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把握生成性资源及利用,将这些资源消息转化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让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为教学增加动力,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更有效的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笔者从“声资源”的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的优化等来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精心“预设”是生成教学的基础,巧处“生成”是预设教学的精彩。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只有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3.
课前预设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我认为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颓废的。认真预设,就是负责;精彩生成,才够优秀。  相似文献   

4.
钟祖文 《考试周刊》2011,(65):86-87
初中数学课堂,“预设”和“生成”是统一体.是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课堂教学一旦出现“不速之客”.须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学生的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本文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5.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课前细致的预设是静态的,而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二者之间常常出现各种差别;另一方面,预设与生成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机械的.如何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几乎是每位教师经常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物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是一线教师比较模糊的方面,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澄清:1、要生成,就不要预设了吗?预设的越多,生成的就越少吗?2、预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预设是一条设计好的主线,那么生成就应该是一些散落的点.预设是收敛的,生成是发散的.并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对预设与生成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这一观点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在课堂实践中如何把握全局,乃至“统帅全军”,仍然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当下对预设生成的纷争难分难解,预设似“小家碧玉”,生成如“大家闺秀”,看似有相形见绌之感,实际上预设与生成是互依互存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犹如打无准备之仗,仓促行事,往往要败下阵来;而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吴伟 《考试周刊》2010,(18):65-65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长期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教学成功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但是,事实往往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总有预设之外的意外发生,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我试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产生的几种情况作一些具体分析,旨在追求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完美境界,提出看法,以求在痛苦的矛盾中反思、探究,终能如凤凰般获得涅磐。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的学习,忽略实验探究过程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思想契合了初中物理教学与考查的正确过程,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特点、教学主体的进取,引领师生注重物理实验过程和平时生活体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可以使人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相似文献   

10.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颓废的。认真预设,就是负责;精彩生成,才够优秀。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留白”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强调知识教学的逻辑与效率,却忽视了学生生命体验过程,学生获得的是"死"的知识,没有得到能动发展。而"生成性教学"能弥补上述不足,关注学生自主建构与生命体验,在多向互动中生成理解,得到意义提升。对此,笔者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研究了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使物理课堂教学变成激情与智慧有机融合的过程。一、整体规划,弹性预设,孕育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绝非被动盲目的,以预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课前预设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我认为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  相似文献   

13.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其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行动联系起来,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初中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知行合一”应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预设性与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二重属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有效和高效物理教学的关键。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和切入点,但是对于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仍有一些教师认识不够,不能充分地发挥实验在教学中促进教学生成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新课程对物理实验作用的肯定与重视,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述了物理实验是处理预设与生成的最好舞台。  相似文献   

16.
何燕 《考试周刊》2011,(88):52-53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预设与生成是手心与手背,具有不可偏废的同等价值。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生成与预设是一组对应的概念: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精彩的生成;期待更多的“生成”精彩,就应该在备课时做精心巧妙的教学预设。“退”与“进”是一对相反的方向词,没有“退”何来“进”?“退”是“进”的基础,“进”是“退”的需要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王宏伟 《成才之路》2009,(23):53-53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30多个课后小实验。而对于这些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其实这些小实验中结合了许多的物理原理,里面“大有文章”.它们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小实验往往使物理教学的许多原理变得“大题小做”。  相似文献   

19.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学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而"预设"与"生成"正是初中语文教学结构中重要环节。加强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初中语文教学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二者相辅相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呈现。教师要想利用教学中的"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