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设立了青少年教育活动项目,博物馆如何以校外教育为切入点,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博物馆如何创办青少年活动,从教育的项目内容与活动的规划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文化主要包括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充分挖掘博物馆文化建设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从而和校园教育联姻,对丰富和拓展教育渠道、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文化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关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各类教育的应然目标。博物馆教育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自身具有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良好属性,而且我国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也为博物馆教育的广泛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使得通过博物馆教育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成为可能。校馆融合可以作为优化博物馆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制度融合是博物馆教育优化的前提,课程融合可以为博物馆教育的优化提供载体,空间融合可以为博物馆教育的优化提供实践场域,师资融合是博物馆教育优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综观整个文化教育机构,现代博物馆属于公益性机构,作为重要教育机构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任,同时担负着补充和延伸学校教育的职责,可谓学生的第二课堂。青少年是现代博物馆教育对象,在信息发达时代环境下,如何提高现代博物馆的吸引力,增强青少年对现代博物馆的了解,充分发挥现代博物馆社会职能,是现代博物馆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宁波图书馆为例,对加强与中小学教育的联动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文章探讨了如何把博物馆开辟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如何提高博物馆服务青少年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创新为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方式方法,为全面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文化素质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常州博物馆青少年观众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功能与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探索博物馆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学校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即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集体主义观念、公平竞争的理念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奥林匹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带来了生机;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一致,对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素质水平具有推动作用;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技博物馆作为有能力提供大量实物和感性认识的知识殿堂,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孵化基地,它有优势也有教育职责引导社会成员建立起更为全面的科学观和知识观.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博物馆教育有名无实的现象比比皆是.相比学校教育大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国内科技博物馆中的科学教育实践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西方诸多科技博物馆在实践中探索性地融合了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简称HPS)科学教育范式,以理解科学本质、反映科学文化为目标,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博物馆科学教育功能的发挥,有效地衔接了学校与博物馆之间的教育功能,这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青少年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意识。学校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并将其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需求和实际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积极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丰富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加强对青少年身心素质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10.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青少年是希望、是未来,如何将青少年吸引到博物馆来,并从中提高综合素质,值得我们认真研讨。博物馆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青少年可以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多方面得到熏陶。为了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博物馆该如何为青少年提供符合其心理、生理特点的服务,搭建青少年吸收知识素养的平台,本人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发展及其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区教育从开始时的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学校社区教育,逐步拓展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包括青少年)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发展社区的社区教育。跨入新世纪,社区教育已开始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整体育人、提高全民素质的新格局,促进了教育与社区(社会)的结合,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显示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以教育为第一职能的社会文化中心。它用自己独特的博物馆语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因而博物馆被视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教育。通过博物馆这一园地,可以向学生传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青海省博物馆自1996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以来,抓住时机,充分利用馆内藏品和资料,深挖内部潜力,先后举办和承办了许多形式的展览,在社会和师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为…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和职能.中小学生是博物馆教育对象的重点群体.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延伸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对接融合可达到机构双方和服务对象三赢的教育效果.文章介绍了美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对接融合的主要方式和特点.其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研究建立博物馆参与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是把利用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纳入中小学生教育体系方面的长效机制颇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应根据自身、时代和社会三方面需要,提供体验教育,完善社会教育支撑体系,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作为传播和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教育职能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结合目前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过程中的特征和不足,探讨了改善我国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惠娜 《华章》2013,(28)
青少年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博物馆是特殊的社会教育机构和文化基础设施,博物馆是文化、历史、科技、艺术的重要承载机构,吸引更多青少年观众来博物馆参观,探讨让青少年爱上博物馆的具体措施,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融多种学科为一体,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人类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中,可以获取审美经验、增强优美体魄、开启智慧大门、培育高尚道德,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走向崇高.在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全民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艺术更显示出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舞蹈教育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强大动力.文章从以美尚美、以美塑体、以关启智、以美修德四方面论述了舞蹈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指出,舞蹈教育要走向普及,要谨防被边缘化的倾向,舞蹈教育自身需要不断创新,克服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朱齐华 《成才之路》2012,(35):58-59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是全社会都要关心的问题和共同责任,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只有具有较好综合能力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当前教育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如何通过多种形式提升他们道德修养、综合能力及技能才干等,社区教育机构的诞生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对青少年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社区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实践及思考作了如下几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完善人的素质结构.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成长教育第二课堂的湿地博物馆,如何在青少年环境教育中发挥优势和作用,提高社会效益,这是所有湿博人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环境教育现状,对湿地博物馆在青少年环境教育中的作用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