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申延龙 《天津教育》2007,(11):46-47
阅读是一种高度自主化的心智活动,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语言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阒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果阅读没有读者自己的个性体验,那么这种阅读是没有任何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语言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教师该怎样实施这一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  相似文献   

11.
黄娟 《双语学习》2007,(8M):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红梅 《河南教育》2005,(10):19-19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地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年来,在对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中,本人对个性化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陈雪芬 《教师》2011,(22):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强调: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通过对话与文本、作者、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怎样进行具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阮学珠 《考试周刊》2009,(12):52-52
新课改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们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的实践,形成阅读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宣武教育》2007,(7):31-34
《语文课程标准》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