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2.
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3.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4.
目前 ,我们的中学考试不论是校内的平时考试还是毕业升学考试 ,都存在着这样那样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的弊病。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考试心理看 :学习需要学生的兴趣 ,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投入。考试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然而 ,现实是学生怕考试、厌考试却又不得不考 ,完全是被动应考 ,缺乏情感上的积极投入 ;而“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的现实又使学生在考试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缺乏宽松、和谐的考试气氛。从考试过程看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 ,我们的考试无论是试题的编制 ,…  相似文献   

5.
贾彤 《新作文》2004,(9):39-39
近年来。常在作报刊上看到一些同学谈及关于考试的话题.其中大多反映出对考试的态度是怕、厌、憎。细分析起来,你们并不是怕考试本身。而是怕考试带来的副效应——爸爸妈妈的唠叨或呵斥,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同学之间相互的定位,成绩排名后的沮丧,等等等等,这一切使你对频繁的考试由怕而厌,由厌生憎。  相似文献   

6.
徐敏南 《教书育人》2001,(19):20-21
一、“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应该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致使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因而自然就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中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徒有躯壳没有灵魂、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考试前,学生畏之苦之,不得已而为之;考试后,轻之厌之,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常在作文报刊上看到一些同学谈考试感受,大多是害怕、讨厌,甚至憎恨。细分析起来,他们并不是怕考试本身,而是怕考试带来的副效应——爸爸妈妈的唠叨或呵斥,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同学之间的相互比较,自己心情的沮丧,等等等等。这一切使同学们对考试由怕而厌,由厌生憎。说实在的,这些年来,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合格率、升学率,考试确实多了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国情而言,咱们国家的教育目前还不可能取消考试制度。试想,如果不考试,怎样反馈你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确定学业成绩?升中专上大学总不能仅仅靠推荐加保送吧?现在国家招聘…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什么 ?其实我说不清楚 ,但至少我知道 ,他是苦涩的 ,但又带点“甜”味。在我们班 ,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 ,滋味都不好受。老师常说 :“大考大玩 ,小考小玩 ,不考不玩 !”可我们是大考小考都不玩 ,可还是考不好。其实说起来 ,我不是太喜欢考试 ,同大多数同学一样怕考试。因为如果考不好 ,不仅丢自己的面子 ,还要请家长 ,请了家长少不了回家要挨罚 ,所以对于考试 ,我们总有点胆战心惊。有一次数学考试 ,老师怕同学们作弊 ,便在考试前两天就通知道 :考场设在阶梯教室 ,单人单座进行考试。同学们一听说 ,个个都乖乖地复习。临考试时 ,老师又…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用“做文章”来比喻做事的艰难。如果某人对某事做不好,或因难度大做慢了些,就会被人指责为“你在做文章啊!”这个简单的比喻道出了写文章的难度。那么,学生作文难究竟难在何处呢?我认为:一是无素材,怕作文;二是无兴趣,厌作  相似文献   

10.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按照课本“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扎进各种资料堆“苦做舟”?我认为都不是,而应该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既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又一定回头找“岸”。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教师应该怎样带领学生在忠于课本的基础上来“拔高”课本?“拔高”课本与做一定量的题目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要忠于课本还要“拔高”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本”,高考选拔人才必然要以这个“本”为依据,那么高三复习肯定要忠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根据数学课的特…  相似文献   

11.
<正>考试复习,即为了在考试中考出更好的成绩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几个问题需明确: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三是通过什么样的复习方式才能让学生考得更好:简言之,就是要“以考定教”。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学考历史复习方面的想法和做法略加阐述,敬请同仁斧正。“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来,今日学考与往日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怎样搞好“双新”背景下的历史学考复习工作呢?笔者认为,将学考历史复习分两个轮次,时间安排长短不一,内容侧重各有不同,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完成学考备战,效果会更好。下面是笔者所教2024届高一学生应对2022年7月学考两轮次复习的大体安排。  相似文献   

12.
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学生面临升学名额少、竞争激烈以及复习内容广、时间短、任务重的挑战。中职对口升学语文复习可采用“三三三”(即“三熟”“三有”“三分”)策略,即教师要熟悉招生简章、考试大纲、考试教材内容,复习教学要有计划、有目标、有可行办法;教学设计要分层次,教学内容要分模块,教学测评要分时分点,从而让复习有方向、规划讲科学、复习有效果,以有效提高中职生对口升学的应试能力及语文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传统作文教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写作,即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以为以下四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式可以尝试。一、命题激趣命题激趣,可将学生引入写作佳境。现在有许多作文题目旧、大、深,学生一看就厌、怕、愁,无法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读书一定会有考试,初三、高三面临的中考、高考,更是关乎人生前途的大事。然而,在教学备考过程中,总有许多老师为学生学科能力差而苦不堪言。刚刚复习过的知识,刚刚讲过的题型,学生似乎已经弄得清清楚楚了,然而,一到考试中,学生又总是思路不畅,老毛病常犯。老师是教而烦,烦而累;学生是学而昧,昧而厌。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它也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不少学生的习作,或内容言之无物,或形式呆板拘谨;语言既不规范,文章又少灵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怕写、厌写、不会写、没东西写的情况。习作,在学生眼里成了一件“苦差事”,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谈“文”色变的压抑心里。作文教学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原因有:1.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一套较为可行的思维方式,平日观察的事和物不能准确地给予描述。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训练力度不够、方法欠科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孩子为什么怕考试?父母该怎么做?笔者带着这两个问题采访了淮安心理协会的名誉理事长张连浩。张理事长介绍道,这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又称为“怯场”。心理学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对考试恐惧的反应。适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家教委为了实行向新的考试方式的过渡,对文理科数学的教学要求已逐步靠近。高考数学试题中的绝大部分题目文、理是相同的,往往只有最后一个压轴题和不同范围内有限的两、三个小题目不相同。这就使得文科数学的复习任务比较艰巨。如何搞好文科数学的复习?这里谈一点我们的看法。首先教师要掌握好文科数学复习的范围,也就是要认真学习和分析研究“两纲一本”(《教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对于“大纲”中的“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四种要求要分清层次,复习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复习时对文科学生首先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它是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前提条件。当然,这并不是说对文科学生就可以忽视能力方面的训练。相反,为了实现向新的考试方式的顺利过渡,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要重视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18.
总复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中学所学课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复习?如何使学生的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既“温故”又“知新”?如何使学生通过复习使自己的知识迅速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各种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广大师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考前的复习备考中 ,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这也讲 ,那也做 ,生怕挂一漏万 ;老师和学生共同扫雷式地打起了题海战 ,从第一册到第八册 ,从字词知识到课后练习再到阅读分析 ,题无巨细 ,样样做到 ,弄得学生苦不堪言 ,可结果仍不尽如人意。如何在短期的复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中考备考究竟“备”什么 ?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吃透《考试说明》 ,明确复习目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紧扣《大纲》的要求 ,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复习备考中则应吃透本地中考前关于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因为《考试说明》会对中考的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说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好做,这是事实,不然的话,学生不会“总结”出如此令人伤心又精辟的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当年教书与此相反,是“一喜文言文,二喜写作文,三喜周树人”。为什么呢?教文言文时有大量的历史和语言知识可以教给学生;学生写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