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钱、房子、知识等,都是财富,然而作独具匠心,从另一个角度,抓住苦难对磨炼人的意志,锻造人的品格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表达其主旨——苦难,也是一笔财富。主体紧密联系现实,有极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典型事例的恰当选用,不仅增强了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显示了作浓厚的化素养和扎实的字功底。另外,在表达方式上,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叙述,有抒情,有议论。语言非常优美,有采,也颇有意蕴,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2.
宋亚军 《学语文》2005,(3):21-22
考场作文是需要有“亮点”的,有“亮点”才能吸引阅卷入的眼球。本文突出的“亮点”是说理逐层深入。作者用“诗人说花谢了”“乐师说弦断了”两个简约的事例起笔,接下来用感伤诗一样的语言,说明欢乐幸福自古就不易得。这里,没有马上点出题旨,而是先“抑”了一下。第二段,先列出美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话,这句话仍未叠合话题和题旨,只是擦了一个边。下面用有层次的议论语句,得出一个结论“快乐只是你心里的一种感觉”,是思维方式决定了对快乐的理解。到这里才正是叠合话题,但仍没有点出文章主旨。为了例证上面的结论,作者恰到好处地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两个犯人的例子,接着趁热打铁,对事例中蕴涵的道理作了精当阐释,仍未点明主旨。直到第六段,作者用一组排比句说明:追逐快乐,快乐无处不在。这才是文章主旨。层层垫高,至此,主旨的大旗才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从遇中获取     
本是一篇难得的优秀习作,其成功点为:1、善用比喻增加形象性。人应从所遇之中获得启迪、喜悦、成功、经验、教训,而不是逃避、责怪,因为有些遭遇是无法选择的,正如自然的一草一木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2、巧用排比,增强气势、充实章的内容。第三段用概括事例的排比,不同人遇了不同的事,境遇完全改观,但都能从遇中获取,终成大事。而第三段在第二段的基础上对人生的几种际遇用排比的形式展示给读,概括性强。3、事例论证,  相似文献   

4.
姜广生 《小学生》2009,(8):14-15
技法一点通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但在文中更多是渗透着感悟,而对具体的烦恼描述,除了紧张忙碌的快节奏描写外,缺少具体生动的事例。这样就显得小作者文章中的瞄慨没有事实的支撑。正如一首歌中唱到:“前面有车,后面有辙……”你明白了吗?以后写作文时要注意避免缺少事例的问题哟。  相似文献   

5.
娄方钦 《学语文》2005,(3):49-49
作者选取中国的文化旗手鲁迅为议论说理对象,避开他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另辟蹊径。抓住他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选取他与各类人的不良习气或者反动行为坚决斗争的典型事例。围绕中心说理,反映了鲁迅作为一个斗士的精神实质,真实感人,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同时也可看出作者读书的精深。  相似文献   

6.
本的亮色集中在事例的援用和生发上。章援用的两个事例不仅形成了鲜明的反照,而且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很强的亲和力。在事例的叙述中,作不是采用客观叙述的方法,而是饱蘸着自己对人物或哀婉或赞同的深情,这就使得事例的援用不仅进发出一种理趣,而且还勃发出一种情趣。在事例的叙述后,作能用发展的眼光,做出或正向推理或反向假设的巧妙引申,  相似文献   

7.
写议论文,难免要用事例来说明问题,但对于事例的选择,许多同学不够重视,尤其是考场作文,大都是举一些尽人皆知的事例来搪塞,看了让人倒胃。也看过一些写得好的议论文,能让人记住的,往往不是立沦、观点,而是文中所引用的精彩事例,正如作家秦牧所说“精彩一例胜千言”。那么如何运用精彩的事例,给文章增光添色呢?有篇《得与失》的中考作文,一名考生弓l用了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领导检查作文,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如此种种,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没错,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渔夫启示录     
徐昊然 《中文自修》2001,(10):55-55
人总是为了心中的一个个目标去奋斗去拼搏,而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往往使人们困惑。我们如何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在目标与现实不符或有差距时我们该如何去做,这个可怜渔夫的遭遇正好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又有人说“我怕把作文写偏了,写离题了”,其实,写作文不应局限于话题本身,而应当由话题展开去,写点有广度、有深度的东西。因为学生中“怕写偏、怕离题”而不敢动手写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事例的“小”“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或者内容贫乏,或者言之无物.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作文 ,尽管都来源于生活 ,但是从写作起源而言 ,却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的生活作文 ,直接发端于作者自己的生活 ,是作者的主动行为 ,而话题作文却是建立在引导语的基础上 ,它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话题作文也不同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提供一段文字材料、小故事、诗歌等 ,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一个主题 ,审题不能偏了 ,显然限制很严。而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低了 ,只要不离开这一话题就行了 ,在内容上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它所给的话题只是一个逻辑起点 ,不是论点 ,也不是论题 ,学生可以由一个点引出无数条直线 ,可以…  相似文献   

