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非突发性新闻的拍摄采访,就是在事前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及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如政治、经济、文体、人物、会议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类新闻的采访拍摄有它自己的特点,因为在事前可以制订拍摄计划,确定采访对象,查阅背景资料,所以摄影记者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由于非突发新闻事件具有事前预知的特点,所以摄影记者可以事前准备,从容采访,相对于突发新闻的现场抓拍采访,则显得容易了一些。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许多摄影记者重视突发新闻,轻视非突发事件采访拍摄,这是当前新闻摄影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摄影采访、图片编辑实践,就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拍摄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摄影记者的焦点定在哪里?本来不是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追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挑战。因此,在记者节重提摄影记者的焦点定位有着特殊的意义。到新闻现场去新闻摄影,是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如实的现场报道。新闻照片的好与差直接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熟悉把握的程度。比如众多记者采访同一个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照片是不一样的。有的拍到高潮的瞬间,有的没有拍到;有的拍的现场气氛浓郁,有的一般,这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现场和拍摄对象了…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摄影报道中,突发类新闻,通常都是在其突发的第一时间摄影记者通过网络和各种通讯工具,将第一现场的图片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迅速把图像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和网友。这类突发类新闻,以“快”著称。而在日常新闻摄影专题的拍摄中,在强调新闻时效的同时,更注重“炖”的滋味,需要摄影记者静下心来,寻找人物和事件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4.
交通工具太重要了!摄影记者是玩命的职业,因为他必须到达新闻事件现场,置身于新闻事件之中,他才能采访拍摄到精彩感人的新闻照片。洪灾前线,我们听的最多的话是: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解放军。这里,我也要补充一句话: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新闻摄影记者。事实上,在整个洪灾前线,所有的新闻记者,包括文字、摄影、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记者,都是十分辛苦的,都有过危险的经历。但是相比较起来,摄影和电视记者辛苦程度要比文字记者大一些。因为他们要携带照相器材,采访拍摄必须及时到达新闻事件的现场,不到现场,或者晚到,是拍不到…  相似文献   

5.
摄影记者的工作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在新闻现场“咔嚓”几下,回到办公室在电脑上再二次构图(剪裁)、调整一下对比度,写出新闻五要素俱全且百字以内的图片说明,最后打出图样交给编辑就算完成了采访任务。其实不然,所有的摄影记者都想在每一次的采访中拍出精彩的新闻图片,而拍摄过程中几乎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需要创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餐式的快节奏生活使普通的新闻照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新闻受众日新月异的审美口味.因此.新闻摄影记者必须从更新颖的角度.以更有创意的手段来拍摄更加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照片。但是.新闻摄影的创意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它需要新闻摄影记者深入生活、深入思考、与时俱进、能够准确地掌握审美味觉.抓住新闻事件的精髓.抓住受众。  相似文献   

7.
张薇 《记者摇篮》2009,(9):25-25
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摄影记者既要拍摄新闻,就要到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只有现场感强的新闻图片才会有感染力。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拍摄或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8.
黄胜 《新闻前哨》2000,(1):39-40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王朝闻《美学概论》第106页)情感表现为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态度。在新闻摄影采访活动中,作为主体的摄影记者对广阔的社会生活现实,不可能冷漠地、无动于衷地去对待,必然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态度,这种强烈的爱憎态度就是主体的情感。每一幅成功的新闻照片都饱含着主体这种强烈的爱憎情感。正确认识主体情感在新闻摄影中的活动规律,对于我们搞好新闻摄影采访,拍摄出富有强烈情感感染力的新闻照片,传播新闻信息和情感信息有着重…  相似文献   

9.
市一级报社摄影部,在新闻摄影这支独立兵种中是最基层的单位.专职摄影记者配置一般是六七人左右.往往是单兵作战。其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全市的范围之内.负责向本报和上级新闻媒体提供、发表本地的新农村建设、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建设等各类新闻照片;记录当地时代前进的步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当地党政领导机关及各部门提供对外报道、宣传所需照片;为当地收集、保存新闻照片;接待、配合上级新闻单位完成新闻摄影采访等任务。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新闻摄影记者是当地新闻事件和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相似文献   

10.
客观上讲,会议新闻给摄影记者所提供的拍摄条件是相当严格而有限的。重要会议大都在某一个固定会场召开,如果拍摄会场照片,今年拍摄的与去年、前年的没什么两样。再者,会议新闻照片多在会议进行中拍摄,重大的、严肃的会议,有的拍摄者抢拍几张就得离开会场。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拍摄出精彩的会议照片。  相似文献   

