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知识脱离了生活,学生学会了知识,却不会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和生活的脱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知识的源头活水,数学也不例外,它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融合。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从"课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晓峰 《考试周刊》2014,(61):67-68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4.
李秀会 《考试周刊》2013,(13):56-56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储爱鸿 《广西教育》2012,(18):79-79
正如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所诠释的那样,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有如数学的根,因此数学学科的价值也只有应用于生活才能体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探索的旅途,进而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活经验是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而生活情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找准生活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推进学生的数学领悟,这样的数学生活化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富。  相似文献   

7.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大课堂。论述了数学生活实践的重要性,说明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现象和知识,指导学生从生活中自然地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数学进入课堂,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新的知识;教会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新的知识;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教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学会运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牦电,将数学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使学生不仅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而且爱好数学。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2.
王明华 《考试周刊》2011,(38):100-101
数学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武涛周 《考试周刊》2011,(46):88-89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个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的应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通过用数学,学生才能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通过用数学,才能训练思维。一、利用生活原型启发学生摄取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相似文献   

14.
郭定富 《新疆教育》2012,(23):99-99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的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问题,将静态的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将抽象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具体的感知之上。通过对生活问题情境的理性思考,探索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的操作层面。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走进现实生活、捕捉生活素材,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黄琼 《学周刊C版》2011,(10):120-120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运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学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泽梅 《小学生》2011,(4):39-4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然而传统数学教学中,常常将知识与生活割裂开来,导致数学知识沉闷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