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调查发现,江苏省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认识不足,缺少专项能力提升课程,分阶递进式的创新创业素质课程仍是空白,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未能有机融合,实践教学安排有限等方面。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为依据,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构建了一种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三元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其中,"平台"分别是指素质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划分为3个子模块,融入素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平台之中。  相似文献   

2.
高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就业创业为目标,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研究为例,对课程内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度剖析,构建了构建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学生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意识有机融入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职业能力为延伸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专业教育为中心,围绕和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此,需要进一步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总结专创课程融合的方式,包括公共课程融合、专业课程融合及专业教学内容融合;按照课程分类、学生分层、递进培养模式,设计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科学组织灵活的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基于专业能力发展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和课程设置,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态度和意向,找到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将促进高职学生以"创业"实现"就业"作为研究目标,从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就业能力含义及构成的基础上,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就业能力,构建了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由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职业课程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核心课程,与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三大就业能力相对应。同时还提出了与课程体系配套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教学组织和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运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从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入手,以嘉兴学院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为例,就构建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体系、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服务平台、整合以知识转化为核心的“三个课堂”等方面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该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一直存在教育不全面,同时过分重视职业性教育而忽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等现状问题。基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分析,提出了"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融入创新创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岗位群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能力课程平台——岗位素养课——服务社会课程平台"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本文强调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体系,工学一体,将课堂与社会、行业环境相融合,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高职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必要性;详细论述了构建思路:把高职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系统,理论模块以理论的系统性为主导、实践模块以专业技术类型为主体划分课程模块,所有课程模块构成模块式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和强化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结合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的实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探索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思路和做法,构建了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课程“单一化”、与专业技能培养脱节、教师短缺及专业能力较弱、学生创新创业文化素养与技能培养较难等问题,构建“三个维度”的课程体系,对接“三个层次”的物理平台,搭建“文化课程+技能课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情境,能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德才兼备人才,探索出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缺乏适用性、灵活性和可行性。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遵循课程设计理论,从学科课程论视角、活动课程论视角和隐性课程论视角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完善课程内容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医学类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着学生满意度低、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等问题。这其中主要是理念滞后、教学课程单一、学生实践不够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医学院校创业课程体系,要在教师授课水平、创业能力指导和课程安排合理性等方面着手,使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相融合,构建适合医学类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医学类高校学生更具创新和创业意识,无论是在创业或工作岗位上都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本文以海南医学院为例,就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体系构建开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好的特点,依托创客教育课程,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立足点,构建创客教育体系成为本研究的重点。以某校为例,通过分析专业特点,明确创客教育体系构建的主体,分三个阶段构建三级创客教育课程体系,采用“构建—实施—评价—改善”四步走的循环结构,完成高职创客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创客教育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要重视能力培养,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现.以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思路是:以"竞赛活动"为驱动,构建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以系列产品(服务)为驱动,构建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以"情商培育活动"为驱动,构建社会能力课程模块;以"大案例"为驱动,构建"一体化"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分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探析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可以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核心课程模块,以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就业指向课程模块,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在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并加强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构建就业创业体系是一项重要工作。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完善就业创业保障体系和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就业创业服务多元化两方面总结了就业创业体系构建的实践;从建立“动态灵活化专业”调整机制、构建“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组“四融合”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等三方面分析了就业创业体系的构建,最后,从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需进一步转变两个层面提出了就业创业体系构建面临的基本问题及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8.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问题,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文章在明确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内涵和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专业课程、综合实践和综合素质课程三个模块构成的就业导向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科学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对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其次,要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大方向下,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即整体目标定位为为企业一线技能型岗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细分目标定位为发现并培养一些有创新创业天赋的学生,将他们培养成小微企业的创办者与经营者;最后,在正确合适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标的引领下,把握好四条构建原则,以"平台+模块"为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合理设置好各类型课程,确保课程体系产生实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业教育活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表现在对创业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课程内容滞后,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与能力等方面。为适应高职教育提升发展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应在坚持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重构由“生存教育课程、发展教育课程、创新教育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