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瑛 《初中生辅导》2011,(25):2+51-F0002,F0003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银青光禄人夫率更令。他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自小聪明勤学,少年时就博览占今,精通《汉书》、《史记》和《东观汉记》三部史书,尤其喜好书法。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有“高谢爱其书,遗使请焉”的记载。可见他的书法当时在国外也是...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是在再次被贬,又得知好友去世的境况下,自鄂州往宜州贬所的途中来到永州的,他对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景仰已久,然其对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的社会政治评价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书摩崖碑后》碑是黄庭坚晚年书法的杰出代表,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3.
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1101)不仅诗文辞赋的成就很高,而且以书法绘画著称于世。相传明代有位老先生藏有苏东坡亲笔画的《百鸟归巢图》,他想给这幅名人真迹配上一首绝妙的好诗,便请当时一位名气很高的诗人伦文叙担此重任。这一天,伦文叙仔细看过了图,沉思良久,然后挥毫做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在经学与史学上均有精深造诣。他援经论史,以史证经,把经学与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其中王夫之《春秋》学见解直接成为他史学研究的思想根源,所以,研究王夫之史学离不开他对《春秋》学的理解。而《春秋》学对王夫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秋》书法上,即《春秋》"尽而不汙"和"惩恶劝善",使王夫之史学研究形成了直笔和致用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孟子对《春秋》微言以明王事的提挈后,司马迁是揭示《春秋》书法并给予高度评价的又一人。《春秋》书法不仅用来解读《春秋》大义,而且是理解《史记》的指南针。《春秋》与《史记》非唯体裁有别,宗旨也异趣:前者以明王事昭戒为目标,后者旨在究天人、通古今,成一家之言。缘此,司马迁于继承中有新变,做了相应的改良。文章结合"属辞比事"与《春秋》"四例",论析《李将军列传》如何运用《春秋》书法。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0,(3):F0003-F0003
李羊民,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管理系.擅长篆刻书法、现代刻字,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画展览并获奖。著有《篆刻大图解》《羊民书刻艺术作品选》,在《书法》《中国书法》《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幅,  相似文献   

7.
《吴郡重修大成殿记》是米友仁笔墨在苏州的遗存。米友仁书法既有米芾的言传身教,又有师友的指点提携,更得益于博闻强识。《吴郡重修大成殿记》的章法、笔势、结字表明米友仁的书法继承其父捭阖开张的字势,在以清瘦纤细为主的南宋书坛上别具一格。米友仁书法延续了北宋"尚意"书风,融进了更多的情感与性情,他的作品因"情"生"意","意"借笔"发","发"自率意,这是米友仁独立于书法史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浩作为唐代的一名书法家,尤其对唐代楷书的贡献突出。他以自己的书法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从而也夯实了自己的理论。本文专注于从他的书学思想出发,从三个方面:书法源流、书法之法、书法之境来集中探讨他的存世书论《书法论》所蕴藉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习》2006,(7):90-90
这是古代书法界,对唐代大书家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稿》的高度评价。中唐的名书法家颜真卿,楷书有很高的成就,而行书的成就更高。他的楷书,继承中有创新,结构规范,法度谨严,形体外拓,骨力内含,世称“颜体”。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书法通史,南宋陈思的《书小史》以收录书家众多、重视书家之间的传承关系、书家与书体之间的必然联系著称。并且在撰书时他将自己的书法美学思想融入其中,成就了一部史论结合的开创性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1.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作为当时的朝廷重臣和声望极高的文坛领袖,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在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韩愈所作《送高闲上人序》一文入手,对韩愈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的书艺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的求真崇实的书法史观、尊雄尚力的书法审美观和求变创新的书法艺术实践观,在晚清书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开创一代书风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启蒙史学家,吉本在书中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吉本把孟德斯鸠等先辈开创的启蒙史学发扬光大,理论之光烛照了史学的黑暗。能寻找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出内在的关联性。吉本的垂训史观脱离了低俗,显示卓尔不凡。揭穿了宗友的神秘面纱,敢于闯荡教堂奥秘。揭示宗教的本质是人不是神。人类创造了宗教,塑造了神,神又愚弄了人类。把宗教神秘、神圣化是人类的一大错误。吉本初露民权民治思想具有前瞻性意义。《罗马帝国衰亡史》不仅是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而且在史识与史学思想上都为世界史坛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商洛杂文作家屈超耘在杂文创作理论上有所建树,其杂文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有所拓展,其主要艺术特色是语和意深,细微精警;说古论今,史质文衣;形象说理,姿态横生.  相似文献   

15.
游国恩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国恩先生是20世纪的国学大师,其学术地位的奠定与他对中国古代学研究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即是20世纪新楚辞学最主要的奠基人和最成功的实践,也是传统楚辞学最忠实的传承,学史的主要建设和科学学风的主要倡导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浅谈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艺术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一直是书家学习行书的入手法帖。本文试从传播学的几个基本要素对王羲之《兰亭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无意于佳乃佳”是苏轼提出的极为重要的书法美学观点,其中蕴含了颇为丰富的文化含义及价值。本文紧紧扣住“无意”与“佳”加以阐发,并结合苏轼的书法创作加以分析,从而找到苏轼的书法思想与其创作的契合点。这也应该成为今天书法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是一位圣明君主,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明代的盛世。他倡导以民为本,以史为鉴;积极制定法律,整饬吏治;主张严厉执法,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近代作家林语堂书法美学思想从“气韵”、“性灵”、“韵律”、“自然”等角度论及中国书法特征,显示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以及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精深把握。林语堂书法美学思想展示出中国书法共时性发展规律。作为近代中国书法美学的初步奠基者,林语堂书法观具备向西方介绍中国书法文化的积极意义。辩证对待林语堂书法观,有助于当代中国书法研究多向层面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论易学对王夫之史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王夫之的史学思想,不能离开他的易学见解,王夫之深究于易而出入于史,援史人易,以易说史,易学成为他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而史学又是易学观用之于历史研究的具体体现。他抓住《周易》之变通的思想特点来研究《周易》.并将这种变通的观念引进历史研究之中.论证人类社会历史的盛衰变动、治乱更替,解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研究,扬弃了《周易》的循环的变化观.提出了中国历史治乱更替的三个阶段论,建立了以变化和进化为中心的历史哲学体系。但是,由于王夫之坚持"《易》兼常变,礼惟贞常",因此他的历史变易观又受到很大局限,他承认历史的变动性,但不敢否认封建制度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