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隋炀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它北起幽州(北京),南到杭州,全长约2700公里,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是通济渠。1999年淮北市在修筑泗县至永城的公路时,发现了通济渠上一处重要遗址——柳孜遗址。该遗址发掘面积900平  相似文献   

2.
高波 《收藏》2010,(10):52-55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安徽段遗址坐落在安徽省泗永公路之下,泗永公路就修建在隋唐大运河河道遗址之上。隋唐大运河起点在河南荥阳市板诸黄河口,经河南、安徽、江苏18个县市,最后在江苏宿迂市古泗州汴河口入淮河,全长650公里。通济渠始凿于605年,湮塞于1325年,安徽段遗址全长170多公里,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和宿州市境内。  相似文献   

3.
扈迎春 《收藏界》2010,(9):57-59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考古,不仅揭开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走向的千古之谜,同时还获得了三大重要成果:其一是发现宋代石构建筑;其二是在900平方米遗址的范围内发现八艘唐代沉船;其三是出土了全国二十几个窑口的瓷器。  相似文献   

4.
高洪艳 《收藏界》2013,(9):56-60
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流经安徽省约180余公里。这条运河在中国最鼎盛的隋唐宋金元时期,作为北方出海外销、南方进贡京师的黄金水道,通航了七百余年,过往舟船因黄水泛滥、汴水(隋唐大运河)漫溢(仅《宋史》记载:北宋160余年,隋唐大运河泛滥达21次),失事倾覆的船只不计其数。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考古发掘时,在柳孜运河遗址900平方米的探方中一处宋代石构筑物下,就压覆着八条唐及唐以前年代的沉船,出土陶瓷器1653  相似文献   

5.
“汴水流,泅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是白居易的《长相思》,诗中“汴水”指的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全长650公里。  相似文献   

6.
杨忠文 《收藏界》2010,(5):108-108
柳孜遗址位于淮北市西南约30公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流经此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当地人称为"隋堤"的通济渠古遗址早已成为车水马龙的泗永公路。1999年因公路拓宽发现大量文物,因此引起文物部门重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北市博物馆遂于当年对柳孜遗址进行正式发掘,获重大收获,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申遗的呼声响起,世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隋唐大运河的信息。中国著名文博专家称:"未来若干年隋唐大运河的考古新发现,不但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还将更加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宝典。"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7,(10)
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大业元年,为了解决京师的用粮,同时也为了能到扬州看"琼花"进行玩乐,隋炀帝征调了几百万人,以洛阳为中心,开挖通济渠,向东经今郑州、商丘、宿县,至盱眙入淮河。同时又再次疏导了春秋时吴国开凿的沟通江淮的古邗沟。此后,为了东征高丽,又于公元608年、610年先后开凿了永济渠和江南河。至此,一条南起杭州、北达蓟城的京杭大运河将钱  相似文献   

9.
淮河在古代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为"四渎"。千里淮河有"七十二河归正阳,三十六湖在颖上"之说,被誉为"华夏风水河",与黄河一样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在历史上,淮河流域一带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952年10月1日,我国发行《伟大的祖国—建设(第二组)》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一枚邮票为"淮河水闸",票面上半部为毛泽东亲笔题  相似文献   

10.
刘艳 《收藏界》2013,(10):59-63
在隋唐大运河出土的众多精美的隋唐至金元时期的瓷器与残片中,有一种被誉为"饶玉"的白中略微泛青的、酷似中国古代白玉质地的青白瓷,特别值得推崇和关爱,它就是我国宋代著名窑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