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真快,转眼又是一年.看到街头那五颜六色的贺年卡,我忍不住从珍藏的贺年卡中找出那张特别的贺卡.看到那张贺年卡片,使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2.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也是我的授业恩师.生前,每当新年来临,他总会寄我一张贺年卡,以示殷殷期望之情.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本刊曾收到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多封读者调查问卷和一百多位自费订阅本刊的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决定给每一位热心读者寄去一张带有编辑部全体同志签名的贺年卡! 编辑部的十三位同志流水作业,连续作战,终于使一千多张贺年卡带着十三颗滚烫的心,凝聚着十三份真挚的情意飞向全国各地。 我们只想以此来表达对多年来一贯支持我们工作的读者们的真诚谢意,却没想到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贺年卡、感谢信纷至沓来,有几位读者给编辑部的每一位同志分别寄来一张贺年卡,还有很多读者听到这一消息后,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能否给我也寄一张贺卡?这样一份新年礼物实在太珍贵了。’  相似文献   

4.
《芝麻开门》出版后,我应邀到100所学校作专题讲座,在10余所学校任校外辅导员。读这本书的少年朋友,一直用各种可贵的方式爱着我,他们讲我书中的故事、说关于我的种种逸事、守着电视机等《芝麻开门》、给我寄来贺年卡……我说这一切,是想证明,一个作家对生活的珍惜和爱护,一定能获得可喜的回报。  相似文献   

5.
贺卡情思     
“爸爸,你是编辑怎么人家叫你老师?”8岁的儿子有一天看了几张通讯员寄给我的贺年卡后问我.接着讽刺我:“你连我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还给人家当老师?”搐鼻子眨眼,一脸瞧不起的样.  相似文献   

6.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也是我的授业恩师。生前,每当新年来临,他总会寄我一张贺年卡,以示殷殷期望之情。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最苦恼的就是找不到新闻。有一次,我为找不到吸引人的、有分量的新闻,写不出满意的稿子发愁,写信给何微老师,向他倾诉我的苦恼。不久,我收到了回复——不是来信,而是同往年一样,收到了一张贺年卡片。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信息     
驻马店报向通讯员普寄贺年卡为鼓励广大通讯员在1992年度积极撰写稿件,元旦前夕,驻马店报社向全区400余名专业和业余通讯员,每人邮寄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载着报社编委会负责同志手书的温馨祝福、问候和激励。不少农民通讯员接到贺年卡,感动得双手颤抖。泌阳县高店乡农民通讯员刘家福说:“我要在猴年里多采、多写稿件,报答报社的关怀和鼓励。”  相似文献   

8.
风行全球的贺年卡不知起于何时,为何人所创造.但我国古代就有此风俗.宋周煇<清波杂志>记载:"至正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人令人持马衔,每至一门撼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这就是贺年卡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永志不忘     
1994年7月13日那一夜,我会永志不忘。作为一个名电视新闻记者,我经受了短暂生涯中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在这之后的十几天,我躺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问母亲:“这是真的吗?”母亲点头无言,我只有双泪长流。张鸣岐市长、杨晔战友的身影一遍又一遍闪现眼前,脑海不停地回忆着那一夜。  相似文献   

10.
现在,贺年卡被人们称为“一年一度的社交文件”。小小贺年卡不仅是友谊、爱情、和平,祝愿的象征,而且也是一座艺术殿堂,一扇知识窗,使人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因此,近两年来,贺年卡印制设计也越来越精美,贺年卡的文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2月24日,我接到钱锺书、杨绛两位老人在元旦前夕亲手特制的两张贺年卡。简朴的贺卡上用红色透印着“新禧”两个钱老手书和“钱锺书杨绛恭贺”的题签。两贺卡一厚赐给我,一嘱我转赠我的挚友薛进官。在送我的贺卡右侧钱老题写了这么几个楷书:“有昇我兄事业顺遂身心康泰”。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龚学范留给我一本党的"七大"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父亲留给我的七大《中国共产党党章》是一本袖珍精装版,封面是精装的红绸封面.整个封面显得朴素、庄重,上方是七个银色的繁体字:中国共产党党章,七个大字自左向右排列,字体则是凹凸的.封面中央有一枚由镰刀和锤头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四周印有凹凸的边框,边框四角又各印有一枚五角星.  相似文献   

