联合作业的倡导力推等,都有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谭振山的民间故事”作为惟一的个人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工作开始到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者江帆持续性追踪研究故事讲述者达18年之久。持续性追踪研究为民俗学的田野调查工作提供了研究者的介入能促使讲述者对民间叙事价值的认识升华、调查互动中促使研究者反思田野调查伦理道德、如何充分挖掘故事讲述与故事讲述者背后的文化涵义等一系列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田野作业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进行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但是,与其他学科的田野作业相比,民俗学的田野作业缺乏一种反思的品格,需要对田野本身、调查者、真实性等几个核心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确立田野作业的两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民俗学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了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堂演述活动,此举将学生关于家乡非物质文化的认知与课堂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有效连接,而以依玛堪体裁归属为例的师生讨论活动则有利于学生将田野调查体验升华为理论思考。整个教学活动在学校民族志的视野中建构了一个社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圈,建构了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遗产保护有机结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山曼先生20年的民俗学田野作业进行回顾和梳理,并通过其田野作业理念、田野作业方式、成果及其影响来探讨山曼先生的田野作业特点,认为“山曼式的田野作业”重点体现在他“抢救”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处不在的田野”调查理念、独立的田野作业、平等的调查方式和民俗实物收藏的“系列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民俗学的知识基础是田野作业。根据课程需要和作田野工作经验,分析了民俗学课程组织学生进行田野作业的时候所欲达到的目的和应该经受的各种训练;对参与田野工作的人在知识储备、心理素质、调查准备、实地工作方法和原则等内容,提出了常规性的要求和诚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别是民间文学广泛的田野调查研究兴起之后,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作为建构学科体系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又处于快速而深刻的更新之中。学者在田野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建立了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理论,并在口头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故事文本与传承人的关系研究,传承人传承路线和特定生活时空关系研究,传承人的共性与个性研究,以及传承人与接受者、搜集者的互动关系研究等诸多领域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正>万建中林晓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民俗学学科主要学术手段是田野作业。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田野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过程,贯穿民俗学研究的始终。在赣南师范大学承办"2014年上半年全国高校网络培训计划名师(井冈学者)引领——民俗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骨干教师高级研究班"上,围绕这一主题,12位中外知名教授从不同角度讲授了自己的田野经  相似文献   

9.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F0002-F0002
通化师范学院民俗学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满族民间美术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开始,并最早提出长白山满族剪纸研究课题。学校为突出长白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将长白山非物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白鹭古村教学基地,赣南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点创新民俗学田野教学手段,探索出体系化、规范化的田野教学模式。从田野出发,又回归田野,整个教学过程均在村落中展开。引导研究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和研究生的田野实践能力。基地建设构筑了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教学平台,有助于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形成整体观的学术视野。白鹭古村一旦成为学术持续关注的目标,便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而萌生强烈的村落保护的意识和愿望。  相似文献   

11.
于秀兰是多年来一直坚持文学创作的宁夏回族女作家之一,《兰亭心雨》作为她的散文代表作,集中体现了其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一名离开故乡的回族女性的角度,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从一名现代女性的角度,发现了回乡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喜人发展;同时她还从一名知识分子的角度,对故乡的落后表现出深深的反思。她用对故乡的深情抒写,为现代都市浮躁的灵魂寻找一片静土;她在对生命与生活的审美观照中,陶冶个人的性情、表达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激。她的散文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沉静淡雅、洗练蕴藉、思辨自省之美。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以来,史学界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清苑说”和“涿州说”两种观点,迄今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大量的史籍记载和目前清苑县东安村出土的石像生等考证,认为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均在保州。  相似文献   

13.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近现代福清侨乡两次移民浪潮的成因及途径做了初步的探讨。认为20世纪初期福清人逃荒性和20世纪晚期主动性的两次移民潮,是福清成为名侨乡的主要原因。当前新一代移民对侨乡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侨乡的侨情日渐复杂,有必要对其进行历时性和整体性的调查研究,关注侨乡最基本的社会生活样态及社会心理,这对于海外华侨、华人的研究是有所助益的。  相似文献   

14.
陕西南部商洛镇安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民间艺术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遵循生活化、兴趣化、经验性原则,开发乡土资源幼儿园生活课程、领域课程以及家园共育,能够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建立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著名学者、作家阿吾里汗·哈里是一位勤奋的散文作家。在哈萨克文学大花园中,散文这块园地一直不太繁茂,致力于散文创作的作家比较少,作品也不多。所以,阿吾里汗的散文创作就显得弥足珍贵。他的散文作品感情充沛,构思精巧,充溢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弥漫着独特的民族生活氛围。抒发了对故乡和祖国的炽热感情。  相似文献   

16.
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大力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毅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既提高了地理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又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红河迤萨镇侨乡文化的形成,指出了红河迤萨镇侨乡文化的现状与特色,提出了红河迤萨镇侨乡文化开发的意义、指导思想及对策等,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提供了实例论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税收在“三农”领域的调节作用,可以借鉴日本故乡税制度,采取抵扣、减免税款和回赠礼物方式,吸引纳税人积极参加故乡税捐献,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当前我国还存在相关税收制度不健全和国民人均收入不高、纳税意识不强及征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从现行相关税收法律的修订、新税种的开征、用税机制的完善及回赠礼物的规范等方面保障我国故乡税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在感情方面一直是淡化的,对于故乡的描述也是平白的。可是正是这种平白才更加张显出周作人的故乡之情。本文通过周作人有关故乡的散文,从浙东人的气质、故乡的气息、文化描绘三个方面,来看周作人的故土之爱。  相似文献   

20.
分析陈应松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寻找文学故乡的成长变化,从。还乡”的视角切入其“神龙架系列小说”,以回归原始、现代、现代现实主义为重点,力求从整体上把握陈应松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探讨有关新乡土文学的创作经验与美学发现,并试图回答困扰当今文坛的诸多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