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道题目你为什么不做?什么?不会做,不会做你为什么不问老师?如果你不想问老师的话,为什么不去问同学呢?”作为老师的你听到这些话会觉得很耳熟吧,可能你在训斥学生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说,但最近,我和我们班的任课老师再也不用说这些话了。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班多了一个快乐(来)问吧。  相似文献   

2.
佚名 《老年教育》2006,(10):20-20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有不恭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生抱怨语文难学,不知道该怎么办,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有困难,作文也很难写好。也有不少学生郑重其事地向我请教:“老师,我该怎样做阅读题?”或者问:“老师,我怎么才能写好作文?”说实话,语文并不是那么难。就好像我们从不觉得玩是难的,也不觉得朋友是可怕的;当学习语文变成快乐的事情,好比相爱的青年不害怕考验一样,我们也就不惧怕考试了。而且语文科目考来考去,  相似文献   

4.
长大了像你     
快下课时,和学生们谈起了自己的童年。我讲了自己第一天入学的故事。老师年老慈祥,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们讲课。那时的我还不知什么叫上课,平时自由玩耍惯了,在教室里时间一长,只觉得很闷,便尖叫了一声。老师的课被打断了,但她没有发火,仍然微笑着问我:“你怎么了?”我红着脸站起来没回答。老师继续温柔地说:“坚持一会儿,下课再出去玩,好吗?”我点点头坐下来。“那位老师真好!”一个学生大声说出来。“你就像那位老师,也对我们这么好!”另一个学生跟着说。一个女生站起来,轻声问:“李老师,你是跟那位老师学的吗?”“是…  相似文献   

5.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6,(11):1-1
一个学生抱怨班里有某人特讨厌,总喜欢跟他比,影响了他的学习。 老师问这学生:“你喜欢吃苹果吗?” 学生愕然,但还是回答:“不喜欢,但喜欢吃雪梨。”  相似文献   

7.
教育既有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冲的力量是的,当物理老师讲完惯性原理时,突然有个学生问到“老师,假如地球停止转动,哪会是怎样的结果?”老师说“问的不符合实际,没价值!”当数学老师讲完正数时,学生问:老师比没有还要少或小的东西有吗?”老师说“可能没有!”政治老师讲股票、保险时,学生问“老师,股票为何不能保险呢?”老师岔开话题而言它等等,这种好奇、质疑、探究、创新的意念就被许多教师给抹杀了。  相似文献   

8.
学生给自己熟悉的老师打个招呼、问声“老师好”,十分平常;但向自己不熟悉的或陌生老师施行这样的礼节,却很少见。因此,不少老师面对一个个陌生的学生,看不到招呼、听不到问候的时候,并不会在意,如果有招呼、问候的,总觉得有些惊喜。  相似文献   

9.
乍一看题目,这不是废话吗?作为教师,我们不是天天提倡学生学习吗?但仔细一琢磨,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便觉得这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有不少教师是把学习做狭义理解的。认为学习是课内的,内容当然是书本上的、教材上的,除此之外的“学习”与课堂学习截然不同。比如,平时有学生向老师问一些课堂或书本以外的知识,老师便不耐烦地说:“连课本上的都没弄懂,还弄这些。”或者被指责为“不务正业”。一如鲁迅《从百草图到三味书屋》里所描述的那样:“老师,豸子是什么呢?”先生便立刻拉下脸,显出不高兴来。教师忽略…  相似文献   

10.
早晨,起床铃响了以后,老师到学生宿舍叫学生起床,走到一个寝室窗口,对着里面的学生,亲切地叫着学生起床。叫过以后,其他学生都迅速起床穿衣服,但2号床的学生没有一点反应。老师推开虚掩着的门进入寝室,拉开2号床床头遮掩着的衣服,看见这位学生已经坐在那里了。老师说了一句:“既然起床了,为什么不回答一声?”这位学生从口里冲出了一句话:“烦死了!”老师听后接上一句话:“老师不可以问你吗?”这位学生还嘟哝着:?一间一间叫过来,那么烦。”“老师该不该叫早,叫早有没有错?”“我为什么要回答你?”  相似文献   

