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个大人物,可以说没有诸葛亮便没有“三国”,也便没有《三国演义》。因为在《三国演义》里,三国鼎立是诸葛亮出山后力挽狂澜始得以形成的。诸葛亮不仅在《三国演义》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且在我国文学画廊里又是个“绝世妙人”(毛宗岗语)。在他身上,集中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贤相辅助仁君推行的仁政)和人物理想(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最巨大最光辉最理想的知识阶层人物)。可以说,一部“三国”,就是为诸葛亮立传的。这从篇幅的安排上也可见一斑。《三国演义》120回,写97年历史。其中诸葛亮活动时期27年就写70回,而诸葛亮出山前25年仅写34回,诸葛亮死后的44年仅用16回就草草收场了。不仅如此,突出的还在于作者为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开始,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国结束,共60年时间,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实在是“沧海一粟”。然而,由于民间艺人的宣讲、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国人对三国的了解和熟悉几乎超过了其他任何历史时期,诸葛亮、关羽、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等史籍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有多个汉末三国时或虚或实的“空城计”故事,赵云战汉水、朱桓保濡须、文聘守石阳、陆逊攻襄阳为真实的“空城计”战例或具“空城计”色彩的战事;曹操攻定陶为一场伏击战而非“空城计”.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于西城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故事,有历史的影子而非历史事实,它可能是赵云于汉水之滨战败曹操之役在传诵过程中的“张冠李戴”,其创作受到街亭之战中王平收拾残局史事的启发和《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影响.《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空城计”,既是小说创作艺术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接受意愿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以善于用兵而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而其中影响最大、被民间广泛誉为"用兵如神"者却仅有两位,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三国演义》在民间影响非常之大,但它毕竟是演义、是小说,而非史书。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被高度神化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提到他,我们便会想起《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等故事。作为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写更是极其生动。小说中,诸葛亮借着满天大雾,把20只战船开到曹军寨前擂鼓呐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动,便派弓弩手放箭。结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典型的“君子之儒”,是我国古代典型的知识分子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化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产儿,《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和赞颂.是对我国古代典型知识分子追求的人生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揭示和赞颂.也是对儒家思想文化的揭示和礼赞。  相似文献   

8.
汉中,因了诸葛亮而在《三国演义》里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汉中之东的安康却因了诸葛亮而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成为一片空白,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安康在三国时期亦是血火交融的战场,魏、蜀、吴三国都曾用兵于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什么要淡化安康的史料进而模糊安康呢?本文认为是因为安康的史料暴露了蜀汉在战略上.用人问题上的失误,不利于诸葛亮形象的塑造,罗贯中有意识地淡化处理了安康的史料。由此,我们更强烈更具体地感受到罗贯中驾驶史料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9.
早在公元前4世纪,大军事家孙子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思想。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心理战的范例数不胜数,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三国时期的“空城计”故事。“空城计”的故事见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下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将司马懿率15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出后,我曾跟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就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话题多次交谈,唐国强喜欢用“万古凌霄一羽毛”形容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我对他说:你能把诸葛亮演这么好,正是你认真学习古典文学的结果,是古代文化浸润的结果。《三国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从《三国演义》开始,中国小说出现一个专门的  相似文献   

11.
拜谒武侯祠     
清明时节,我沐浴着暖暖春意,漫步在成都市南郊的翠柏之中,去拜谒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庙——武侯祠。诸葛亮,儿时所听闻的故事中,我最崇拜的人物,稍大些时,读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奇谋韬略,更是佩服不已,而今读了他的《出师表》,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令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实它只是作者的艺术虚构,而非历史的真实。不过,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确出现过几例“空城计”,然而皆非诸葛亮所设。现摘录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失街亭》节选于《三国演义》第95、96回,写三国后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征南蛮泸水班师后北伐攻魏的一次军事行动.这是诸葛亮所谓“五伐中原,六出祁山”的第一个大战役。开始时蜀方节节胜利,以后则以街亭失守而失败。《失街亭》由三部分组成,按《三国演义》的标题,即:马谡拒谏失街亭;武候弹  相似文献   

14.
活动背景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导入师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其中的“三国”是一个分裂的时期 ,后人对当时的历史局势作了一首词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古人对三国的评价 ,同时考虑回答这是什么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放映《三国演义》序幕片段 )生 :(齐答 )《三国演义》。师 :(满怀激情地启导 )歌中唱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其中的“英雄”你知道多少呢 ?生 :有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周瑜、黄盖……师 :说得好。这些历史人物在小说和戏剧中的形象 ,有时和历史真实大大不同 ,究竟…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文明之经典。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的故事。它让我了解了三国历史之风采、空城计之巧妙、战场之雄浑、军师谋士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就说说从军师谋士身上明白的道理吧。一说到军师谋士,大家一定会想起蜀国大名鼎鼎的军师诸葛亮吧!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一次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答案得到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结果,语文老师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相似文献   

19.
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使"既生瑜,何生亮"几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视剧《三国演义》和《三国》至今仍在演绎瑜亮相斗的故事。考察历史资料发现,赤壁之战前周瑜和诸葛亮对操军实力的分析,都认为曹军必败;且周瑜和诸葛亮并肩作战,瑜亮相谐,共治曹操,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瑜亮相谐"是一种和而不同,更是一种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群以儒家哲学为行为标准的三国英雄,如蜀国“仁义忠勇”的英雄——诸葛亮、关羽等.《希腊神话》描绘了以崇尚美、智慧、竞争和个人自由为主流哲学价值观的古希腊英雄诸神,如以宙斯为首的十二主神.分别以《三国演义》和《希腊神话》中的忠义主义民族英雄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为例,主要从哲学角度比较分析中希“民族英雄忠义主义”所蕴含的相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