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燕  周旭  王峰 《科教文汇》2021,(10):86-87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在各学科、各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高课程德育的实效性。该文以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专业课程实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力求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一步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不断完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秦思  刘秀霞 《科教文汇》2024,(4):138-14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使舞蹈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频共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协同共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该文以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舞蹈课程重大意义为逻辑起点,纵向挖掘舞蹈课程教学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找到思政元素与舞蹈课程的契合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不断提升舞蹈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思吟 《知识窗》2024,(1):15-17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利用课程思政助力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探索课程思政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文章阐述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育人的必要性,并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协同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方物流》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认为可立足现有教学基础,并从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修订课程标准、充实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及课程实施与完善四个方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最后研究了课程思政实施的保障措施,涉及教师资源保障、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保障、教学条件保障及课程评价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子系统,二者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在育人方向和任务上始终高度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共同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使命和规范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社会使命。本文借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共性和差异,遵循育人目标,沿着问题走向,分析“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境,探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主体构建及空间拓展的乏力或逆向的偏差,为实现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深度融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给出有益建议,以期达成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整体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全方位育人"思想指导下,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努力让思政教育贯穿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全过程,挖掘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思政资源,将思政的育人元素与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以"Python语言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形式与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培养具备道德涵养与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何伶俐 《知识窗》2023,(12):45-47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趋势,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相结合,是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综合育人新模式的有力路径。文章以单片机应用技术为对象,分析“岗课赛证+思政融通”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内涵,并从教学模式、教学框架、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实现方式。近年来,课程思政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一直是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被不断探讨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光学课程教学为基本载体,思索恰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将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科学素养引导的课程思政教学充分融合,做好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正丽  万美君  王云 《科教文汇》2021,(10):103-104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和表达思政因素,推动课程思政全面实施,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该文以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为主题,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为核心,围绕“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口腔临床特色和解剖学特征,努力挖掘该学科的思政教育内容,初步探讨了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堂教学、隐性思政教育、实践思政活动的方式,以实现该课程从教学到育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王勇兵 《大众科技》2021,23(6):97-99,102
数学是预科教育的的主干课程,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随着预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将思政教育与数学课程有机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有效方法.文章探讨了预科数学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预科数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它对提高预科数学教学质效和创新预科思政育人模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莎 《科教文汇》2020,(13):53-54
分类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选择。目前针对“思政课”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高校按照文科、理科、艺术类实施分类教学,专门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分类教学极少。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育要求指向性更明确,内容层次要求更高,实践性更强,因而探索构建师范类专业“思政课”课程育人体系,为教育传承培养合格的人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管理学课程的试点教育中,采用嵌入性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学目标。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需加强学校的顶层引领,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教学队伍建设,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与修改,尤为重要的是要构建以学生、督导、领导为评价主体的内闭环评价体系以及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外闭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的实效性关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和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高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高职思政课应针对这些不足,在课前准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育人渠道等方面做出改革,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对于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校需要接受系统的德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要将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引入专业课程,在职业技能的训练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但专业课教师往往难以完整地把握自己所执教课程的课程思政脉络,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没有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作支撑。因此,在财经商贸专业群建设中,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中级德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了在"中级德语"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政元素的具体内容。高校外语教学同样要顺应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要义融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高校在提高德语专业学生外语知识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和思想政治意识,从而充分发挥"中级德语"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段笑晔  郝雯 《科教文汇》2020,(5):185-187
教高〔2019〕6号第1条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基于新时代的新要求,各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与发展,"文化自信培养"成为"课程思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有效结合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为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思思 《科教文汇》2020,(10):72-73
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天然产物农药”作为农药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都有着广泛影响。推进“天然产物农药”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课程育人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非常必要。该文以“先进材料连接技术”为例,探讨如何在研究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并提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实现计算机知识传授和核心价值观引领有机统一,对立体化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