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琳娜寄来两张碟,里面没有风靡一时的《忐忑》,但我感觉很忐忑.事情出自春节后央视召开的《梦想合唱团》研讨会. 我在发言中谈到《梦想合唱团》的电视艺术创新时,无意中说到在场的“团长”之一龚琳娜的表现,大加赞赏之余,把她的《忐忑》与《老鼠爱大米》之类的口水歌联系在了一起,断言这类歌曲没有生命力,也没有艺术地位,同时还很专业地谈到当年让我血脉贲张的电视剧《血色浪漫》中龚琳娜演唱的西北风系列.  相似文献   

2.
郑娟  芦姗 《新闻世界》2011,(4):192-193
一首被称为"神曲"的无词歌《忐忑》走红互联网,在备受热捧的同时也引发各种争议。不管是各种拟声词组合的歌词,还是特色鲜明的"剧场"表演,这种传播现象都建立在符号互动的基础上。追溯无词歌的历史,关照现今的社会文化,本文试用符号互动论来解读《忐忑》背后的文化和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3.
田芳 《新闻窗》2012,(3):118-118
2011下半年,由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北大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在微博上热传,并迅速得到了媒体关注,获封超越《忐忑》的新一代“神曲”。讽刺的是,周校长宣传国际化学年的创作初衷却鲜有人涉及,关于国际化学年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这正是时下部分媒体传播的一个缩影:忽视意义,仅重视所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由此带来的恶果则是媒体责任被消解、媒体传播的价值观混乱甚至“审丑盛行”。因此,提高媒体权威、通过占领舆论高地来践行媒体社会责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1996年1月1日,严冬的济南街头出现了一批穿红马夹的卖报人。《济南时报》的编辑、记者手捧着刚刚创刊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穿行在大街小巷。“卖报,卖报,《济南时报》……”一声声叫卖,兴奋中夹杂着忐忑,羞涩中饱含着期待。红马夹的出现,给了济南人一份惊喜,“咱济南人也有自己的晚报啦!”人们奔走相告。创刊的当日,《济南时报》发行量就达6.7万份,被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喻为“全国新创刊报纸中罕见的奇迹”。一年后,《济南时报》发行量又达到15.6万份。中国晚报协会特批《济南时报》于去年9月加入了中国晚报协会,使之成为144个协会成员中唯一的一家“时报”。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21世纪是个“偶像破灭”的时代,偶像的“速成”和“速倒”令人应接不暇。作为一份以成长中的中国青年为目标受众的周报,《青年参考》一直在思索:新世纪的中国青年需要偶像吗?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们既忐忑又困惑:我们该怎么做?我们的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6.
王健 《四川档案》2023,(2):62-63
<正>日子,如春风徐来,如夏荷绽放,如秋叶渡金,如冬日斜照,来了又走,似水无痕。转瞬间,我心中的“她”——《四川档案》已创刊40年。分享故事是最好的生日礼物。然而,抒发对《四川档案》欲语还休的爱,总是忐忑的。相伴而行的日子,润物细无声。当下,且用一些粗浅的文字,记录我的兰台岁月,和“她”的故事罢。  相似文献   

7.
盖岩 《军事记者》2005,(8):33-34
他编辑的新闻稿,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他采写的稿件,有两篇获得军区军兵种好新闻一等奖,4篇获得二等奖;他参与编著的《海洋的召唤》丛书(共10本),在2001年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中获三等奖,其中3本由他自己撰写,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国防科普作家”;他的两幅摄影作品入选“纪念建国55周年全军摄影艺术展”……一摞摞的证书,一串串的荣誉,令还是新闻系学生的我肃然起敬:要采访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报人,不禁有些忐忑。  相似文献   

8.
张蔼 《四川档案》2023,(6):62-63
<正>时光如水,岁月无声,不知不觉,我已经“入档”四年整,而就是今年,《四川档案》已走到了第四十年。我与“他”的相遇相知虽仅四年,但要说在档案馆工作的这四年,是什么把我引进门,是什么指引我前行?我可以肯定地说,是《四川档案》。再回首,初入档案行业的忐忑还依然记忆犹新,在我最彷徨不安时,遇见了正值风华正茂的《四川档案》,“他”既为良师,亦为益友,时间虽短,却情谊绵长。与“他”相伴的时光,携“他”同行的日子,让我倍感温暖与慰藉,倍添信心和勇气,激励我一路前行,不负时光。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我加入经济日报社开始记者生涯。并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我,写作能力平平,虽然攻读了新闻学硕士学位,但主要是理论方面的学习,再加上没有新闻实践的积累,因此完全是一个“白丁记者”。所以,当得知自己采写的《同是造纸厂盛衰两重天》获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时,我着实诚惶诚恐;接到《新闻与写作》让我谈谈新闻写作的约稿,更是忐忑。不过,盛情难却,  相似文献   

