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报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建中  栗庆 《情报杂志》1996,15(6):12-13
1 情报意识的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人们实际生活的丰富多彩,产生了意识的多样性,各种信息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的表现,就构成了相应的意识,如法律意识、科学意识、情报意识等。很明显,情报意识是意识在人们的特定的情报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情报现象和情报活动的的意识,它来源和产生于客观的情报活动,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存在的情报活动。也可以说,情报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对情报和情报工作的动态控制系统,当系统觉醒时,它制作各种情报活动计划,操纵各种情报活动,并随着人们的情报素养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变  相似文献   

2.
提出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功能正在下降,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普遍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们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差,要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他们进行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科技情报被称为当代世界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已被日本、美国、苏联等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国内靠技术情报发展经济的地区和单位也不乏其例。那么,现在再来探讨情报效益,不是老生常谈,多此一举吗?答案应该说是否定的。这个问題首先应该先从信息情报与情报效益的关系说起。前一时期,“第三次浪潮”的言论充塞整个科学界,“信息社会”的美好愿望在激励人们开拓新的境界。同时还预见到,从情报的角度看。未来的世界将是情报意识世界(Information Conscjous World)。未来的情报系统亦将朝着智能化与整体化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正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第一句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那样,信息化社会也势必会造成社会信息的大量积压。而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人,只有自觉地筛选、吸收、驾驭、利用有用的信息才能在这样的时代中谋生存、求发展。而“情报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及影响着人们吸收、处理情报的能力。因此,“情报意  相似文献   

5.
基于“”理论的分析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情报过程与能量过程的比较,论证了把“”理论引入情报学的可行性。从“情报是在一定环境下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这一命题出发,提出了情报即“信息”的观点。从“信息”的情报观出发,阐述了情报学就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该学科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信息”是情报概念的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具有探索性。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图书馆员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胜利 《现代情报》2001,(5):78-78,21
从图书馆员必须博才多学、强化业务知识、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具备较高的情报识别能力、信息制造和情报获取能力以及较高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6个方面论述在21世纪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勇生 《情报杂志》1989,8(2):16-19
意识的来源,是从无意识的无机界发展到有低级意识的动物界,再发展到具有高级意识的人类。意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情报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自觉获取和利用情报,促进新知识产生的,具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人脑最高反映形式。情报意识的生成,是在主体所处环境的影响下,由人的大脑运动来完成的。所以我们把情报意识生成的条件分为环境和主体两个部分来考察。同时我们很容易看到,在同等环境条件下,人的情报意识却又是千差万别的。可见主体条件在情报意识生成过程中,起着决  相似文献   

8.
夏晓慧 《现代情报》2003,23(11):148-150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新时代,“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信息用户”,21世纪的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基地。又是知识生产基地,同时又是高新技术扩散、辐射基地。那么,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本文从情报工作的角度,结合实际,重点分析教师用户的情报意识现状以及特点,并提出相应措施,期望能对强化教师情报意识有所帮助,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情报职能,为更好地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炯探讨:情报概念的一个新的认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粗[火用]”理论的分析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情报过程与能量过程的比较,论证了把“[火用]”理论引入情报学的可行性。从“情报是在一定环境下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这一命题出发,提出了情报即“信息焖”的观点。从“信息[火用]”的情报观出发,阐述了情报学就是以“信息[火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该学科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火用]”。“信息[火用]”是情报概念的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具有探索性。  相似文献   

10.
万瑞 《科技广场》2002,(1):16-17
面对入世,人们惊呼“狼”来了。不少有识之士就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建言献策。谈论最多的话题集中在人才、管理、经营、资金及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竞争情报却鲜为人提起。 企业的竞争情报是指企业选择、搜集、解释、分配具有战略意义的公有信息;监控企业外部环境以取得跟企业决策过程有关信息的活动;将零散的竞争情报转换成相关的,准确的,可用的,有关竞争者地位、经营状况、能力意图的战略知识的分析过程。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竞争情服工作都极为重视,并且成效显著。美国是现代情报…  相似文献   

