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说明阅读是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师生以文本为中介阅读活动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感知”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由此可知,感知、理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  相似文献   

2.
生理卫生课教学简图的作用和制作舞阳县武城镇一中谷振清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也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教学中利用各种实物或教具,让学生感...  相似文献   

3.
浅论中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的认识规律黄美春对于人类认识规律,列宁指出:“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①他的话概括了人类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生掌握政治知...  相似文献   

4.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列宁曾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毛泽东也指出: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直观,可以给人们以鲜明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卓有成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笔者试图根据6年来从事党史、革命史教学的体会,从直观性教学的具体形式浅析直观性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习数学必需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回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直观教学的正确应用能保证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的转变,它是思维的支柱。正确地使用直观手段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启发“寻求真理”的求知欲,发展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整体,各种思维形势和方法只是相对独立,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的。少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7.
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规律,确实是一件十分重要、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就如何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等方面加以阐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呢?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一般说来,必须从感觉和经验开始,即生动的直观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但是,这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根据思维抽象程度的不同,把思维分为三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人们认识事物先从感知操作具体的实物进行思维,到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我们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看,小学生思维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往往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认识的规律,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来组织教学。过去我们只认识学生认识规律是从“具体——抽象”,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直观操作—抽象概念”的模式进行。所以,这几年人们对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谈得多些,这是必要的。而对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没有能够引起重视,这是不足之处。所谓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直观的形象和表象而进行的思维。它是对客观世界直观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忽视了这一中间环节,就会产生传统的重结论教学所反映的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种种弊端。例如,教师讲完长方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银川十中孙秀宁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有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实胜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从对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0.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通过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到实践,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严程燕 《云南教育》2000,(21):41-4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比较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认识一位小数”又是“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知识。因此 ,使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正确含义 ,是教学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主动探求新知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采取了演示、操作、对比等多种手段使学生感知、认识、理解 ,愉快地获取新知。   一、直观演示 ,感知一位小数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 ,学生第一次接触虽有一定困难 ,但“九义”教材是以学生学过的十进分数来认识小…  相似文献   

12.
一、实践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实践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辩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品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过程的组成具有明显的系统工程特征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及自然科学规律的过程。它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认识过程 ,因而它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 ,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同时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必须调动学生在这一认识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以 ,“教”与“学”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最活跃、联系最紧密地两个因素。其主要特点在于 :(1 )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学习人类长期积累…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对6~10各数的认识是按照“主题图——点子图——抽象出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小学生“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而点子图在学生思维由直观提升到抽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日常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识论的原理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存在的辨证的途径”。而化学学科中,生动直观的现象大部分来源于化学实验。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理论产  相似文献   

17.
胡宗江 《山东教育》2005,(13):34-34
悟性教学的基础是在大量阅读中的感悟。小学语文悟性教学应确立学生为感知主体,对语言材料、语言意义进行直观感知,将学生和教师从知识术语和理性分析中解放出来,还语言文字本来的生动和活泼,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上来。  相似文献   

18.
规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化学教学规律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教师能否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本文对以下教学规律进行讨论。 1.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化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认识过程,它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总是要受认识规律制约的,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化学教学遵循这一认识原理,把教学当作自有其客观规律的过程来研究,教师在  相似文献   

19.
词句训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一个教学重点。抓好了这个重点,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想象、言语表达等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必须抓好词句训练。小学生词句训练的发展水平是由其思维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其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受这一特点的制约,小学生词句概念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从感知词句的具体直观特征发展到认识词句的具体…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过程,因而它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即列宁所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它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