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教学》1997年第7期第9页刊登了《一组有关苯酚的实验》一文,文中说:“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浓澳水至过量,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是因为生成了黄色难溶于水的2,4,4,6一四澳环己M烯酮沉淀”.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很值得商榷.我们重复原文所述实验,现象与原文基本一致,当苯酚过量时,白色沉淀逐渐转变为棕红色沉淀,用玻璃棒搅动,可以看到该沉淀中混有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碱,沉淀消失(溶解),再加入酸,沉淀又复出现,这说明沉淀物中含有酚羟基.向棕红色沉淀物中加入浓苯酚,振荡,仍有沉淀,将其放入温水浴中微热,沉淀消…  相似文献   

2.
给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里慢慢滴加浓溴水,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振荡,沉淀消失。再继续滴加浓溴水,并不断振荡,沉淀物逐渐增加,直至沉淀不再增加为止。白色沉淀是2,4,6-三溴苯酚。如果再给上述沉淀中加入过量的浓溴水生成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黄色沉淀。  相似文献   

3.
苯酚跟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的演示实验,若按教材的实验方法,将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因生成的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溶于苯酚,现象不明显。如果将苯酚溶液滴入溴水中,  相似文献   

4.
根据向苯酚稀溶液中滴加浓溴水,溶液导电率增大这一现象,就断定反应类型是取代而不是加成,缺乏严密性.改进的方法是增加定量测定导电率数据这一步骤.根据反应后混合液导电率数值远大于反应前浓溴水的导电率,可排除浓溴水中离子浓度大于苯酚稀溶液这一因素对导电率变化的干扰,由此确认该反应是离子数目增多的反应,进而推断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这在逻辑上才是严密的.由于反应的复杂性,这种实验方法不宜随意推广.  相似文献   

5.
SO42-的鉴定有它的一般规律性和特殊性。一般规律检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SO42-时,取纯净物溶于水制成溶液,再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由此可一般性的确定原化合物中含有SO42-(其中的白色沉淀为BaSO4)。特例当溶  相似文献   

6.
在讲述初中化学第181页“稀硫酸跟氯化钡的反应”那段课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做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了白色沉淀物),滴入稀硝酸,振荡(沉淀不消失)。在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后,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实验看出,稀硫酸跟氯化钡起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H_2SO_4+BaCl_2=BaSO_4↓+2HCl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三册115页[实验3—3]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可以观察到很快有白色沉淀生成。此处叙述表明白色沉淀的产生条件是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在同书209页则有这样一段话:“向透明苯酚溶液里加入浓溴水,加到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为止。”这就是说,向苯酚溶液中加入的浓溴水,应该是适量的,不须要过量。教材前后对同一问题的表述不统一,这有碍教学。  相似文献   

8.
对有关确定苯中混有苯酚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地长 《化学教学》2006,(11):13-13
关于教材以及高中辅导资料上出现的“确定苯中混有苯酚的实验方法和现象”选择题选项(如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163习题三)的诸类方法中,对于“使用浓溴水确定的方法”,在辅导书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一种认为可以使用浓溴水确定,即向苯和苯酚混合物里滴加浓溴水会生成白色沉淀;另一种则认为不能使用浓溴水确定,因为三溴苯酚会溶解于苯中,所以向苯和苯酚混合物里滴加浓溴水不会生成白色沉淀。谁是谁非?其他确定方法都是正确的吗?为了弄个明白,笔者做了大量实验进行验证。现从中精选出几个实验,盼能得到同仁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中师化学第二册第132页的演示实验11—2中是这样说明的: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晶体及水,振荡试管,试管中会出现浑浊液;再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试管,溶液变澄清、透明。而在实际操作中,振荡试管,苯酚晶体减少但不能完全消失,而溶液始终是澄清的,并不出现混浊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振荡,苯酚晶体消失,溶液仍为澄清的。这样,苯酚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现象并不明显。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改用以下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周新荣 《化学教学》2000,(12):34-35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第二册第1 38页 [实验 5 -3]提到“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 ,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本实验意在体现苯酚与溴之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三溴苯酚。贵刊 99年第九期《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介绍 :为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将此实验改进为 :①“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中”;②“将少量苯酚滴入浓溴水中”“让学生根据上面两个实验所得的现象 ,分析回答为什么出现不同现象 ?(三溴苯酚难溶于水 ,但溶于苯酚)”。我认为上述的“将少量苯酚滴入浓溴水中”做法不妥。我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其结…  相似文献   

