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的语言会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在汉语中,对方位文化的的正确把握有助于留学生正确使用汉语方位词。“上、下、前、后、左、中、右”是汉语中的基本方位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意在揭示方位词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还同时反映了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  相似文献   

2.
方位语素属于封闭类,方位语素中有的可以独立构成方位词,有的可以和另一方位语素或其他语素组合成方位词。方位词不是语法功能上的类别,根据能否做句法成分,它可以分为方位名词和方位助词,方位名词和方位助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3.
用"方位词+通名"的形式为地理实体命名,可以形成方位地名,方位地名在不同地区的地名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总结、归纳德州市方位地名各个层面的运用规律,进而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结合的角度,透过方位地名不同层次的运用特点来逐一进行剖析,力求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里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沉淀。  相似文献   

4.
杨进 《考试周刊》2009,(5):37-38
英语与汉语中都有方位和处所的表达方式,英语方位介词以介词为核心,表达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而汉语方位成分以某一方位词为核心,起到表达方位、处所概念的作用。由于表达的具体方式、寻求的参照点及英汉双语使用者的认知特点不同,在结构、句法、音律、文化等方面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方位成分都表现出差异。本文从英语方位介词与汉语中表达方位的成分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行两种语言的多层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绍兵 《考试周刊》2010,(12):107-108
英语中存在大量表示空间方位的词汇,在诸多场合.这些方位词在使用上带有强烈的隐喻性。而隐喻已经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此类空间方位的隐喻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意在以实例来探讨英语空间方位介词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6.
梁山话中有两种特殊的空间方位表达方式:一是重叠,包括方位词重叠和指示代词重叠;一是以"家"为前缀的处所词。本文首先分析方位词和指示代词重叠的句法和语义特点,然后对以"家"为前缀的处所词进行语义阐释。  相似文献   

7.
论古代汉语的处所方位名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几千年前,汉语就用处所方位名词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空间概念了.虽然古代对处方位名词的使用不像现代那样广泛,但是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使用情况也相当复杂了.可以看到处所方位名词能够单独使用或直接和介词结构使用.但常见的用法是把处所方位名词置于处所名词之后组成方位词组或把这种方位词组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它们在句子的构成中也是多功能的.本文还认为古代汉语处所方位名词的数量不止一般说的十几个,应是比这个数量多好些.  相似文献   

8.
不管是单音节方位词还是双音节方位词都能附加在其他词或短语之后构成表示方所的方位短语(即“X+方位词”结构,简称F1),这种结构和双音节方位词作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称为“X+的+方位词”,简称F2)都是以方位词为标志的短语,都具有表示方所的意义和功能.但二者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选取现代汉语里有代表性的一组方位词(之上、以上、上面、上边、上头、上方),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上语料库,考察了老舍和王朔作品中F1结构和F2结构的语法分布和意义功能.探究其二者内在的机制和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洛阳伽蓝记>是中古重要文献,考察了<洛阳伽蓝记>中的方位词及方位表示法,并与上古汉语方位词及方位表示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东、西、南、北"及组合类型应该定义为"自然方位词",这些词是以自然界的事物为参照物的.方位观念与民族文化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体现在自然方位词上,汉民族的方位词有着尊卑的象征,最后本文对自然方位词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襄垣方言谚语是襄垣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总结出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体现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认知心理,深入挖掘和探讨襄垣方言谚语是我们认识和了解襄垣地域文化的一条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人体方所形式是空间表达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类,由于人体参照物的特殊性,在表达处所义时,粘贴在人体部位名词后的方位词的选用自成系统。方位词与人体部位名词组合后其选用和表义情况显示出诸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石艳 《教育科学》2006,22(4):23-25
学校空间通过内部的区隔化,确立自身制度化的空间构建。通过脱域化,即教育场景与地方性社会情境脱离,使学校空间与整体的社会空间的构建相融合并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汉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一点可以从汉语方位词里找到理论依据。空间方位词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中具有特别值得重视的地位。汉语有"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等14个单音节方位词,它们在表示空间方位的同时还是汉语重要的文化隐喻工具。从成语可以看出汉语方位词蕴含有生机隐喻、尊卑隐喻、中心隐喻、亲疏关系隐喻等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运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两名1~3岁说汉语儿童的方位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早期方位词的习得过程,结果显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遵循一定顺序;"上"类及"里"类方位词的习得要早于"下"类及"外"类方位词,且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方位词.笔者认为,儿童方位词的习得受到儿童早期认知能力、方位词的语义理解难度、语言输入频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基本方位词,从造字构型角度而言可看出先民已有空间概念及把握空间方位、认识世界的能力;从构词角度上可以看出方位词在当时的语法功能及其表达形式。这两者共同体现出殷商社会时期人们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及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俗文化志》(县、区卷)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具体理解民俗与地方生活的关系,以体现文化巨变时代的文化自觉意识。当代地方民俗志需要以三点重要认识为前提:一、中国民俗的地方性是民族性与地域性交叉的表现;二、民俗志应该着力记述连续性的民俗传承,也要关注深层的民俗传承;三、结合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的把握,将比较容易描述地方民俗的特色,呈现民俗文化内在的逻辑关系,反映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特征。民俗文化的地方传承也就是在历史上被一再建构的地方性象征体系,其中若干重要文化事象具有标志性意义。因此“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成为本志书统一采取的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空间隐喻的基本观点及其特点,并着重从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方位词的相关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归纳出国内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欠缺,进而指出多学科的共同协作才会更好地推动方位词以及语言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陇南民间美术文化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其文化内蕴与艺术风格更是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秦汉文化、氐羌文化、川蜀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等方面分析陇南民间美术的文化背景,可以明确陇南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及其创作和传承方式,对挖掘、整理、保护陇南民间美术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乌兰夫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思想主要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上级国家机关尤其要帮助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利;要从政策和法制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