13.
从一枚图章说起我有一枚刻着小篆体的方形小图章,带在身边已有三十六年了。在这三十六个寒暑里,有多少随身携带的东西都不知不觉地丢失了,唯有这枚图章一直没离开过我。它经历了太行山上的抗日烽火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硝烟,听见过欢庆土改胜利的锣鼓,也曾庄严地为一些中国共产党员的《入党志愿书》做过认证。今天说起了这枚图章,并不是介绍它的经历,而是借此引出使它诞生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刘鋆 《新闻天地》2007,(2):57-57
在我的泪眼中模翔无法迈开那远存的脚就如无法割舍那千丝万缕的牵挂挥动的双手无力地垂下不解人意的青山无情地遮住了我依恋的目光坑撰的山道把一腔乡愁拉得育曲而细长粗犷的枚歌在草浪中飞翔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外夜间燃起琉角色的葺火美丽的姑娘热情地舞蹈把骨骼中的爱一遮遍释  相似文献   

15.
灵芝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菌类植物,我国古老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称,灵芝可以使人起死回生,尽管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它必须生长在百年枯木上的特殊生态环境要求,仍使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然而,做为一名省报记者,我却得到了许多长年爬山越岭的赶山人没有的幸运,我亲手采到了一枚灵芝。现在,这枚带着远古幽香,闪着褐色光泽的灵芝就摆在我简陋的书房里,充满了灵气,一看到这枚灵芝,我便记起那一次难忘的采访。  相似文献   

16.
桌上这摞厚厚的校样终于签字付型了,两份校样,一份原稿,不知翻了多少次,一遍遍总是不放心.但最后还是必须送出去,否则印刷时间就来不及了.出版部的同事催了好几遍,印厂的师傅在下面等着,怀着激动还有几分忐忑的心情,我抱着凝聚了我以及各个环节同事们心血的付型样来到出版部:尽快把蓝图打好,我要最后审核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回顾收到书稿的45天紧张工作,感慨颇多.出版真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设计、校对、排版、美编各个环节的通力协作,编辑就是有再大的本事,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从交稿到付印只有短短的40多天,但本书的选题初步形成却是在2011年的春节.促成我想法雏形的是那次春节回老家过年.我爱人的老家在江苏苏北农村,春节正是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时候,所以我们总是在温暖的北京过年.  相似文献   

17.
热情是富足的阳光.这句话突然在我的脑海里冒出,翻遍了所有资料也查不它的出处.  相似文献   

18.
秦心 《今传媒》2004,(1):52-52
我一遍一遍地说服自己,这是真的;但又一遍一遍地反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让我矛盾不已的是《××都市报》2004年1月9日的一条新闻。全文如下:标题:被人偷了还要说声“没关系”本报讯小偷在偷东西时的招数花样百出,昨日记者看到的这位小偷可谓机关算得太绝了,他把人家钱包偷了,失主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兵     
张勇手 《档案天地》2011,(11):4-7,47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很幸运地来到部队.又在部队里面长大成人。1957年,我们从朝鲜回到国内,那个时候八一厂要拍电影,到我们部队去找演员。那次他们给我拍了一些照片.我试了一遍戏后他们就走了。这对我而言是个很偶然的插曲。我也没在意这个事。这之前我和电影的经历就是看过两部电影.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世界旧邮票的爱好者和收藏者,但是也非常喜欢藏书票,到目前为止,我只有两枚六十年前的日本藏书票.去年我有幸用拙著一部换来了一张北洋政府袁世凯大总统的政治顾问澳大利亚人乔治·莫理循的藏书票,心里确实开心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