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必要不断提高和发展,跨文化培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讨论了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必要性和重点内容,借鉴一些学者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针对高校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模式.该模式强调培养教师的跨文化实践和教学创新能力,包括互动活动、海外体验、教学转化和总结评估四个阶段,其中始终贯穿着教师对跨文化培训内容的自我反思.同时,笔者又提出了跨文化培训的评估方法与过程,突出了被培训者和培训者双向评估模式特点,以保证培训效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所以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必要不断提高和发展,跨文化培训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讨论了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必要性和重点内容,借鉴一些学者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针对高校教师的跨丈化培训模式。该模式强调培养教师的跨丈化实践和教学创新能力,包括互动活动、海外体验、教学转化和总结评估四个阶段,其中始终贯穿着教师对跨文化培训内容的自我反思。同时,笔者又提出了跨文化培训的评估方法与过程,突出了被培训者和培训者双向评估模式特点,以保证培训效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张宇斐  杨阳 《林区教学》2013,(11):57-58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安排教师到国外访学来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语教师到加拿大访学为例,分析了访学教师在跨文化适应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语教学也越发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跨文化教育却没能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发展的需求。目前,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和中学英语教师都面临着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困惑。本研究以这部分教师为研究对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培训的理念为基础,对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培训项目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培训目的,设定了培训内容、并对培训方法和测评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中国英语教学界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英语交际能力已被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全新的概念所取代。本文根据笔者跟踪观察外籍教师口语课和自身的任教经历 ,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为理论框架 ,分析了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陷及其成因 ,最后提出了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得到国内英语教师的广泛认可,有关此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讨层出不穷,该文作者基于对Thomas K.Nakayama的接触假设理论的研究,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角度,尝试提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关于文化投射的阐述,以此提高教师克服师生间刻板印象的能力,避免由教师自身原因造成的矛盾和障碍。在最后作者介绍了针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培训的几种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理解文化对其交际的影响,提供识别和欣赏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医学日益与国际接轨,我国医护人员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在高职护生的培养中,要强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够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这也对高职护生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概念,并分析了高职护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外语教学发展趋势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提出了直接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据专家的调查表明,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因此,应从主客观等多方面着手来丰富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努力提高英语教师社会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  相似文献   

9.
曾蓁 《海外英语》2013,(6X):75-77
"酒店英语"课程作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该文分析了目前"酒店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亟需解决的问题,论述了通过运用元认知策略和文化教学法,构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体系,同时优化课程考核评估体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从而确保学校输送给社会的人才适应当今全球化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为了了解英语教师对于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作用的态度观点等,81名外语教师接受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多数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教学实践却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英语师范生的正确培养有利于教师体系的发展。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试图从亚文化的视角出发,首先介绍亚文化的界定以及亚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性,随后分析广西师范院校英语师范生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亚文化对广西英语师范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因此外语教师首先要具备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实践,介绍分析了跨文化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高校英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思维方式、肢体动作、谦虚方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给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带来重重阻碍,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普遍较低。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永红 《学周刊C版》2024,(9):103-105
文章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基础,研究了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教学方略,分析了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分类、特点与问题,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并进行了实践研究。最后,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未来发展,以及在其他学科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有关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代大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重要表现和内容,但总体上看情况并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度不够.鉴于此,文章从多个层面提出当代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托福考试现在成为很多出国留(访)学者走出国门的选择之一。本文通过对新托福考试模式和当前出国留(访)学短期英语培训和教学的分析,指出当前针对出国留(访)学者的英语教学中一些过于传统和落后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外语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也随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颁布的《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调整了语言技能要求,突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培养高职高专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如课堂上培养交际能力,交际策略培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创造实践机会等。通过这些策略培训,能够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间交往与日俱增。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为了实现有效交流,必须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现象向以培养人才为主的各大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以某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蒙古族学生为例,把批判性思维原理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9 个步骤,即获得文化要素、理解文化要素、辨别文化差异、审视文化目的、分析文化模式、评价分析结果、评价替代假设、综合得出结论、培养交际能力。同时,这一教学过程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是大学英语教师要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郝楠 《华章》2013,(3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不断深化,加之各种跨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加,文化碰撞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新时代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任务也要有所变化,即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转向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转变引起了各大高校英语教师们的思考,尤其是对学生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基本原则以及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等等均需要探讨和关注,这些都会对跨文化交往能力培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进行阐述,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培养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同时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的具体特征,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对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