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兆国 《海外英语》2014,(14):292-293
姓名具有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特定反映,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姓氏的选择和人名的选择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与特定的民族的历史演化、普世价值、社会价值、自然环境以及起名人的文化修养、兴趣志向和血缘认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学艺术的创作历来以"人"为中心,创作者不仅通过时代背景、人物经历、心理活动、语言对话、气氛渲染等多种方式宣示作品的主题,而且通过特定的人物命名来塑造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反映时代特点,歌颂或揭露社会现实,解释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
汉语军事题材熟语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了汉民族的军事文化历史,是军事实践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基本特点,蕴含着独特的军事文化信息。军事题材熟语的产生是语言使用习俗化的结果,是语言使用者继承下来的集体性语言规约、语言传统和语言定式。  相似文献   

3.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以乞丐称谓、特征和习俗为题材的熟语,通过这些熟语我们可以对乞丐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乞丐题材熟语在喻理方面具有多样性,体现出汉民族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以乞丐称谓、特征和习俗为题材的熟语,通过这些熟语我们可以对乞丐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乞丐题材熟语在喻理方面具有多样性,体现出汉民族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我国地方志研究的深入及其领域的拓展,除地区志以外,尤其在专志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南炳文主编,高洪钧、王鸿涛合编的《天津古代人物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是一部人物专志,同时又是一部稽查人名的工具书。由于天津特定的历史原因,使得其人物事迹的影响和数量都无法与国内的一些文化古城相比,可考录的古代人物事  相似文献   

6.
人名属于专用名词 ,在一般情况下 ,它只具有符号学的意义 ,是一个人的特殊标记 ,起指示、识别作用。不过 ,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 ,由于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语言环境 ,人名的固定结构可以打破 ,或者赋予人名以新的含义 ,以适应情境题旨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 ,了解有关人名活用的知识 ,对人们丰富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 (尤其是阅读古籍的能力 ) ,不无稗益。本文试将人名活用的情况作一简略的分类和粗浅的分析 ,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一、代物或事。由于某些人 (包括传说中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与一些事物有特定的关系 ,可用某些人名指代物名…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常以浓缩的方式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的命名艺术在人物的塑造中起着特殊作用,它们或刻画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揭示作品主题,或暗含讽刺意味,在小说审美价值中占重要地位。文章从"三美"角度对《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的人名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人名英译时"三美"的缺失与再现。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人名通常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红楼梦》中的人名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或暗示人物个性特征,或预示人物未来的结局命运,或本身具有一定的寓意。所以在《红楼梦》英译中,人名翻译的策略选择十分重要。霍克斯作为为林黛玉"正名"的第一人,对于人名的翻译,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好地向目标语读者传递了文化信息及其中的隐含意义,进而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原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由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演进为古今忠臣的代表和智慧的化身。其人性色彩逐渐褪去,文化符号逐渐彰显。民族审美心理对诸葛亮的重塑使得“诸葛亮”由专有人名变成了特定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诸葛亮”具有超时空的生命力和渗透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一般说来,典故都有一个明确的出处,经过长期运用,浓缩成一种特有的表达形式并赋予其特定的内涵意义,而被固定在语言中。熟语便是接纳典故最多的语言形式,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相沿习用的有独特意义的表达方式。它们当中既凝聚了人类共同的生活感受,也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例如,汉语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等属于熟语的范畴,它们或庄或谐,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天成。无独有偶,英语中也有大量熟语,表现出英语民族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历史积淀。不同语言中的熟语,有的异曲…  相似文献   

11.
人名是文化的镜像。古代女子名,有其构成特点,折射出文化内涵,而且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古代女子名的独特性及其在不同时代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命名习俗、婚姻制度及女性的社会地位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的习语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文字简洁洗练,语义含蓄深邃,回味隽永深长。很久以来,对习语的研究已经从纯语言转向文化角度。该文试图对英语和汉语习语的同异进行比对,对英汉习语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把习语文化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世界图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在语言中形成的结晶。"时间"观念作为最基本的俄语心智之一,折射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语言中的成语、俗语、谚语与该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本文主要以俄语成语、俗语、谚语为语料,阐述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所体现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14.
人名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人的标志,但是其中也包含着许多信息。本文从历史文化与时代特征角度出发,论述维吾尔族姓名的产生和发展,深入探究维吾尔族丰富多彩的取名习俗。  相似文献   

15.
Eckman的"标记差异假说"为母语迁移对目的语习得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在人名转喻习得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常常感到吃力,原因在于英语转喻人名是标记性的,而对应的汉语表达是无标记的。人名转喻背后文化的巨大差异是导致汉语对学习者人名转喻习得产生负迁移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的了解能帮助我们消除理解英汉文学的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含人名典故文化信息丰富,英译时在理论及实践上有过度归化或过度异化的文化霸权主义倾向。本文以交往理性为理论指导,以含人名典故为研究对象,提出含人名典故英译应强调文化保真,以异化的翻译策略为主,以音译、直译的翻译方法为主,对促进中华文化和英语文化平等的交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都拥有丰富的成语。成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文化色彩的英汉成语在翻译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本文旨在讨论英汉成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并就成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英汉习语中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文化信息。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物质文化、宗教信仰等对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形成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英汉习语文化渊源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艳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4):88-89,106
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是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习语在中英语言中都被广泛使用。英汉文化中的习语在文化渊源方面存在着很多共性。习语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桥梁。理解一种语言的习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社会的文化,从而更好地应用这种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