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历时月余、环越中部、行程万里的“聚焦中部话崛起”大型采访活动圆满落幕。在这场与中部各省约40家主流媒体的同台打擂、同题竞技中,本报采访组以8个系列12万字的文字报道和一组网络专题报道,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打出了一整套漂亮的“组合拳”。无论稿件数量、报道分量,还是报道的社会反响,本报业集团皆可堪“占尽风光,独树高标”。  相似文献   

2.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组织重大战役性报道,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给中部各省人民巨太鼓舞。中部地区崛起,舆论必须先行。湖北日报编辑部紧扣中部崛起这一主题,按照“三贴近”原则,创新报道内容、报道手段和报道形式,对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持续一年、浓墨重彩式的报道,共发稿50多万字,为促进中部崛起提供了舆论支持,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报道得到省领导、中宣部新闻阅评组表彰。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次实力的较量,中部五省几十家媒体同台竞技;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笔下尽揽中部(包括安徽)亮色;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恶战,采访行程和版面安排没有更改余地。  相似文献   

4.
历时月余、环越中部、行程万里的"聚焦中部话崛起"大 型采访活动圆满落幕。在这场与中部各省约40家主流媒体的 同台打擂、同题竞技中,本报采访组以8个系列12万字的文 字报道和一组网络专题报道,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打出了 一整套漂亮的"组合拳"。无论稿件数量、报道分量,还是报道 的社会反响,本报业集团皆可堪"占尽风光,独树高标"。 完全可以说,通过这次同一重大主题的采写竞技和报道 比拼,"中部崛起"的话题已成为和仍在延续为一种舆论强 势,"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更加深入人心;本报业集团借此 同台打擂,展示了奋力打造一流传媒集团的气象、努力扩展机 关报影响力的志向,以及我们开放办报的胸怀和让人刮目相  相似文献   

5.
杨伟 《新闻前哨》2005,(4):18-19
经济报道,往往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故事性,不容易写得引人人胜。经济新闻,怎样写得引人人胜?参加“聚焦中部话崛起”系列报道,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报“聚焦中部话崛起”中,有五个系列(包括安徽)是有关外省的报道。这些报道都得到了外省宣传部门和新闻界同行的充分肯定。湖南省委宣传部负责人认为,本报对该省省情摸得透,问题抓得准;江西日报的同行称赞本报的报道有高度,有见识;山西省委宣传部表扬本报有深度,有厚度;河南省委宣传部专门发来感谢信,把本报选题一一列出,称赞这组报道“分量重、角度新,影响大”。  相似文献   

7.
“聚焦中部话崛起”系列报道见报后,不少读者来函来电表示:这组稿件立意高远、思想厚重,既有文采斐然的细节描写,又有统率全文的理性思考,读来琅琅上口,引人深思,在参加联合采访的各家媒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聚焦中部话崛起》是一组巡礼式的全景性报道:它对处 于我国中部的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及武汉的经 济发展现状作了全方位的扫描。 《聚焦中部话崛起》也是一组评论式的宏观性报道:它是 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之下,聚焦 我国中部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报道目 的在于"话"崛起,在于解释和说明中部经济发展的成功与不 足之处,并且最终落实在湖北省和武汉市应该如何面对差距、 如何在加速前进中勃然崛起这一点上。 于是,这组报道便有了叙述现实并反思现实的特点。于 是,当这组报道在解释中完成时,其"深度叙事"手法的娴熟 运用,便成为了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时不可回避的论题。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以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出现了“中部洼地”现象。主要表现是:资源占有与服务人口不相称;发展速度相对趋慢;均等化水平低;可比服务成本上升。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部崛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与“互联网+”;完善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抓住促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机遇。表5。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0.
黄斌  张剑  余军 《网络传播》2006,(8):38-39
中部崛起是一个历时较长并正在进行中的主题重大的新闻事件。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了中部五省宏观经济形势座谈会;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今年5月,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促进中部崛起工作。中部崛起已经成为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1.
王子青 《大观周刊》2013,(6):39-39,103
在我国,中部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因为各方原因这些优势得不到发挥,发展一直不如东部和西部快。本文分析了这些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障碍,并且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中部地区图书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都云集北京,上演着一场精彩的新闻大战。作为一个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才能在这场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充分彰显自身优势和特质?湖南电台卫星频道在去年邀集中部六省发改委主任集体访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围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构想,今年首次倡导发起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山西各省电台新闻频率联手成功推出2006全国两会中部六省电台联合报道《崛起中部启航十一五》,实现资源共享,整合传播,开启了六省广播媒体合作的新篇章。是广播“两会”报道的一次成功而大胆地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信息化是推动中部崛起的强劲动力,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中部崛起中准确定位,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为中部崛起献策出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全国“两会”进行时。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中部六省广播电台聚首北京再设全国“两会”联合直播室。隆重推出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对话中部》系列访谈,特邀各省代表委员为三亿六千多万中部六省的听众解读社会热点问题,碰撞民生关注话题.激情奉献“听觉盛宴”。这一跨区域联合报道全国“两会”模式曾被中宣部肯定为媒体的“创新之举”,至今已顺利运作了五年,而今年的轮值主席台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6.
在中部崛起过程中,中部地区图书馆应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加大电子文献的入藏力度,加强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与管理,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信息保障.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7.
王建辉 《出版经济》2004,(10):10-12
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有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等经济概念,自“七五”以来国家先后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战略措施,如沿海开放,东部率先实现工业化,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中部似乎一度被遗忘了,以至出现“中部塌陷”之说,中部的同志不免有想法,有“不东不西,不是东西”之类的失落。现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两会”期间指出,要“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促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科学的崛起观。实施精神和文化提升工程 中部的失落感由来已久,这种失落感是与经济上的重心旁移所产生的失落感相耦合的。传统意义上的中部为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这六个省份在中国的古代以及近现代史上都曾经有着辉煌的记录。现在的中部地区仍然是交通要道,连接东西,承南启北。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大好形  相似文献   

19.
以现场直播"两会",合力传递心声为目的,以"崛起中部,共赢挑战"为主题的中部六省广播电台联合报道活动3月5号在北京正式拉开序幕.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作为中部六省广播电台的一员.与兄弟广播电台一道,成功地完成了今年全国"两会"联合报道,不仅受到了代表、委员的高度称赞和热情支持,也在中部六省三亿六千万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部崛起过程中,中部崛起对区域内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日趋增长,呈现出形式各异、层次多元化的特点,而中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服务,以及区域信息网络的构筑使之成为中部崛起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