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众所周知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形式 .唯物辩证法的每一对范畴都是对立的统一 .它们一方面相互对立 ,另一方面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和相互转化 .恩格斯指出 ,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 .数学与唯物辩证法的这种天然联系 ,使得范畴间的辩证关系成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发现解题思路的主要线索 .本文试对解题思路的发现与范畴间辩证关系的联系作一初步探索 ,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对偶范畴间相互对立关系的启迪思维的定势与惯性 ,是影响解题思路的重要因素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与个人的思维习惯 ,当我们从某一…  相似文献   

2.
刘珊珊 《现代语文》2013,(6):141-143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一直受传统的经典范畴观影响,翻译理论中盛行着无数的二元对立观。认知语言学中原型理论则与之相反,它反对范畴认知的二元对立模式,强调范畴的原型性和范畴边界的模糊性。本文从原型理论出发,探讨原型理论与翻译的关系,并以商务英语隐喻语块为基础,提出范畴性翻译、模糊性翻译两种翻译策略,以期构建源语和译语读者都认同的翻译原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真正的美丑对立描写自明代始,在此之前,我国古典小说讲究古典的谐美,丑还没能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明以后形成了不同于古典美范畴的崇高美,而丑亦必然包含在其中,冲破了和谐统一,偏重于矛盾对立,这使我国古典小说审美趣味和趋向发生变化.其原因,一是对真的追求,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三是与小说的读者对象——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逻辑缺陷及负面影响运用对立统一思想来定义或解释某概念,就必须严格遵循思维逻辑,将对立范畴关系理顺。《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性质确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形式上看是矛盾范畴的表述,在内容上看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不是一对矛盾范畴。  相似文献   

5.
对范畴边界的不同认识体现了认知范畴观与经典范畴观的对立。经典范畴观认为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认知范畴观却认为这个边界是模糊的,同时又是多样的、重叠的,可以通过语用的手段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中,对待性范畴指两个范畴意义相对,但是这种对立不是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为济,相互补充的。词学中对待性范畴非常多,词人和批评家对词体认识的矛盾和困惑性,也体现在词学对待性范畴两个端点间的游离中。利用对待性范畴可以认识词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词学对待性范畴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O内)1、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思想家是……………………………………………………… O O ①洪仁玕②曾国藩 ③康有为④张之同2、法家主张的“法冶”与儒家“礼治”的对立是…O ①两种制度的对立②两种方法的对立 ③两种学术观点的对立④两个阶级的对立3、礼治的基本特征是……………………………O ①尊尊②亲亲 ③男女有别④礼不下庶入,刑不上大夫4、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礼治理论的思想家是………………………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上,“具体”有两种含义。一是用来强调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如“具体事物”、“具体的同一”……。二是用来揭示对象的多样性,指许多规定的综合统一。马克思说过:“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里的“具体”是和抽象相对而言的。很显然,所谓“具体的对立”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立的客观实在性,二是指对立是一个许多规定综合统一的范畴。本文主要想从第二种含义,对“对立”做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融合   自然科学文化与人文科学文化的对立走向合流,这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突出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生存意志论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部分.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第一次把意志提升为哲学的首要范畴,并将它与理智完全对立起来,把意志看成非理性的世界本体.就此而言,叔本华开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我们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形式.唯物辩证法的每一对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数学中存在着大量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关系,如运动与静止、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正与负、已知与未知、常量与变量等等.徐利治先生倡导的“关系-映射-反演原理”,则是利用矛盾对立,并最后得以统一的绝好例子.恩格斯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数学与唯物辩证法的这种天然联系,使得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若能利用好范畴间的辩证关系将会对解题思路的发现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对立     
一边是那么美丽、时尚、宏伟的建筑,一边是那么破旧、矮小、落伍的瓦房,这是明显的对立;战争是正邪对立的两方;考试是错与对的对立;工作是成功与失败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14.
凌剑春 《文教资料》2007,(12):96-97
原型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范畴理论形成鲜明对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证明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语义具有模糊性。原型范畴化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对话应坚持的哲学观   传统教育一直深受以“二元对立“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学的影响.这种哲学表现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二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哲学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象性思维“,即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享有知识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得到的体验是消极的,是被控制和无助的.这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求知的积极性,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轻视.   ……  相似文献   

16.
论"德才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葛莱 《天中学刊》2001,16(Z1):11-14
德才兼备是选才用人的标准,德与才二者不能割裂,不能偏废.德是才的前提,德与才是历史范畴,中国共产党将德才标准具体化为"四化",由于人才标准的不同,便会形成两条根本对立的用人路线,应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选才用人要遵循德才兼备原则.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公民身份理论呈现出二元对立的自反性矛盾结构,主要表现在权利与责任、平等与差异、个体与共同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排斥与包容等五对基本范畴中。这种二元对立结构导致"弱"责任观衰减公共资源、抽象的普遍平等观压制实际差异、个体自由绝对化消解共同体联系、公私领域分界僵化遮蔽私域不平等现象、对外排斥性削弱移民的实质公民身份等弊端。探寻二元张力中存在的创造性,以人的主体性、分化的普遍主义、社会个人主义、私域政治、世界公民身份等理念整合二元范畴,是超越公民身份二元对立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腾格里,系蒙古语,意为天。从《蒙古秘史》中的腾格里范畴看,它不但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种种特性,它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古今中外各民族的各种哲学总是表现为一定的范畴和范畴体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和矛盾则是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教育问题中,最热门的话题恐怕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了.在大多数人看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似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于是,有人提出,当前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种提法过于偏激.其实课程压缩是两者结合的纽带.  相似文献   

20.
(1)职业教育的本质范畴——就业导向还是生涯导向。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还是生涯导向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仍是职业教育本质范畴讨论的重要主题,与此相类似的二元对立还包括如普通教育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基础教育观与实用教育观的争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