11.
苯酚的熔点 43℃ ,密度1 0 71g/cm3,常温时微溶于水 ,高于 6 5 9℃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取苯酚晶体少量置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几滴蒸馏水 ,振荡后得水的苯酚溶液 ,继续滴加蒸馏水 ,振荡后得浊液 ,此浊液是苯酚液体分散到苯酚的饱和的水溶液中后的乳浊液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上层是苯酚的水溶液 ,下层是水的苯酚溶液 ,向分为两层的液体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后得苯酚钠溶液 ,此时液体是均匀的 ,向此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实验所得苯酚就不是固体 ,而是液体 ,要分离出生成的苯酚 ,就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 ,而…  相似文献   

12.
试剂加入顺序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兰州电机厂教育处韦贵藻一、试剂加入顺序不同,实验现象相反在讨论Al(OH)3两性的实验中,试剂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相反。1.往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得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消失。沉淀析出时沉...  相似文献   

13.
苯酚的熔点43?℃,密度1.071g/cm3,常温时微溶于水,高于65.9?℃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取苯酚晶体少量置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蒸馏水,振荡后得水的苯酚溶液,继续滴加蒸馏水,振荡后得浊液,此浊液是苯酚液体分散到苯酚的饱和的水溶液中后的乳浊液,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是苯酚的水溶液,下层是水的苯酚溶液,向分为两层的液体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得苯酚钠溶液,此时液体是均匀的,向此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实验所得苯酚就不是固体,而是液体,要分离出生成的苯酚,就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而应该采取分液的方法.要得到纯净的苯酚,可向含水的苯酚溶液中加入少量五氧化二磷(不能用氧化钙)吸水后蒸馏可得.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苯酚与溴水反应的实验在高中教材 (试验修订本 )第二册中是以演示实验出现的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苯酚与溴的反应很灵敏 ,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与定量测定。”很多学生把这句话绝对化 ,认为什么情况都“很灵敏” ,而造成解题中的失误。且看“中国考试”2003年第3~4期中的一道题 :在烧杯中放入5g苯酚 ,再加入10g水 ,充分搅拌后静置 ,取其溶液5mL于试管中 ,再滴入浓溴水2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白色沉淀B.无沉淀产生C.溶液分层D.以上均不对该题答案选择的是B ,那就说明苯酚与溴的反应还是…  相似文献   

15.
一、Cl-的检验1.原理Cl-是盐酸及可溶性氯化物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它可与Ag+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2.所用试剂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3检验方法取少量未知溶液放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和几滴稀硝酸,如果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凝乳状沉淀,就证明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I。4.注意事项在检验过程中摘加几滴稀硝酸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些酸根离子的干扰,如PO3一、C032等,它们都能跟Ag“作用生成白色沉淀,但这些沉淀都能被硝酸所溶解。在检验时也可以先加入几滴稀硝酸后再淌加硝酸银溶液,其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化学中,要求在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上掌握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离子的鉴定,像SO2-4的鉴定方法.在初中是这样讲的(试用教材、教改实验试用教材、课本):“在有少量稀H2SO4的试管里,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H2SO4+BaCl2=BaSO4↓+2HCl,此反应可用于检验H2SO4或由电离时能产生SO2-4的化合物.”而高一课本则是:“在分别盛有H2SO4、Na2SO4、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少量BaCl2溶液,在3支试管里都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下沉后,倒去上面的溶液,再注入少量HCl或稀HNO3,振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检验方法一般步骤:取样、滴加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若是溶液,直接取样;若是固体,通常先取样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分别实验如下:1.CO23-: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物质中含有CO23-.2.SO24-:滴加BaCl2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若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物质中含有SO24-.3.Cl-:滴加AgNO3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若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物质中含有Cl-.二、检验规律为了防止离子之间相互干扰,若样品中存在多种离子时,一般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检验:CO23-、…  相似文献   

18.
一般的资料都是这样介绍SO24-的检验方法的:先向试样中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稀HNO3,如果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则证明原试样中含SO24-.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在苏教版和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关于乙醛银镜反应实验有相同的叙述:“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再加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但在实际实验中。试管壁并没有光亮的银镜出现。为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硫酸镁溶液法 在两支试管里各盛少许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分别加入硫酸镁稀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对应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另一溶液无明显变化。若再加热该溶液,也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则对应的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 因为酸式碳酸盐都溶于水,而正盐中只有铵盐和碱金属的碳酸盐溶于水,其余的都难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