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师:(展示课件)这是一艘现代远洋货轮,同学们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吗? 生:钢铁。 师:那古代船用什么材料制造呢?  相似文献   

2.
《铜铁铝》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样东西.请同学们先看这是什么?生:是铜铃.师:谁知道,铜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生:铜铃是用铜制成的.师:说得对.这是什么?生:这是一把剪刀。师:这把剪刀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生:这把剪刀是用铁制成的。师:对.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看,这个物体你认识它吗?生:认识。圆锥体。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石膏。师:再看看这个物体是什么?生:塑像。师:这是一个雕塑。认不认识他是谁呀?生:不认识。师:他是法国凯旋门上雕塑的一部分,他叫马赛。同学们想想刚才的模型和这个雕塑,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做的?生  相似文献   

4.
“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清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师:这个比喻句用什么比喻什么?生:用钢铁巨人比喻高大的装卸吊车,用卫队比喻排列整齐的海轮。师: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装卸吊车比作钢铁巨人,把排列整齐的海轮比作卫队。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句子,与课文中的句子相比,你们看哪个写得好。(老师出示一个句子: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生:课文中的句子写得好,因为课文中是个比喻句,写得具体。生:课文中的句子写得好,还因为它写得生动。师:对!一比就…  相似文献   

5.
[教学流程]一)激发爱意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谜语 ,猜一猜 :什么虫虫会织网?什么虫虫会造蜜糖?什么虫虫会耕地?什么虫虫会发亮光?生 :小蜘蛛会织网 ,小蜜蜂会造蜜糖 ,小蚯蚓会耕地 ,萤火虫会发光。师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可爱有趣的动物 ,老师带你们去动物王国里瞧一瞧吧!(播放录像 :《动物世界》)师 :看到这么多动物 ,你们想说些什么?生1 :动物们 ,你们太可爱了 ,我真喜欢你们!生2 :我最喜欢孔雀 ,它真漂亮。生3 :我真想和这些动物交朋友 ,它们太神奇了!师 :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与动物交朋友。(出示课题)(二)表达爱意1 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 师:(出示一个乒乓球)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乒乓球。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这又是什么? 生:这是个皮球。 师:(将两个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大,一个小。 生:皮球大些,乒乓球小些;大球重,小球轻。 生:浮在水面上就轻。 生:光看大小不行。 生:两个球都能浮在水上。 师:用手掂一掂,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家洗衣服吗?生:洗!师:异口同声,真的洗?生:洗!师:那好,告诉我这是什么?生:桌布。师:什么样的桌布?生:脏的。师:为什么说它脏啊?生:上面又有墨水、又有修正液,还有笔涂的、乱七八糟的。师:乱七八糟的,这些钢笔水、修正液等等,都是什么?生:污渍。师:“污渍”这个词用得好。这是什么污渍?(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一块食用油的污渍)你说。生:油!师:对啦!就是油。都洗过衣服不是吗,油怎样去掉?生:什么油?师:食用油,吃饭一不小心,哗啦!弄到身上。生:用洗衣粉。生:我觉得用洗衣机更好用。生:用水把油泡出来…  相似文献   

8.
先看一则教例:《苏东坡改对联》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生:苏东坡是谁?生:对联是什么?生: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生:苏东坡原来写的是什么对联?生:他改对联的结果怎么样?生:这两幅对联什么意思?(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梳理板书。)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开始!(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就黑板上的问题回到课文朗读材料,学生一作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补充,解决了所有的号,教师颌首点头,一切都在教学设想之中,一篇课文就这学完了。以上“质疑问难”的教学片段我们都很熟悉,目前我们些教师所谓的“质疑问…  相似文献   

9.
"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清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这个比喻句用什么比喻什么? 生:用钢铁巨人比喻高大的装卸吊车,用卫队比喻排列整齐的海轮.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段: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生:直角三角形。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再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生:钝角三角形。师(出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继续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生(很快地):锐角三角形。师(缓缓揭去遮盖的纸):这是锐角三角形吗?生(惊奇地):不是,它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师: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吗?(学生想像,思考其他的可能性。)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就可以肯定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而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就无法肯定它是什么三角形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看看从学过的直角、钝…  相似文献   

