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3年8月,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从爱与信任的角度切入,借助探案与情感两条交叉缠绕的叙事线索,对荒诞的现实与复杂的人性进行了深切透视。在探案线中,小说借助了侦探小说的经典创作手法,通过四重推理,层层推进地给读者讲述了一个恶性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反映出了现实的荒诞与残酷。在情感线中,小说通过隐秘的心理分析,将一对中年夫妻从恩爱到破碎的情感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小说在直面当代人精神困境的同时,也指出了只有爱与信任才能寻求彼此之间心灵的回响。  相似文献   

2.
《回响》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寓言。小说巧妙地融入了悬疑推理、心理剖析和伦理思考,既侦破案件,又侦破感情,更反思人性;既反映了复杂的现实世界,又描写了心灵的浩瀚,更审视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体现了作家的探索精神和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回响》这部小说以两个案件缠绕方式展开叙事,在大坑案的侦破和冉咚咚家庭夫妻感情危机事件的解决中,作家描写荒诞的社会生活,揭示病态的人性内容,呈现情感失序,欲望膨胀,金钱霸道.在对冉咚咚成功破案和其查探丈夫出轨的叙述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女性干警形象.在社会人性病态的揭示中,在冉咚咚思维专制感情迷失的境况中,作者表达了其一贯的人生悲剧意识和对荒诞社会、人生的绝望感.小说由此显露了东西小说诗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文学"作品带有阶级斗争的烙印,政治斗争充斥其中,人性几乎从这些作品中消失殆尽。由两位女作家茹志鹃、宗璞分别创作的《百合花》、《红豆》却以其人性美,拒绝了当时文学创作的心灵、情感的"荒漠化",是开在文学"荒漠"中的人性之花。  相似文献   

5.
东西《回响》中的叙事美学展现出极具特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东西将叙事语言、叙事视角作为独立的审美因素,通过限知视角、反限知视角之间的不断转换、纠缠,呈现出流动视角的艺术效果。他采用陌生化的语言与日常语言杂糅的寓言性语言,将叙事对准时代、人性、记忆,围绕揭开小说人物冉咚咚生活和内心的秘密,呈现出当代现实与人性的复杂与悖论,凸显出时代映射下人的精神裂变与情感危机。这部作品的叙事之力,体现了东西向新叙事类型创新的努力,同时也通过叙事传达出东西对人性的细微体察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典 《知识文库》2023,(24):5-8
<正>1引言1.1背景与动机(1)调查契诃夫作品及主题在文学史上,安东·契诃夫(Anton Chekhov)作为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以其深刻的人性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而备受瞩目。契诃夫的作品以情感细腻和角色关系的复杂性而著称,其中戏剧作品《海鸥》以其深刻的情感探索和人性剖析引人深思。《海鸥》通过描绘不同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探讨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追求、矛盾和挣扎。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妮娜角色的心理转变,探寻主人公从乌托邦情感到异托邦情感的内心历程。  相似文献   

7.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用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黑  相似文献   

8.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和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基于洞察人性、批判政府、揭露社会黑暗的基础之上记叙了“三一八”事件,但三者借助不同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不同的写作意图:鲁迅以片段式的叙述纪念刘和珍,抑制不住内心对执政府的愤恨,同时又讽刺“流言家”的冷漠;周作人也以片段式叙述吊唁刘和珍、杨德群二人,抒发内心对死者的真挚情感,通过“感想”之事侧面表达对政府的无望;朱自清以全景式自叙来呈现“三一八”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6,(1)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  相似文献   

10.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开门见山,入题准确快捷。)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相似文献   

11.
《唐山大地震》成功的运用了电影传统的叙事模式,避免了宏大的叙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述唐山地震大灾难之后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电影运用传统的亲情叙事模式设置多条情节线索讲述了地震灾害后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和余震,以及个体在经历灾难后命运的改变,从个体人物形象表现让人为之动容的人性光辉和亲情伦理。这种平民化和个体化的叙事模式让观众在影片中找到了一种亲情的回归、一丝心灵的慰藉,这种温暖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次情感的巨大认同。  相似文献   

12.
我爱推理     
推理的乐趣在于从一些小小的线索里面找出正确的答案,下面两个小推理都有很多线索,去找出正确的答案吧,真相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倒霉的店主     
推理的乐趣在于从一些小小的线索里面找出正确的答案,下面两个小推理都有很多线索,去找出正确的答案吧,真相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是东西首次尝试“推理+心理”的创新佳作。这部获奖作品注重对中国当下社会和人们心理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与书写,以及对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坚守与建构,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回响》将心理悬疑和侦探推理融合一体,以心理悬疑和侦探推理相融合的文体探索,走出了长篇小说创作的新路径,也为文学桂军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范例。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东西对文学创作品质的追求,东西以全新的创作面貌,成为新时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力量。  相似文献   

15.
宗璞的《红豆》自刊载以来就备受争议,但它的艺术魅力却未因此而大打折扣,相反在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红豆》却依然散发着魅力与光泽。原因之一便在于它突破了主流文学的禁锢,通过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流露,人物个性的彰显以及对生活中爱情琐事的描摹来展现人物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和内心挣扎的深刻性,从而凸显人性和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6.
花山岩画以其原始性、抽象性、神秘性成为现代人的心灵寄托,成为现代人安放自我内心的重要意象。花山岩画在广西当代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广西文学重要的灵感源泉,是广西文学崛起的集结地,它激活了广西作家的文学想象,开启了广西作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裘帕·拉希莉的《同名人》问世于其处女作《疾病解说者》获奖三年之后,既是她首部长篇,也是又一部深深打动了世界读者的流散文学佳作.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体验娓娓道出了两代流散者对待移入地文化的不同态度和他们所共同经受的心灵煎熬及矛盾选择,体现出流散者深切的情感疼痛及其多重心灵体验.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哈金作品《等待》中孔林的三角恋爱关系从伦理身份、家庭生态关系,客观伦理环境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孔林与妻子淑玉和情人吴曼娜三人之间20年的感情纠葛经历既构成小说的叙事线索,同时也是两条分明的伦理线。通过对这两条伦理线的梳理,论证在小说中所描绘的特定年代背景下社会各种扭曲伦理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人性的异化和伦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悲剧是悲痛的艺术,反映的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悲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新旧思想、新旧势力的斗争,更是悲剧人物内心的心灵冲突。悲剧给人带来伤痛和悲哀,同时带给读者悲的审美心里效应,产生痛感中的快感。贯穿于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的是两条主要的戏剧冲突:一条是主人公与当时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另一条是主人公自我的心灵冲突。  相似文献   

20.
《野狐岭》的叙事有两条线索,却都贯穿和承载着关于"寻找"的主题。外层叙事在历史与自我的双重寻找中联结着宏大叙事与个体言说的经络,内层叙事在"镜"与"灯"的双向寻找中用救赎与超越的智慧之光烛照着俗世的百态人性。两条线索上的各自"寻找"既构成了作品的叙事内容和形式表达,又在某种意义旨归上,开掘着作品题旨的多维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