11.
甄学宝 《新闻战线》2012,(6):102-103
抓主题、抓主角、抓独家,是掌握新闻摄影拍摄理念和技巧的"快速通道";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优秀摄影记者的席位上就会出现你的身影。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如今,用单反相机、小数码相机、高像素手机拍摄新闻图片的记者越来越多,一些新闻单位也要求文字记者学会拍摄新闻照片,然而,许  相似文献   

12.
涂志勤 《新闻世界》2013,(5):274-275
摄影需要有快速的反应,没有快速的反应,就没有优秀的新闻图片。新闻现场是摄影记者的主战场,作为新闻摄影记者应做到抵达现场速度快、现场拍摄速度快、发稿速度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事件第一时间报道,使大众及时了解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3.
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民生新闻报道逐渐受到读者的认可,一些反映民生的新闻照片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摄影记者如何对民生新闻进行拍摄成为新闻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做好民生新闻的摄影记者,不仅要注重新闻主体的瞬间抓拍、特写照片的拍摄,还要注重收集相关的背景故事,力求图文并茂,向老百姓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4.
从“图片回顾展”到“现场直播” 越来越多的摄影记者已经是手提两只“鸡(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揣着一只“猫”(调置解调器英文monden),新闻摄影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其时效性的飞速提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原来传统的胶片摄影,遇到远程事件性新闻采访从拍摄到冲洗胶卷、扩印出照片无论采取何种传递方式,到了报社已经落后文字报道好几天了,新闻照片见报与读者见面,最多算是个“图片回顾展”。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兴起对底片进行扫描,产生电子图像后,利用笔记本电脑连通电话线进行传真的技术。这一时期摄影记者异地采访负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看似简单,到新闻现场拍一张照片,然后回到办公室做一下修改,再配上文字加以说明,最后交给相关编辑即可。实际却不是如此,新闻摄影记者拍摄出精彩的画面都是用尽浑身解数。新闻摄影记者是战斗在新闻最前沿的,因此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曾朗 《新闻界》2000,(4):43-44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摄影家石少华在《新闻摄影与摄影记者工作》中指出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 ,他最主要的本领 ,仍旧是应该学会掌握生活规律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不干涉对象 ,真实、迅速、生动地拍摄出照片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抓拍。抓拍是摄影记者在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 ,用不干涉对象法 ,在对象自主的自由的活动中 ,选择抓取镜头的一种拍摄方法。它是新闻摄影最基本的方法 ,是摄影记者采访的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也是最难驾驭的基本功 ,要求摄影记者具有在瞬间内看到、想到、抓到的特殊本领 ,必须具备三快 :眼快、心快、手快。《…  相似文献   

17.
新闻突发现场新闻主要是指在社会新闻中,对具有突发性的事件进行报道采访,例如车祸、火灾、自然灾害以及责任事故等等,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突发现场的采访过程中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新闻突发现场,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件的核心人物进行采访。本文将对新闻突发现场的采访进行介绍,并且试论如何开展有效的采访。  相似文献   

18.
王军 《当代传播》2000,(2):70-71
不到10年时间,数码相机已经成为新闻摄影的必备工具,现在全世界所有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中,都可以见到摄影记者在使用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不用胶卷,采用CCD(电荷耦合器)传感器把照片记录在电脑存储卡上,在使用上和传统相机区别不大。专业数码相机的图像质量现在已经足够满足新闻报道的要求。数码相机加上移动通讯技术,使得摄影记者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把照片传真回编辑部,从记者按下快门到编辑部收到照片,不到10分钟;而用胶卷拍摄,把底片冲洗出来就要10分钟。数码相机在提高新闻照片的时效性方面,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摄影记者是用视觉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一幅新闻照片绝不是简单的对事件的记录,而是由记者通过照相机用现实中的形象组织而成的一个信息传播媒体。事实上,任何一幅新闻照片,都离不开记者对形象的选择、提炼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与摄影记者的视觉思维有很大关系。正因为如此,作为摄影记者必须了解视觉思维的规律和视觉的形式特征。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你对视觉形式的追求,总是伴随着整个摄影采访过程之中。有些新闻摄影记者不了解视觉思维的基本规律,更忌讳谈形式。他们认为,摄影是科学技术,一按快门就能完成任务,新闻现场那么纷乱,瞬息万变,那有什么形式可言。然而,新闻摄  相似文献   

20.
怎么定义突发事件摄影呢?以笔者拙见,突发事件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事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运用抢抓的手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形象进行现场摄影纪实。其新闻形象有强烈的现场感,对读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突发新闻事件出精品是一个规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平面新闻媒体上,能对读者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非优秀的突发事件摄影作品莫属。“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只从全世界的优秀新闻照片中评出一幅“年度最佳奖”。而几十年来,“年度最佳奖”中80%为优秀的突发事件照片。中国新闻奖中,突发事件摄影也占据着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