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思思 《科教文汇》2020,(10):72-73
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天然产物农药”作为农药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都有着广泛影响。推进“天然产物农药”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课程育人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子系统,二者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在育人方向和任务上始终高度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共同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使命和规范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社会使命。本文借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共性和差异,遵循育人目标,沿着问题走向,分析“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境,探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主体构建及空间拓展的乏力或逆向的偏差,为实现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给出有益建议,以期达成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整体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3.
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分析在该课程中融入人文思政元素的可行性,从制造技术的发展、应用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出发,分析把人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的思路和途径,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一种尝试和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4.
沈宏芳  汪聪 《科教文汇》2021,(12):108-109
为了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教育精神,该文主要论述思政教育如何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寻求合适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并将本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的全过程,突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王燕  周旭  王峰 《科教文汇》2021,(10):86-87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在各学科、各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高课程德育的实效性。该文以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专业课程实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力求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一步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不断完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课程思政的创新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目标,以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为课程的思政目标,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实践场域等多重手段,实现专业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形成“全课程育人”的重要战略阵地。而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由“样板房”到“新常态”的转变,是其中一个重点课题。在课程思政整体建构格局中,并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要依据“输出目标”“教师主体”“评估尺度”三维结构,设定可量化可操作可达成的生态模式,助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一范式发展,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育人耦合同行,“有畏”更“有为”,为高校课程思政“导航”“定向”“固本”“强基”。实践证明,以成果为导向设计教学模式,打开了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高校全员育人为手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莉莎  周培元 《科教文汇》2020,(6):63-64,67
高校思政教育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扩大到每门课程。思政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职院校中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要深度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结合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与价值引领协同效应,将课程教学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本文以“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对思政教学进行实践总结和反思,旨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和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正丽  万美君  王云 《科教文汇》2021,(10):103-104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和表达思政因素,推动课程思政全面实施,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以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为主题,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为核心,围绕“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口腔临床特色和解剖学特征,努力挖掘该学科的思政教育内容,初步探讨了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隐性思政教育、实践思政活动的方式,以实现该课程从教学到育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全方位育人"思想指导下,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努力让思政教育贯穿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全过程,挖掘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思政资源,将思政的育人元素与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以"Python语言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形式与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培养具备道德涵养与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实现计算机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观引领有机统一,对立体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不仅是我国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层设计,也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构成模块,它给学校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崭新的视角。西藏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是适合高原环境的体育大众课程与相关思政教育元素的合理融合,将思政功能和价值切实贯穿融合于高原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每一细节,全面构建具有新时代高原特色高校的体育课程教书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体系,真正发挥体育课程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当前,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类专业教师结合教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多维度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该文基于“食品工艺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实现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映射点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从而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课相辅相成、同向而行。  相似文献   

15.
吴铃 《科教文汇》2023,(16):158-161
“强师计划”背景下,师范教育作为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基础环节,应当将提升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课程思政的中心任务。该文以师范教育类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为例,对标“强师计划”,尝试从课程定位、思政元素和实施路径出发,探索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性质的课程定位,挖掘师范教育类课程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三位一体”的思政元素,形成以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秦思  刘秀霞 《科教文汇》2024,(4):138-14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使舞蹈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频共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协同共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该文以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舞蹈课程重大意义为逻辑起点,纵向挖掘舞蹈课程教学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政元素与舞蹈课程的契合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不断提升舞蹈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非常必要。该文以“先进材料连接技术”为例,探讨如何在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并提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正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线上教学模式的全面普及进一步凸显了信息技术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方式。该文聚焦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手段建设为关键的构建重点,打造了“挖掘教材思政内容—丰富平台思政资料—拓展思政传播渠道—优化思政教学评价”的构建路径,为信息技术深度浸润课程思政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即时性、高频性、精准性和长效性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当代高校的立身之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实践证明纯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因此课程思政作为一种隐性教育理念被引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教学实践,从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该文以大连理工大学流体力学课程为例,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探索思政元素、实践课程思政,旨在为能源动力类专业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协同育人功效。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育人成效,是"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核心要素。而育人理念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思政素养不高、育人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了专业教师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立德树人理念,增强使命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强化研究学习,提升课程育人能力等方面入手,培育提升"课程思政"素养,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