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直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某些科学技术活动对整个社会起到负面和消极作用。产生这些负面影响的原因有人类认识方法的局限性、人化的缺乏和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总是在向前发展,人类在不断前进,自然界也在不断变化,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但科学技术的作用历来都是双重的,它一方面可以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繁衍人类;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加害人类,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人类的进步。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力,即它能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当这种作用能满足人们需要时,它的作用就是积极的,当这种作用不能满足人们需要时,它的作用就是消极的。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人对于自然作用水平的空前提高;另一方面,又是对这种增长着的作用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科技负面效应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学技术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日益成为现代人类新的异化力量,但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类及其活动,科技本身不具备自主能动性。所谓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危机,实际上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实践产物,是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局限性所致;所谓的科学技术带来的道德滑坡、生活意义缺失、文化堕落等,实际上是人类技术生存方式的消极后果,是人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片面性所致。科技就其本性来说,可以服务于任何目的,因而只具有工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科技发展的伦理反思和伦理原则的建构是科学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构现代科技伦理原则应包三方面的内容:功利效用原则、社会正义原则和生态和谐原则。功利效用原则是对科学技术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正伦理价值的坚持和弘扬;社会正义原则既是对科学技术正面伦理效应的积极保证,也是对科学技术负面伦理效应的有效规约;生态和谐原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就必然与维系社会中人与人的伦理道德发生种种正面或负面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是推动道德发展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消极道德现象,使伦理学陷入困境.因而,应对科学技术的挑战,要建构新的道德体系,一方面要使新科技发挥其作用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则要限制某种科技成果的使用范围,保证科学技术沿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哈贝马斯洞察社会的重大改变,同时提出两个命题:第一,"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提出了独特的论断。深入探究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运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有效的防控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文化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近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标志。科学技术作为理性的主要载体,逐渐地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依次是首先对文化的物质层次发生作用,然后对文化的制度层次发生作用,最后对文化的观念层次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我们应该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使之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相对于不包含科学技术的文化的构成与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正如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一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探讨科学技术在造成某些文化糟粕方面可能有的一定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派别,大体上可归结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派。在现代社会中,二者的关系日益密切,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科学技术会促进道德的发展,道德对科学技术也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科学技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科学和技术的综合。科学技术的产生首先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科技和经济作为基础和支撑,同时社会和谐又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