11.
陶艺     
一、作品导入(约3分钟)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师:这是什么?(教师拿起桌子旁边的酒坛)生:酒缸、酒坛、罐子。师:(要求学生观察桌面的饭碗、洒杯)你都看到了什么物品?生:饭碗、酒杯、动物等。师拿着其中的一件接着问: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生:粘土做的、陶土做的。师:对,是用陶土做的。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用陶土做的器皿,通过烧制叫陶器制品。(点击课件,出示幻灯片)  相似文献   

12.
一、引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师:(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 师:它有什么用? 生:它有放大、聚光、成像的功能。 师:都学过了吗?哪一项是没学过的?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实录(课前 ,学生欣赏电视连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谈感受。 )师 :今天 ,我们随着课文再次走进《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枝箭 ,并立下军令状 ,当时他是怎么说的 ?(一学生答 ,齐读。 )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 ,猜一猜是什么 ?生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说 ?生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 :为什么诸葛亮那么肯定会在3天内造好十万枝箭 ?生 :当时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计策 ?师 :你们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接下去分四人小组读一读 ,划一划 ,议一议 ,诸葛亮想到了什么 ?有了怎样的计策 ?你从课文中哪…  相似文献   

14.
师:(板画气球)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气球. 师:为了让气球别飞走,我要做一件事,仔细瞧!(表演用绳子拴住气球的动作)老师刚才做了什么? 生:用绳子捆住了气球. 师:"捆",不错.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相似文献   

15.
课前准备 :构建“地球上的水”网站主页 :分组实验材料 :茶杯、汤匙、滴管教材 :苏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课堂实录及评析 :师 :(出示地球仪)这是什么?生 :地球仪。师 :当你面对地球仪 ,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生 :蓝色。师 :地图上的蓝色代表什么?生 :海洋。生 :水。师 :是呀 ,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水在自然界中构成的美景吧!(多媒体播放)师 :你在自然界中还见过由水构成的美景吗?生 :我看到过杭州的西湖 ,上面还有很多荷花 ,很美。生 :太湖。师 :是呀 ,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相似文献   

16.
郭寿平 《科学课》2008,(5):8-10
一、教学导入师:(出示红辣椒)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种颜色的?生:这是辣椒。它是红颜色的。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红颜色的呢?生:我是通过眼睛观察的。师:(出示地球仪)谁上讲台说说这个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生:(走上讲台用手摸了摸地球仪)这个地球仪的形状是个球体。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听到了上课铃声,你们迅速地从操场跑进教室,身体有什么感觉呢? 生:呼吸急促。 生:感到心跳加快。 师:心跳,你知道这是什么在跳动? 生:是心脏在跳动。 师:请你们用手摸一摸心脏,感觉一下心跳。(学生用手找心脏的部位。) 师:都触摸到心跳了  相似文献   

18.
一、课前游戏,建立默契 师:先测试下大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师板书“聽”) 师.: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繁体字? 生:听. 师:真厉害,这个繁体字都认识!看这个“聽”字,你悟出了什么? 生:洗耳恭听,侧耳聆听. 生:还要用心听. 生:应当用眼睛注视着听.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师: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于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生:于老师画的是一张弓。师:这叫什么呢?(于老师用手指着弦)生:这叫弦。师:(又画了一支箭)这又是什么呢?生:这是箭。师: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到鸟。  相似文献   

20.
生:老师,我不懂“沐浴”是什么意思?师:你看见过“浴”这个字吗?生:看见过。师:试着用它来组几个词,好吗?生:淋浴、浴室、浴缸。师:你发现这几个词都与什么有关呀?生:哦。都跟洗澡有关。师:对呀。回忆一下,洗澡时全身都被热气包围着,有什么感觉?生:很舒服。热气腾腾的,好像在天上一样。生: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师:对。再想想,太阳出来后,你走在上学的路上,阳光照得全身暖暖的,有什么感觉?生:我感觉阳光像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全身。生:暖暖的,很舒服。师:这时就可以说“清晨,我们沐浴着阳光去上学”。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沐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