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自觉民族文化意识的培育成为开放条件下德育价值导向确立的依据,这一依据体现在社会价值导向层面上,即为消解民族认同危机、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体现在个人价值导向层面上,即为消解个人认同危机、培养个体自主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提,是文化自信的实现基础。文化认同的主体是"人",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必然是"人"在文化交融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积极主动探寻和权衡价值差异并选择性投入精力、情感和时间,形成个体文化内在价值"自觉",从而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赓续民族文化符号,坚守民族身份,牢固民族凝聚力,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认同,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引领大学生优化综合素质、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觉、自信,以抵御西方"霸权文化"的侵蚀,应对后危机时代易于引发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要建构高品质的校园物质文化,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大学生自觉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儒家教育理念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模式.它强调仁厚之风的道德约束,重视有教无类的个人培育,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合作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既定信念目标的不懈追求.传统儒家的这种教育理念塑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形象,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进步.因此,准确地解读儒家经典的内涵,深入研究中国自己的教育与文化,以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反映民族的根、特质和未来。真正反映本民族特征的文化并非是此民族的全部文化,它们是那些反映在人们思想、思维中具有民族特征、具有民族认同力的部分文化,经沉淀形成民族传统文化。它们反过来对各个社会成员进行心理感召。民族性区域性是认同文化的鲜明所在,体现于民族精神面貌和物质成果中,贯穿于传统文化习俗中,并受自然条件和社会力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探究拓展了公民教育的话语范围,把文化概念与对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的话语与实践面临着两个文化认同问题:一是国家层面“共同文化”的认同与本民族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归属问题。“文化自觉”、“多元一体”应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解决这两个文化认同问题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一个少数民族研究生的追踪访谈,确认了研究生教育对于提升少数民族研究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有着重要意义--个案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教育对少数民族研究生辩证地、理性地认知本民族语言文字、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情感并非自然而然导出少数民族研究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坚守及主动维护.由此可以推断,教育的目标是有限目标,而不是无限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认同视角看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正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作为社会子系统中的教育与文化,二者关系密切。如何充分利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危机,理应成为教育研究的题中之义。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是互相诉求的,应该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加大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比重。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熏陶,以文化解读文化,并能做到“破”与“立”相结合,从而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加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精神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富国强民的需要,教育中对经济、政治的使命过于重视,导致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使命的缺失。在世界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历经几千年风雨的中华文化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与演变显得苍白无力,中国人面对严峻的国际局势,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有下降的趋势。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教育必须坦然应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幼儿园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的实质是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觉意识和培养幼儿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与理解。幼儿园主要通过开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文化课程和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来培养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感恩情怀。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含着文化的信念与价值,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的年轻一代,维护国家、民族认同与归属的使命,并坚守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构建与延续文化认同是通识教育的精神与动力,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必须转变"横向移植"的形式化取向,强调中国的文化认同;以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通识教育,担负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叶波  范蔚 《培训与研究》2008,25(11):99-10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正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危机。作为社会子系统中的教育与文化,二者关系密切。如何充分利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危机,理应成为教育研究的题中之义。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是互相诉求的,应该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加大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比重。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熏陶,以文化解读文化,并能做到“破”与“立”相结合,从而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加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精神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历史叙事而言,1940年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独特个案.作为民族拯救历史的一个重要参与,战国策派一反恢复儒家传统主张而要求通过重建战国文化强化民族的文化认同,塑造"列国型"的民族性格,以适应充满竞争的"战国时代".这种建构性的民族主义,在严肃思考中国民族与文化命脉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时代关怀.  相似文献   

16.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涵养与孕育作用,文化认同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和前提。多元文化并存下的文化激荡和碰撞,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危机,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高校要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借鉴和吸收西方文明成果,扩大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通过强化文化认同,促进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的缺失症,正在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通病。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什么?民族精神是什么?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成了天方夜谭。历史教育肩负着国家认同、国民素质的培养任务,在历史教育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成为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我国历史教育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产生对国家民族与文化的自我认同?笔者在此仅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角度出发,谈一点个人浅见,希冀对教科书编写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文化认同与文化)中突相生相伴,文化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导致文化认同危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了困境与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从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视角思考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实现价值认同的前提,文化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其目的是实现人们对"共享价值"的认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教育。全球化境遇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导致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现实困境。必须通过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促进文化认同,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思想是当前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对民族文化有反思,对外来文化有鉴别,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启发文化自觉",形成开放交融的民族认同观是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