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大众休闲体育现象,发现大众休闲体育缺乏有效管理,场地设备损坏严重;个体差异导致参与休闲体育的过程中出现有悖于社会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综述、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小康社会广东侨乡台山休闲排球活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山大众休闲排球活动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内容、形式和空间选择上均具有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台山居民的排球价值观呈现出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特征;在大众休闲排球活动的基础上,台山的排球竞技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台山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文化、价值观、教育、管理、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休闲网球运动现状与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比较等方法,对休闲网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休闲网球运动的发展状况,论述休闲网球运动产业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经济效益,并对休闲网球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具体探讨,探索休闲网球产业开发的新途径,以切实推动我国休闲网球运动产业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闽南地区泉州市城市居民运动休闲认知和参与现状进行研究,为闽南地区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研究对象中仅有7.2%非常了解运动休闲,但却有86.4%的人认为运动休闲重要和非常重要。极限探险类、健身健美类、竞争对抗类分别占所喜欢休闲运动类型的前三位;影响运动休闲参与因素中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公因子有5个。研究结论:泉州市居民对运动休闲认知上存在片面性和矛盾性,个人特征、个人偏好、运动条件是影响运动休闲参与重要因子,公众媒体、政府政策、社会时尚为主要因素的外在引导因子也对居民运动休闲参与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北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等城市中产阶层群体运动休闲的特征及参与动机进行调查,研究该人群的运动休闲方式、运动消费意识及与其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等城市中产阶层群体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运动休闲意识、运动休闲消费水平较超前,运动休闲与工作未完全脱离,参与运动休闲群体的性别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对运城市圣天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项目开发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运城圣天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内外环境分析,结合运城市圣天湖的地理位置、交通环境、文化特色、政治经济基础、特色体育活动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活动等条件,认为可以从精品特色运动休闲项目和大众化运动休闲项目两方面进行项目开发,既体现精品赛事又考虑大众休闲,通过项目开发打造运城市圣天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特色内涵,从而吸引各类游客,为小镇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运用调查、问卷、观察等方法,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对江苏南京、南通、盐城、连云港四个沿海地区中等城市中产阶层人群运动休闲做了深层次的调查与研究.重点分析和研究中产阶层人群的运动休闲方式、运动消费意识以及他们与所处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中等城市中产阶层群体休闲运动特征和社会认同程度.结果:金融危机对中产阶层群体的社会地位影响不大;金融危机环境下中产阶层参与运动休闲的时间相对比以前长;运动体闲作为一种身份象征被中产阶层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8.
休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通过运动享受快乐和实现自我的发展,是大众在运动休闲活动中能够得到的积极人生体验。健全和发展运动休闲实践操作网络,能够更好地实现和发挥体育的休闲娱乐价值,进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通过普及休闲娱乐教育并对运动休闲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地保证大众运动休闲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现代化语境中多维文化视角下的健美操.健美操是一种自然生态休闲文化,它关注自然美、人文美和精神美;健美操是一种时尚文化,它深受人们喜欢,促进健美操的传播推广;健美操是一种大众文化,它实现了参与者从大众到精英的转变,使普通大众真正成为健美操的参与者.从休闲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在论述国内外休闲、休闲体育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健美操休闲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电子竞技进入中国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新生事物的勃兴往往面临复杂的社会语境和认知难点,大众媒介的普及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中国电竞传播的本土化过程,通过媒介框架建构与意义生产的视角考察主流社会认知电竞议题的变迁过程。依托于媒介框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路径,着重解析主流大众媒介如何历时性地构造电竞议题,并探讨持有一系列信息认知资源的电竞传播如何重塑大众对此的认同性认知。发现:本土化电竞传播框架经历了“休闲娱乐—游戏危害性—作为竞技体育的属性正当化—正名与理性反思”的变化,电竞传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既有社会认知资源的调用、吸纳实现了对相关议题的正名实践,并由此促成电竞之于中国社会的主流化演绎。  相似文献   

11.
刘芬 《体育与科学》2012,33(3):95-100,104
本文基于社会分层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休闲行为入手,对城市居民体育休闲结构差异和意识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构建各阶层群体参与体育休闲的预测模型,以期寻找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社会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各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共同点表现在体育休闲的时间支出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由单一强调健身而变得更为丰富。因各阶层的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他们在体育休闲的价值取向、内容和方式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休闲与生活质量的理论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进 《体育科学》2005,25(11):62-65,91
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讨论休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把休闲作为主观现象(目前多数的研究只是把休闲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放在社会系统中来考察,对休闲的特定文化社会现象进行界定,提出休闲的社会心理学概念模式。在休闲这个社会体系中,同一性影响社会互动的形式,作用于个体的休闲兴趣与价值观。另外,由于休闲的发生是在社会体系中进行的,社会的互动结果增强个体对休闲机会的认知,当休闲机会的认知度增加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估就会提高。所有这些过程还取决于社会人口的状况。该休闲的概念模式包含了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更多地考虑了人文的因素,阐述休闲与生活质量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社会发展为背景,分析了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与休闲体育发展的阶层差异.研究认为,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分层客观存在,各阶层因职业特点和对社会资源占有情况的不同,使他们在休闲体育社会方式和休闲体育技术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并各自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进而指出应努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迎合各阶层的消费需求,缩小各阶层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差距,从而保证社会各阶层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以及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柏慧敏 《体育科研》2009,30(2):30-3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休闲体育中存在的阶层差异表征进行了论述,并运用文化资本理论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休闲体育中存在的阶层差异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6.
余暇运动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增加闲暇时间是一个全球性运动,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就“闲暇”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从运动社会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提出:余暇运动与工作的本质区别在于,工作是追求结果,追求收获、追求报偿的;而余暇运动是追求过程、满足自我,追求运动中的快乐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以什么方式度过闲暇时间,是一个关涉到社会面貌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及时对余暇运动这一重要的人类学现象和文化的体制性安排,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柳伯力  尧燕 《体育科研》2007,28(5):11-14-20
以休闲与生活方式为视角,对休闲的概念与休闲研究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休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并对休闲中体育与旅游的结合进行了探讨,提出体育旅游业应当与社会休闲产业和整个旅游业融合,而不应孤立地开发。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福建沿海地区16岁以上农民的体育休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闲暇时间较多,活动内容单调,健康和保健意识较弱,体育休闲意识差;体育休闲参与率不足一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别较大;参加体育休闲的项目单调并以非正规的体育休闲场地为主;参加体育休闲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形体健美、社交活动、消磨时间、治病保健。影响参与体育休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没有兴趣、缺乏体育休闲设施、家庭负担重和不懂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网络和电话咨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中产阶层的人群运动休闲的内容及兴趣做了广泛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以本科学历为主,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的中产人士,虽然在运动休闲消费的选择方面与非中产阶层人士较为接近,然而两阶层人群对于休闲方式的选择则出现较多显性差异.中产人士去健身场所健身概率远超非中产人群,其运动健身意识较强.两大人群在旅游休闲方面,中产阶层挟财力和需求优势,不论是在具体旅游路线的选择上,亦或在昂贵旅游支付方面,均明显优于非中产人群,差距显著.就中产人群运动健身特征分析,影响中产阶层运动休闲和消费意识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中产阶层人士对于运动休闲标签的认同,对运动休闲的社会认同以及中产人士对于性别与休闲运动选择的认同.以上诸因素导致其在休闲意识与日常运动休闲消费上相对前卫.  相似文献   

20.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休闲体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比较严重,致使两性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分析了其产生与存在的社会根源,为缩小性别差异,促进两性休闲体育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