11.
“谁的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老师问。“妈妈。”学生答。老师觉得学生的回答语句不完整,缺少谓语,便追问道:“妈妈怎么啦?”“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老师仍然觉得学生的回答语句不完整,缺少主语,便又反问道:“谁的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讲究艺术技巧的科目,历来很多学生都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课堂气氛沉闷。也有不少其它学科的老师觉得语文老师只是带学生读读、背背、写写,谁都能教好语文。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事实上,语文教学是一台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要定位准确,应扮演桥梁,沟通两岸;铸造钥匙,打开视野;演绎天使,感染熏陶;打破传统,挑战创新。语文老师需把语文课堂演绎成一台艺术性极高的戏。  相似文献   

13.
教学《长城砖》时,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有假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不相信课文里会有假话。我鼓励他说下去。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资料。2003年l0月16日晚上,央视记者白岩松问杨利伟:‘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相似文献   

14.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5.
每当身边有看上去正在上学的孩子,大人们可能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你正在读几年级?”“你在哪儿上学?”“你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流利地回答。假如问:“你的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可能有很多小朋友会说:“不知道!”走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经常听到一些小朋友向老师这样问好:“语文老师好!”“数学老师好!”“电脑老师好!”“劳动老师好!”“写字老师好!”“足球老师好!”……“老师”的姓常常被小朋友们忽略而用一些课程的名称替换了。当然,这样称呼并无不雅之处,甚至听上去还很可爱、有趣。但…  相似文献   

16.
因为听说我们在做生活化德育课题研究,有位外学校的老师很好奇,就问“你们的班级管理怎么管呀?”。我就告诉她:“班级就是小社会,班主任就是班级事务处理的导师和顾问,学生的事儿学生做主。”那位老师似懂非懂,但这个话题很大,时间场合不允许我展开多说。而我倒很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因为我觉得我们现时的中小学班级德育离开儿童的生活太远了。让班级德育回归生活形态已经是迫在眉睫,再耽误不得了。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07,(5A):7-7
王凌老师是南京市建邺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他在市南湖二小兼课的班上有个学生,作业总是少做或是不做,老师一问起来,她就把头一低,说:“我忘记带了。”明知道她是没做,但王凌老师不当面揭穿,而是说:“明天补交吧。”上数学课的时候,他就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我发现她上课发言,这就是闪光点啊!这就要立刻表扬!”于是在课堂上,这个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得到了王凌老师的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真不错,反应快,说明你很聪明!”下课时,王凌老师走到这个学生跟前,  相似文献   

18.
薯条测谎法     
五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次日找他们五个谈话。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去叫家长来!!”学生A回去后和另外四个说:“老师问你们吸烟了吗?你们都别承认,都说不吸,这事我自己担了。”……老师:“你吸烟吗?”学生B:“不吸。”“那吃根薯条吧。”说着老师递过薯条。学生B很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老师:“不吸?回去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C:“不吸。”“那吃根薯条吧。”学生C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地…  相似文献   

19.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20.
娱乐逗秀场     
一望无牙某日语文课,老师向大家描绘着大草原,说:“迷人的大草原就像老奶奶的嘴巴。”众人不解,他补充道:“一望无牙(涯)!”全班大笑。什么力初三力学课上,物理老师问:“谁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引力、摩擦力……”同学答。“还有吗?”思考片刻后,一个响亮的声音答道:“魅力!”忘了带笔小A:老师,我忘了带笔,没法考试。老师:考试不带笔就像上战场不带枪。小A:不带枪的那个人一定是当官的。节约一点老师:你的省略号怎么只写了5点啊?学生:老师,你常说要节约一“点”,我做得不对吗?挨了两次打小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