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据报道,截至9月3号,新加坡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已经突破200例。直到现在,有关寨卡病毒的消息仍在时时更新。关于寨卡病毒,你究竟了解多少?1.什么是寨卡病毒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称之为寨卡病毒。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  相似文献   

2.
正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由第三方专家对寨卡病毒的暴发进行评估并宣布疫情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该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到2016年底,寨卡病毒感染者可达到400万人,寨卡病毒已经从一种温和的威胁发展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Science     
正通往寨卡病毒疫苗的道路Science封面:三条通往寨卡病毒疫苗的道路。Science杂志第630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三种独立的疫苗平台,对感染寨卡病毒的恒河猴提供权利防护。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目前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主要在美洲,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目前世  相似文献   

4.
疾病研究     
<正>寨卡病毒引发小头症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员等合作,发现一个氨基酸位点上的突变导致寨卡病毒的毒性显著增加,进而引发小头症,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基于小鼠模型,比较了2015年和2016年分离自南美的寨卡病毒分离株与2010年柬埔寨分离株,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关键突变位于寨卡病毒pr M蛋白第139个氨基酸的位置上。这  相似文献   

5.
正一种与呼吸道疾病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永振等人与合作者对2019-nCov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Nature。该病毒基因组从就职于出现病例的海鲜市场的一名病人身上获得。基因组分析显示,该病毒与此前在蝙蝠体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422028,81571975,81522025,31300600)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程功研究员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MB)史佩勇(Pei-Yong Shi)教授在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最新合作研究发现,亚洲系寨卡病毒NS1蛋白188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导致其感染埃及伊蚊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近年来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成果以"Evolutionary enhancement of  相似文献   

7.
正曾经有一部很有名的动画片,名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有人开玩笑说,小头爸爸的头为什么那么小呢,是不是他妈妈曾经感染过寨卡病毒啊?寨卡病毒究竟是何方"怪物"?它们为什么能让人的头变小呢?寨卡病毒为啥让人头变小2015年,寨卡病毒在巴西爆发。从2015年5月开始,短短半年时间内,巴西就出生了4000个小头婴儿,医学专家称之为"小头畸形"。这些婴儿为何头颅比常人小呢?研究人员通过仪器检测发现,这些婴儿的部分脑组织出现了萎缩的情况。医学专家表示,这种损伤是永久性的,靠目前的医学手段很难治愈。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长大后也只能  相似文献   

8.
正寨卡疫情自2015年在美洲爆发以来,已有7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该病,而且2016年美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等11个国家均发现了寨卡病毒人际传播的证据。2016年8月末,英属维京群岛和新加坡成为寨卡病毒最新波及的地区和国家。2016年9月9日,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联合发表声明说,截至9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已突破300例,增至304例,其中包括2名孕妇和30名中国公民。  相似文献   

9.
正巴西研究人员与耶鲁公共卫生学院的联合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显示,寨卡病毒能引起妊娠期感染该病毒婴儿罹患青光眼。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出生缺陷如小头症等疾病。联合研究小组曾在小头症流行早期就报告称,该病毒还可能引起眼后部视网膜病变。然而一直没有充分的证据证  相似文献   

10.
正美洲大陆最危险寨卡病毒之所以能够走出非洲森林,主要因为该病毒通过伊蚊传播。最初很可能是从一只森林里的蚊子转移到了城市蚊子的身上,这为病毒打开了向都市人群传播的巨大空间。据统计有20多种伊蚊都会感染寨卡病毒。这些蚊子当中的两种被认为是当前疫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种是在热带地区分布很广的埃及伊蚊,它在南美洲是优势种;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寨卡(zika)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国际社会联手应对。如果说此前中国人还觉得寨卡病与己无关或无关痛痒,那么,2月9日中国出现第一例输入性寨卡病就既让中国人产生了地球真小的感叹,也多多少少产生了恐惧,当然,更多的是担心。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I0005-I0006
近日,中山大学联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开展的“石斑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宣布完成,这是我国完成的第三个鱼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世界上首个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RT—PCR的方法对家禽所的新城疫病毒LaSota疫苗株的全长进行分段克隆。通过测序获得全长序列,该病毒全长为15186bp,将全长序列提交到NCBIGenBank中获得序列登录号为JF950510,将其与之前已提交到NCBIGenBank中的LaSota株全长序列(登录号为AF077761)比较,核苷酸序列有135处变异,各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总共有61处变异。全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为下一步研究LaSota株提供一个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短双歧杆菌是常用的益生双歧杆菌菌株之一,自从2011年报道第一株短双歧杆菌UCC2003全基因组序列以来,越来越多的短双歧杆菌全基因组序列被报道。对全基因组序列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揭示菌株生理和代谢特征,从而为短双歧杆菌的筛选和应用打下基础。本文就短双歧杆菌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重要功能基因和比较基因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 ,中国科学院便向世界隆重宣告一项科学壮举 :以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室主任陈新文研究员为主的科研人员与荷兰科学家合作 ,完成了中国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型多角体病毒 (HaSNPV)的全序列测定。这是世界上报道的首例单核衣壳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全序列 ,对杆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分子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该成果为国际病毒学界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研究领域 ,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发来贺信 ,亲切勉励科研人员努力为我国病毒学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谈起这项成果 ,陈新文研究员不无感…  相似文献   

16.
一、生物技术 1.基因组研究 2000年人类基因组工程研究的突破,成为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机体器官,以及分析与操纵分子DNA的又一座新里程碑。 人类大约75%的疾病是由病毒引发的,要了解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就必须揭示它们的基因组序列及其功能。由美、英、日、德、法、中6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简单地说就是进行遗传图、物理图和序列图的绘制,处于核心位置的是序列图的绘制,即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序列,从而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的最重要的生物信息。2000年6月26日,6国科学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06-I0006
<正>世界卫生组织6日发布公报说,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科学家排出﹃非典﹄基因组序列美国《科学》杂志5月1日刊登了两份“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论文,这是首批经过同行评议的“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新成果使科学家第一次观察到了新病毒的分子组成结构。由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证实,“非典”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他们发现,“非典”病毒与其它三类已知的冠状病毒虽然总体结构相同,但在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上却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是,“非典”病毒是一种崭新的冠状病毒,而非某种已知冠状病毒的近期变种。…  相似文献   

19.
败北     
5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刊登了两篇萨斯病毒基因组序列的研究论文,一篇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为主完成;另一篇则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署基因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 这两篇论文的刊发,意味着关于萨斯病毒的基因研究优先权的旁落,多家媒体发表了同一言论“……宣布萨斯病毒基因组序列战结束,中国科学家败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度发展,人口、物资流动覆盖全球各地.新发、突发传染病长距离、异地传播愈发频繁,未知生物危险因子突然袭来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严重威胁着国家生物安全.如何有效地应对引起高致死率的烈性病毒,如埃博拉病毒(致死率可高达90%)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致死率约40%),传播迅速、流行遍及南半球的虫媒传播病毒,如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是维系生物安全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由于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出生婴儿小头畸形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该类病毒性传染病受到媒体高度关注,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所以,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提升战略储备能力,是应对任何已知、未知生物危险因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