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谚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殊性,对中英的文化差异做了比较。在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要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等多种方法,以求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修辞效果,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语言的词汇单位。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探讨英汉谚语的语义特点,从言语性、丰富性、知识性和民族性等方面对英汉谚语做了阐述。此外本文还对谚语的语法功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谚语以其凝练、通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富含哲理的特点而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谚语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是各个民族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文章主要对比分析英汉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探讨其语用功能,旨在加深读者对英汉谚语在语音、词汇、句式之间异同的了解,掌握英汉谚语所具有的语用功能,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 ,翻译英语谚语不能仅仅以语言之间的同义性作为标准 ,还应运用汉语的多种表现手法 ,力求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角度入手 ,将英语谚语的汉译分为五种情况 ,用例句对汉译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英,汉语中谚语的研究,探讨了谚语英译汉,汉译英的几种方法,指出谚语的翻译要充分考虑以谚语的语言特点和化背景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陈瑛 《文教资料》2010,(6):47-48
谚语是蕴含着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英汉两种文化孕育了其各具民族特色的谚语。本文由英汉谚语起源入手,从地理环境、文学作品、生活习俗、宗教神话、价值观念五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谚语中体现的文化差异。使读者能初步窥见英汉谚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7.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谚语的文化中有关动物谚语的形象差异作了比较;英汉谚语具有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 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 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言中均有许多表颜色的词语.本文对处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下的英汉语言中的一些主要颜色词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与汉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名源动词。名源动词的大量存在与使用体现了人类思维过程趋向简洁化。纵观英汉两种语言中名源动词的诸多相似及体现在名-动转化过程中的相同的隐喻思维,可以清晰看到人类认知基础的同一性。这一同一性为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与沟通奠定了基础,为现实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在词汇、成语、篇章结构、思维模式、历史等多方面存在异同。我们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树立文化异同意识,增强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英汉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4.
张笑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07-109,115
根据四级作文阅卷情况,揭示了大学英语写作水平普遍偏低的事实,阐述了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信息结构的不同模式,同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英汉语信息结构的异同情形。了解信息结构的理论和英汉语信息结构的异同,对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工科专业英语的特点的分析,得出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应以专业术语为核心,重点培养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听说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省略是语言使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和其它的语篇衔接手段一样,省略也具有衔接语篇的功能。英汉省略现象在功能和类型上有共性,但在具体现象上也有本质性的差异:"形合"和"意合",有标记和无标记。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英汉语篇翻译更加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7.
左移位结构(Left-dislocation)是英汉语共有的一种话题结构,由前提词加一个带共指词的命题构成。英汉语中左移位结构的前置词的类型完全相同,但共指词的种类、隐现以及与前置词的语义所指关系同中有异。汉语的共指词更丰富,隐现更灵活,与前置词的语义所指关系更丰富。两种语言中的共同点体现出人类在实现左移位结构功能时在认知模式上的共性,而不同点则为话题类型提供了新论据。  相似文献   

18.
陈折 《海外英语》2012,(12):245-246
Animals are friends of human beings.Both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contains a lot of words denoting animals.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animal words gradually got their connotations in both languages.However,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English and Chinese,the implied meanings of the same animal are possibly different.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discussion on four causes of special connotation of animal words.Afterwards,the paper make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It mainly dwells on four type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similarity,part similarity,distinction and vacancy in equivalence.A large amount of exampl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show the differences of connot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Hopefully,the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removed and mutual-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cultures will be achiev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涌现一批学贯中西的文坛巨匠,他们中西兼顾,既有超群的外语水平,又有丰厚的国学功底。这一现象引发目前外语学习与科研的深思和借鉴。比较文学学科的开放和包容性使得这一新兴学科极具活力和生机,它以比较的视野跨越中西语言文化,实现了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只是会说会写这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利用语言工具来进行跨文化交际,而不失自己的文化身份。目前英语专业学科设置相对单调和滞后,中国文化在英语专业中涉略极少,全球化语境下脱离母语文化语境的英语学习与研究无异于是“扬短避长”。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妨借鉴比较文学课程的优势,与之进行适当调适与融合,从而促进英语专业发展以达到文化渗透、中西共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是汉、英语言中共有的现象,有着相同的心理基础和共同的适用范围;同时也透射出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传统等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