10.
做减法     
王晓明 《视听界》2006,(1):188-18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做媒体的,每逢年关,大抵首先想到并且努力去做的事情是改版。改版改的什么?无非“定位”二字。《视听界》这两年来年年改版,读者有肯定的,也有批评的。肯定的话,我们权当鼓励;批评的话,我们高度重视。虽说众口难调,但我们还是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够从《视听界》中有所收获。各位拿到手的这一册杂志,是《视听界》全新定位于“广电传媒产业论苑”后的第一期。我们心里忐忑,不知这样的办刊定位,这样的“配菜”,是否符合业界实际,是否对得上各位的口味。今次改版,对《视听界》的意义不仅仅是“例行”,更有除旧迎…  相似文献   

11.
获奖     
《视听界》2013,(3):8-9
“五个一工程”奖 近日,南京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揭晓,南京广电集团获得了惟一的“优秀组织工作奖”。同时,集团一批作品被表彰,集团参与投资的电影《辛亥革命》因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被授予“荣誉金奖”;广播剧《一把铜哨》因获得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被授予“荣誉奖”;电视专题片《重读南京》、《风范》、《镜鉴》、(《金陵旋律》,电视剧《大女当嫁》,广播剧《吹笛人》,获得“人选作品奖”。  相似文献   

12.
在近期揭晓的第九届湖北优秀期刊、第五届湖北优秀期刊工作者评选中,《湖北档案》杂志被评为“湖北优秀期刊”,《湖北档案》“图说文化名人”栏目被评为“湖北期刊特色栏目”,《湖北档案》总编辑邓衍明被评为“湖北优秀期刊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评选的第四届“新闻核心期刊”,近日通过评审鉴定,《出版广角》当选。“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为了使评选做到客观、公正、准确,这次评选同以往一样.不通知被评选期刊的单位。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根据《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闻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文报刊论文索引》等上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及“载文量”、“被摘率”等统计数据进行筛选。这次评选出来的25家“新闻核心期刊”有这样几个特点:内容能合理覆盖全部下属学科,信息量大;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实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2,(4)
《西安商报》6月28日在《世界杯特刊》中发布了一条消息《传言意韩之战主裁被乱枪射死》,并绘声绘色地描述该主裁判被“击中13次”、“心脏部位被射中”云云。该报编者在为这则新闻加的“编者按”中两次提到“以上报道未经证实”、“以上消息至今尚未得到官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2001,(1):1-1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类的历史跨入了一个新世纪。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一直为广大读者关爱的《新闻与成才》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正式更名为《军事记者》。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新世纪伊始,我们向《军事记者》的新订户和《新闻与成才》的老读者问一声好,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把第一期《军事记者》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既注意了它外表包装的改进,更注重它内在品位的提高;既坚持了它为办好军报服务,为广大通讯员写作成才服务,又强化了它的“军味”即军事新闻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入伍12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人民公安报》、《人民武警报》、《青海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100余篇,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11次被总队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次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新闻报道员”。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4,(1):34-35
有老公在身边容易变成白痴,花瓶 女艺人是逃不了被贴标签的,最新作品《那五年》的热映,让白百何收获了“小妞电影女王”的标签?从《失恋33天》中黄小仙带来的“白三亿”到今年的《分手合约》和《被偷走的那五年》,白百何戏中的角色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突破,只是觉得在所谓“小妞”的角色扮演中走得越加深入了。  相似文献   

18.
导言 “样板戏”这个概念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陌生的,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对于人们却是如雷贯耳.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的那个时代,它可以说是全体人民文化生活的象征. 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部,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也都被拍成了电影,很多时候看电影也就是看样板戏.  相似文献   

19.
《咬文嚼字》“咬”王蒙、叶辛等十二位作家事,在世界华语圈中引起了轰动。 香港《大公报》紧随内地媒体,率先作了报道:“上海读者咬文嚼字‘修理’作家,作家不生气,反表示欢迎。”《苹果日报》发表了专栏作家李碧华就此写的评论:《感谢你“咬”我!》她说:“如果你在乎群众,如果群众也在乎你,便等于互相拥有。最怕不看,不提,不挑错,无动于衷。没得到被‘咬’被‘整’,才是最大的失落吧。”《明报》也发表了《刘心武的襟怀》的署名文章,赞赏被“咬”作家的气度。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五月十九日刊载人大访日代表团写的《友谊花开更姣妍》,文中写道:“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雅乐’,在中国已经失传,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下来,从事这一音乐活动的乐师被当作‘无形文物’受到国家的尊重。”乐师居然被当作“文物”,而且是“无形”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从《世界知识》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期上,看到赵朴初写的访日散记《樱花瓣瓣》,文中说:在日本“雅乐”被称为“无形国宝”。于是我恍然大悟:原来是“雅乐”被称为“无形国宝”,而不是乐师被当作“无形文物”。做新闻工作的人,如果多掌握些知识,多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