11.
情报经济理论是情报学的重要领域,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近来出现了停滞不前的趋向,这是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和有偿服务仅处在起步阶段。情报经济理论研究的前途如何,将取决于有偿服务是否能持续广泛地开展下去。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国情报事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其特征有四,一是人们的情报意识普遍增强,出现了全国性的信息热,人们主动求购信息,靠信息致富的事例屡见不鲜,二是各  相似文献   

12.
赵景馥 《情报杂志》1989,(4):52-55,43
一、工程师情报能力的概念及内容1.工程师情报能力的概念: 工程师的情报能力是指工程师在工程技术、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所具有的关于情报的收集、处理、利用和传递的能力。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目的性,工程师的情报能力总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种目的性决定了工程师情报能力的内容和应用范围都具有其特殊性。②多面性,工程师的活动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在不同的领域内,工程师的情报能力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情报学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74,自引:6,他引:74  
情报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学科 ,国内外不同时期从不同侧面对它的定义和内涵有各种表述。综合其共同点 ,情报学是研究有效地运用信息、知识和情报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情报学发源于图书馆学和文献学 ,已发展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1 信息与情报1 1 “信息链”信息与情报是情报学的核心问题。什么是信息 ?什么是知识 ?什么是情报 ?对这些基本概念如果没有明确的认识 ,就不可能获得对情报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解。“信息”和“情报” ,英语都是“Information”。英语的Infor mation是一个连续体的概念 ,“信息链”由…  相似文献   

14.
信息素养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比“信息”或“素养”这两个词的含义更为定性和复杂。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的运用能力,或者说对信息知识可能的拥有。为了探究这个概念其含义的由来,并阐明要想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本文将分析70年代以来“信息素养”的几种定义;同时,通过从近期文献中这个词的最新动态的认识,概括说明图书情报领域中信息素养的未来设想。由于有大量的文献论及信息素养,因此,这里将只讨论几个主要定义,而且所涉及的文献仅限于美国;同时,为了进行比较,将引出在荷兰所讨论的几个定义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情报意识是情报搜集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结合竞争情报从培养情报兴趣,丰富知识结构,提高情报联想能力,保持情报饥渴状态四个方面阐述了情报人员应如何提高情报意识、增强情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间对情报与信息的界限还处在划不很清的状态,我国也有连锁反应。实际上,情报包括信息,而具有一定条件的信息,才是情报。在前一段时间,国内有些情报书刊也发表“情报社会”论,实乃“信息化社会”之谬。因而仍有进一步澄清的必要,以消除思想概念上引起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情报”改“信息”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情报”与“信息”的性质与特点,理清了情报与信息之间的辨证关系。“情报”改“信息”带来了正面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消极作用,提出了减少负面效应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最后对“情报”与“信息”进行了正确的定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兴的信息服务业中,情报界当之最有历史和实力的一支力量,“情报”一词也是50年代创办这项事业的历史产物。她顺应着当时的历史潮流,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她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以致1992年9月国家科委断然决定将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并声称这一决定反映了科技情报界的呼声和愿望,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利于情报机构的改革和延伸服务,利于外事交往。我们改换用了几十年的“老字号”,似想从中求得几分生机,然而真正要走出困境,则需要我们着实找回往日的影响力,提高“情报机构”、“情报人”、“情报产品和服务”在当今社会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情报” 改“信息”是非亦当日后评说,然而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浅析科技信息与情报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高  崔雪娟 《情报科学》2002,20(11):1167-1168
“信息与情报”的概念,很多年来在人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也容易混淆,其实它们既密不可分、不相关联,但又相互区别。“信息:即音讯或消息,也就是经过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而“情报:是获取的他方有关情况以及对其分析、判断的成果,按内容和性质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军事情报和科技情报等”。信息不完全是情报,但情报一定来源于信息,而科技信息与情报就其内容来说应该是有科技含量的消息或对科技信息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科技论文翻译中的情报学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荣 《情报杂志》1994,13(2):48-49
情报学是专门研究科学情报的构成和特性,以及研究科学交流全过程的规律性的科学学科,它是研究有关情报的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根据情报学理论,科学情报具有二种基本属性:一是科学情报的知识性,二是科学情报的传递性。情报就是作为人们传递交流对象的知识。评价一篇科技译文是否具有情报价值,从情报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有以下三点要求:知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内容的新颖性;信息的完整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