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陈志刚  方卉 《情报科学》2018,36(1):164-171
【目的/意义】通过对我国移动商务用户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为国内学者开展移动商务领域的深入研究提 供了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方法/过程】通过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文献年份数量分布、研究对象、主要影响 因素、研究理论与模型、研究结论等多维度,对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移动商务用户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整 理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应考虑用户的动态情境来分析移动商务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需要构建适用于 不同环境与主体的实证理论模型,结合情景感知理论、社会行为理论来选择融合度高的关键变量;用户主体的研究 范围与研究方法应多元化,采用案例分析、专题访谈等多元手段对用户的感知体验、个性化服务进行全面的实证调 研,进而完善移动商务系统的服务建设,增强软件平台的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2.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孟猛  朱庆华 《现代情报》2018,38(1):5-18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持续使用意愿和习惯直接影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之间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及自我功效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度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关系性和感知胜任性正向显著影响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满意度正向影响显著,满意度对习惯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移动社交媒体(微信)运营商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用户角度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移动音频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付费体验和感知有用性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对移动音频的付费意向,而付费态度对用户的付费意向没有显著影响.最后从改善用户付费体验、降低用户成本压力、加强平台口碑建设以及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四个方面为移动音频平台持续吸引用户和优化在线知识供给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多刚 《现代情报》2019,39(9):131-141
[目的/意义]对国内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把握国内用户持续使用研究的发展动态。[方法/过程]以CSSCI期刊库2012-2018年发表的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从相关理论和模型、因果分析框架、未来研究方向三方面剖析国内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研究现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采用的理论模型最多的是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其次是技术接受模型。本文提出了一个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的因果关系分析框架,将纷繁复杂的前因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和结果变量都囊括其中。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带动了新媒体行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催生了以便捷、快速为特征的 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微阅读。通过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微阅读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既丰 富了微阅读用户行为领域研究的相关理论,又对微阅读平台维持乃至提升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借鉴作用。【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对24 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然后,运用扎根理论对原始资料 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出微阅读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最后,对微阅读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 进行阐述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最终得出7 个主范畴:平台客观因素、感知有用性、满意度、个体情感 因素、社交因素、情境因素以及持续使用意愿,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图书馆用户的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吸引用户深度参与,提高用户留存率。[方法/过程]以移动图书馆用户为研究对象,借鉴人—系统交互理论,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抽取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并利用解释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MATLAB的矩阵分析梳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确定影响用户不持续使用移动图书馆的3个层面的17个因素,分别为用户层(期望不确认、社交圈影响、不习惯、不确定性、自我效能低)、人—系统交互层(感知易用性低、缺乏个性化、使用成本高、感知风险高、学习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系统层(替代产品吸引力大、信息资源匮乏、响应缓慢、导航设置不合理、隐私设置不科学、功能不健全);分析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各层次影响因素和分析结果,提出预防移动图书馆用户流失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侯  张明鑫 《情报科学》2021,39(7):54-62
【目的/意义】在APP隐私泄露问题日趋严峻的环境下,移动应用提供的隐私设置功能为用户保护自身的隐 私信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移动应用APP用户的隐私设置行为,有利于加 强用户个人隐私保护和改进隐私设置功能。【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思想,提 出七个条件变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然后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条件变量与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结 果变量之间的多元因果路径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用户主体因素(感知风险、感知隐私控制、隐私关注和行为效 益)是用户隐私设置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同时,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条件组合路径包括了政策保障缺失型和隐私 泄露负面经历驱动型等五条不同路径。【创新/局限】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具有一定创新性,例如关注移动APP用户 隐私信息设置行为及其多元因果路径关系,但是也存在着研究变量数量较少,样本抽样方法值得改进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从移动商务特征的视角,结合感知风险和感知费用,构建了移动购物用户采纳研究模型,分析影响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移动商务三个显著特征感知无处不在、感知个性化和感知情境提供以及感知风险对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为移动购物服务商提出了提升用户采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琪  李欣  殷猛 《现代情报》2018,38(2):53-61
移动团购发展迅速,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是移动团购发展和竞争的关键,ECM、IS成功理论以及两者整合研究是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方式,哪个模型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解释力度更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移动团购为研究对象,基于ECM和IS成功理论比较和整合研究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构建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使用SPSS和Smat PLS分析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ECM、IS成功理论以及两者整合研究模型均适用于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且ECM对于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解释力度均大于IS成功理论,而整合理论的解释度最强,整合研究模型更适合于研究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移动团购的满意度受到期望确认、感知有用性和系统质量、服务质量的影响,且期望确认以及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作用更大,而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