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其中,1949年前后由周而复和周扬等分别主编的"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集中体现出了当时的延安文艺丛书编辑理念、选题准则和意识形态目的等历史特征,以及有意识通过丛书汇集及其"经典化"的文学史叙述,建构延安文艺及其"新的人民的文艺"资源与规范等文化实践功能,并在延安文艺文献史料辑佚、版本考证、文字校勘及"副文本"研究等方面,成为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础及资源。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新方向的建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大现象之一,它是伴随着1950年代文学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深化并形成了区别于现代文学之性质的当代文学新的范型,又在日后的历史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构成了至今一直为人们反复辩难却又无法隐去的当代文学传统。考察以解放区文学为源头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对之传统进行近距离的观照,把目光投向文学中心转移后作家主体的创作心态以及新的文学形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方式、价值取向等带来的全新的冲击,可揭示出文学思潮的内在转化以及文学史的深层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延安文艺研究中,学术界普遍忽视了书法的实存及其作用,对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的广泛而又深切的联系缺乏关注和探讨。但事实上,延安文人与书法文化建立了相当普遍而又密切的关系。历史的事实是,能写善书的大小文人的积极参与,使延安形成了比较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无论是"以文为主"的文人群还是"以文为辅"的书写者,都与书法文化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墨迹和心迹之间,发现延安文人的个性世界。延安人包括延安文人不仅将政治文化引向新的境界,而且也将书法文化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们的文化追求、文化创造对延安文艺及书法文化的贡献堪称巨大,其所创造的红色书法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艺作为一种贯穿百年中国历史的重大文艺现象,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精神结构、生命意识、审美追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成为数代中国人理解社会、理解革命、理解人生的重要窗口。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革命深度互动,与百年中国文艺现代化密切同步,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审美表达重建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红色文艺包含着政治与审美、历史与想象、通俗与典雅、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张力,并以革命性、人民性、现代性的思想文化特征以及民族性、本土性的美学风貌,表征着百年中国文艺发展及其文化创造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范型。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社会生活、与现代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现代化、与中外文艺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实践、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百年历史经验等重大问题的深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体系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创建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延安文学语言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在延安文艺整风之前,中国文学语言虽然经历了"五四"时期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历史变革,但此后"欧化"、"文人化"的语言模式不符合当时的革命需要,也不为时人所接受;延安文艺整风后,延安文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新的文学观逐渐形成,他们开始学习和运用民间的语言、农民化的语言。这种被新的意识形态所要求的话语形式因其大众化、通俗化的特征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也为逐渐形成的革命白话提供了丰富的生存土壤,进而成为现代汉语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泰华新文学以泰国为主体、中国新白话文为表达语言,既受中国传来的“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又因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而有其特色。从总体上看,泰华新文学都属于新人民文学的范畴,但就文学自身发展而言,它经历了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左翼文学曾开启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一页,它上承“五四”“为人生”的文学传统,严肃地关注现实,同情民众的苦难,自觉地探求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在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后左翼文学一步步走向被消解的命运,真正的左翼文学精神也由于极“左”思潮在文艺中的泛滥而受到了遮蔽。因而,只有还原左翼文学的表来面目,才能认清真正的左翼精神之所在,从而正确地评价左翼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的学术视野考察文学经典的建构,更多地看到文学经典生成的外部因素,看到每一个文学经典的特定的文化话语场,看到文学经典处在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开放体系之中。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往往是通过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编入教科书而实现。文学研究者则可以而且能够通过文学史叙事体的作用,去影响集体无意识的主流文化,进而促使国家话语霸权顺应时代文化的潮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经典的价值维度,针对现当代文学经典选择中的种种问题,找出不应“入史”、不应划为经典的诸种状况,以为文学经典建构之警策。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进行了民族主义的政治文化转向,在这一背景下,延安开展了文艺"民族形式"运动。对"五四"新文艺重新评价成为"民族形式"论争的焦点,是形成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的关键因素。对"五四"新文学重新评价的深层根源在于中国文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先天悖论,在于文学所属意识形态发生转变的政治历史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的以东西文化冲撞为背景"土洋体育之争",对中国武术产生很大影响。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内容瑰丽的武术,在体育化改造过程中既有借助现代体育的科学性、规范化,便于普及、推广的一面,同时它在价值观念的对立冲撞中,走上一条充满艰辛且坎坷之路。在体育化过程中,以拳种门派为传承形式的武术被肢解成若干体育项目,在技术上,难以完全符合现代体育的要求;在文化上,又失去了传统武术所体现的中国人的文化精神。通过反思近代武术发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武术的影响,对于指导未来武术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文学是文学》以人性与人道主义为切入点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大胆质疑、不懈追问以及强烈的历史意识,是本专著突出特点。在具体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中,作者坚持从细读文本出发,同时又以哲学、历史、文化的宏观视野为平台,对所考察的审美对象进行理性审视。使其研究成果既体现出文学研究中应有的审美特性,又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品位。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观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建构了实事求是观的理论体系。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观萌芽和初步发展于党的延安时期以前,全面展开与系统建构于党的延安时期,建国后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论证和实践运用。邓小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观,使实事求是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的历史起点,成为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文化热 ,客观上打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的局面。文学的文化批评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阈 ,但同时也相对地忽略了文本的细致分析等传统文学研究较为关注的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化批评以深刻的回望与反省 ,而实现对文学的文化批评进行再批评 ,以期昭示科学研究之精神 ,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并称为20世纪的三大思潮。从德国发展而来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和文化的融合。文化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感、外来文化的鄙薄心,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崇拜来提高民族自信心,产生民族情感的共振,抵制外敌入侵,并最终实现民族振兴。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一种潜在而非明晰、现代化而非西方化的民族文化观。它在中国早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诗歌”是文革地下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诗歌在那个时代所达到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地下文艺沙龙是孕育它的温床。从那时起,在人员构成上便形成了特点:由高干和高知子弟构成其主体。独特的家庭背景对他们选择文艺道路,阅读范围和诗歌的文本风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制约着着他们无法走出局限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英国哥特小说最早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作为一个流派真正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高潮,是在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哥特小说对英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简要阐释哥特小说形成于英国的原因和背景,论述其历经19世纪和20世纪的发展,及在现当代的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对中国农民来说,主要还是"雪中送炭"问题,而不是"锦上添花"问题。现时的中国仍需要赵树理精神,应该有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为九亿农民服务,掌握着中国当代文学主流话语权的人士应该为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有作为。  相似文献   

18.
《北斗》是丁玲主编的左联机关刊物。作为左翼文学的阵地,它在严酷的文化专制下巧妙运用各种斗争策略,指引左翼文学在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下争取发展空间并广泛扩大影响;同时,它努力繁荣创作,指导左翼文学创作逐步走向成熟;《北斗》还积极指导左翼文艺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左翼文学的发展。它犹如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上的北斗星,为繁荣和发展左翼文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建立在对西方女性主义横向移植的基础上的,但它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思想资源、话语模式的借鉴,并非囫囵吞枣地全盘“拿来”,而是依据着中国批评者自己的本土经验有所辨析、有所选择地接受;它的精神品质、理论形态具有鲜明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色彩,但它关注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式又带有强烈的本土性。它始终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经验和语境,以中国文学和文化为研究对象,审视和批判中国既存的性别文化秩序。可以说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已被有效地植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之中,成为一种新批评方法和潮流。  相似文献   

20.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