12.
宋亚军 《学语文》2005,(3):22-23
美的散文是诗意的栖居,它能用平平常常的方块字,堆聚出一种意境,透射出一种韵味,让人叹赏流连,手难释卷。本文就有一种哲理诗的韵味在流淌。开首,以花喻人,顺势引出一代文豪雨果的事例,然后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精警归纳:“生命有的时候很苛刻,它要一个完美的灵魂;生命有的时候很宽容,只要一个微笑,甚至一个表情,就满足了。”这句话,韵味丰厚,极具张力。下面,用“人生的任何风景都在我们左右两边”做总述,然后,用“晴”“阴”、“歌”“曲”、“生”“死”等做“左”“右”的形泉化例证。思维独到而开阔,思考深入而缜密,渗露出哲理思辨的气患。接下来用泰戈尔的话叠印话题后,又生发出一段韵味悠远的议论“幸福在……每一个高尚的灵魂,在我们……那一处,那儿离天很远,离云很近……”最后。更是用形象化的诗一样的语言,带着读者步入哲理思考的天地。有诗意在飘飞。有哲理在穿潘.白有一种独到韵味飘逸文间。  相似文献   

13.
姜广生 《小学生》2009,(10):10-11
有的同学写的作文篇幅很长.自认为感觉不错,可细读之后.就会发现漏洞百出。你看小作者修改前的作文.字里行间是在把自己的幸福展示给别人.但幸福具体是怎样的,交代得不是十分清楚。应把父母为“我”付出的具体事例写出来.才会真正让人感受到“我”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4.
[总体阅读思考] 导读这篇文章可提出这样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一、本文开首为什么先从一部题名《雪朝》的诗集写起?这部诗集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据此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段文章主要想说明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并加以阐明的? 二、文章第二段是叙写作者与朱先生的初遇及其交往的,试说明:作者与朱先生是何时何地初遇的?初次交往朱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与后文所写内容有何关联? 三、第四自然段是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有偏见”的。文章用了哪些事例来写这一点?哪是概括事例?哪是具体事例?这样结合来写,对表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人     
余生 《学语文》2005,(3):25-25
“人”,多么庄严而神圣的词儿!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呢?作者叙写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由。不是人”到“是人”的转弯过程,而获得了。真善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为他人活着,生活才有意义,才是真正的“人”。本文除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如“人就像一只鼎”,“真是骨骼,善是内体”等)和是不是人的前后对比写法外,最突出特点在于巧妙构思——假托初恋的失败和成功,从而讴歌真、善、美!  相似文献   

16.
黄莺 《江西教育》2010,(7):78-79
教学内容:《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教学目标:1.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相似文献   

17.
给学生一个点,让学生想象一个面;给学生一句话,让学生写出一段话;给学生一个情节,让学生编写一个故事。这样的作文形式,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余地,它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一、组词造境式词语是文章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可拓展为句子,组合成段篇。给学生一个字,他们可以组成许多词语;给学生一个词,他们可以造成许多句子;给学生一个句子,他们可以想象许多情境。为此,我们可精心选择学生熟悉且有较大构境空间…  相似文献   

18.
郭凤霞 《新疆教育》2013,(9X):117-118
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是作者从自己上百万字的班主任工作笔记中筛选出富有创新性、趣味性、艺术性的事例而撰写的。书中每一招作者都是以一个成功的事例来阐明的,给人直观和真实的感觉。书中一点都没有长篇大论,但是从那—个个真实的故事中,我们却真正的学到很多东西。班主任的工作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9.
追寻     
徐晶晶  缪剑 《学语文》2005,(5):39-39
本文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理想是遥远的.而现实是如此的接近!“只要拥有一颗执著的心.也会超越一切”。就会达到一种境地;遥远的也会变为接近的:而这种境界又是多么的深邃!文章的文化氛围较浓郁。所选择的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道理;精当的议论和抒情又不失为本文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语言流畅,结构完美。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呈现给读者的第一个见面礼,它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它更是体现了作者的智慧与匠心,特别是近几年考场作文走红的是话题作文,如果拟题质量差,既浪费时间,还会直接影响作文的成绩。如何做到拟题快而好、有概括性,又有吸引力呢?在此,我向同学们介绍几种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