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饮》篇(Symposium,or Banquet)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美学著作。它较为完整地揭示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本质。在写作《大希庇阿斯》篇(Hippias Major)的时候,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基本上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而到了写作《会饮》篇的年代,他的美学思想已比较成熟了。我们说,从“美溜脱了”(《大希庇阿斯》篇)到“第俄提玛的启示”(《会饮》篇),反映出柏拉图在美的探索方面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新教育(海南)》2005,(5):47-47,36
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在古代希腊这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中,一提到柏拉图的名字,就会使人想到他的顶峰之作:《理想国》。套用黑格尔的话,可以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曾子文章中的“政治学”四部曲(《曾子制言》 《孝经》《主言》 《大学》)与《柏拉图全集》中的“政治学”三部曲(《国家篇》《政治家篇》 《法篇》)同中有异,各有长短.柏拉图的平等和法律观念超越了曾子,而曾子的人性和民本思想又胜于柏拉图.曾子的“以德治国”与柏拉图的“以智治国”各擅胜场,彼此交融,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4.
《美诺》篇是柏拉图用来讨论教育的语录。他借苏格拉底与美诺的对话,阐发了内在动机是学习和研究活动的心理条件。其内在动机思想的哲学根源是唯心主义的“灵魂“论与“回忆”说。他用问答法激发和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精彩范例有巨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多数学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法治理论的首倡,而柏拉图则是人治论的代表。事实上,通过柏拉图一部通常为人们忽视的作--《法律篇》中所体现的法律权威等重要的法律思想,可见柏拉图晚年已由主张人治转向主张法治,《法律篇》中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法治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国家篇》被公认为是柏拉图中期对话篇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其中他用大量篇幅谈论和阐发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学界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都未能站在柏拉图的立场上,与其纯粹哲学、政治理想契合一致地展开讨论;尤其是一些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往往从狭隘的视域窥探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误解甚至歪曲了《国家篇》的思想实质。为了正本清源,还柏拉图教育思想之真貌,有必要对《国家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柏拉图以理念论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悉心勾画了一幅理想国家的宏伟蓝图。他把正义作为这个理想国家的最高原则和价值,以期使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契合一致,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幸福。他认为唯有通过教育,使心灵转向,培养和塑造健康和洽的心灵、正义良善的灵魂,才可以实现城邦正义,构筑理想国家。教育是理想国家得以构筑的必要条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至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会饮是古希腊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习俗,在宴会上人们通过赞颂诸神与饮酒来庆祝。柏拉图的《会饮篇》展现出阿伽通获奖的次日,众人在他家饮酒庆祝的场面。参加会饮的人共有7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爱欲观进行解读,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苏格拉底的赞辞,以及"柏拉图式的爱",而忽略了古希腊社会爱欲观的多元化。文章通过对《会饮篇》中7个人物赞辞的解读,展示出古希腊多元化的爱欲观。  相似文献   

8.
颜之推(公元531—约590以后),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他曾在南朝的梁朝和北朝的北齐朝做官,后来又做隋朝的学士,是当时最博通和最有思想的学者。他的著作最出名的是《颜氏家训》20篇。在《勉学》篇里集中地表现了他的教育思想,而“早教”和“晚学”则是他在“教”和“学”问题上的思想精华。关于“早教”,颜之推认为:对于儿童应当及早地给予教育。他说:“圣王有胎教之法”(《颜氏家训·教子》以下只注篇名),即使普通人难于达到“胎教”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柏拉图《法律篇》中所倡导的“混合政治”的核心内涵,是一种将君主制的君主原则与民主制的民主原则相融合的新型的“法治范式”。文章在剖析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柏拉图法治思维对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思维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理想国》成于柏拉图壮年时期,影响较为深远,在早期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王”的统治是他理想的最优方案;中期《政治家篇》担心人治向“恶”转换,不得已提出“法治”;多次改革的失败以及半生的思考写成《法律篇》,强调“哲学王”难求,“不得已舍正义而思刑赏,弃德化而谈法治”,在晚年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对柏拉图的读解 ,意味着对一种思想传统的理解。从《智者篇》切入柏拉图思想是重新定位柏拉图哲学内涵的一个策略。我们的新尝试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柏拉图的存在论是其辩证法的基础 ,这反过来改变了其存在论的方向 ;第二 ,“逻各斯”学说构成了柏拉图的思想空间 ,这一方面使得“存在”问题具有语言的尺度 ,另一方面使辩证法成了“自主的”科学 ;第三 ,传统的观点柏认为拉图重巴曼尼德而轻赫拉克利特 ,而我们则认为赫拉克利特思想构成了《智者篇》的基础。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和思考西方传统。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作为柏拉图思想精华的记载同时也是西方美学史领域的一座丰碑,它以文艺理论题材为主,其中收录的八篇对话涵盖了多种领域的哲学思想.《会饮》篇作为其中主要论爱美与哲学修养的对话,一直以来备受诗人和艺术家的青昧.它由六篇对爱神的颂词及一篇对苏格拉底的颂词组成,通过代表不同社会角色的七个人对爱的不同理解,反映古希腊人对爱情的独到见解并试图揭示爱的极质,对文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不少人(包括一些文人),谈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总会提到他的“永州八记”,似乎柳宗元在永州只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其实,非也!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山水游记是九篇而不是八篇,照理应提“永州九记”。 但是,长期以来,为什么人们总是提“永州八记”呢?章士钊先生在《柳文指要》中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他说:  相似文献   

14.
《大希庇阿斯篇》出自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在本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并区分了"美本身"与"美的事物"。自柏拉图开始,美的序幕正式被拉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探讨与争论。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会饮》篇真正核心的部分是从阿里斯托芬到苏格拉底的对爱神的赞颂。阿里斯托芬的讲辞预设了“人的自然”的原初完满,认为“爱欲”是基于对这种完满的破坏,而“爱欲”的行为是希望回复到人性的原初完满的无望努力。阿里斯托芬的讲辞表达了某种“丑陋”的真理,因为他的讲辞始终与身体有关。在苏格拉底之前只有他讲出了深刻的真理,因此他才是苏格拉底真正的对手。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一篇《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和一部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引发网民的热议,让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得失。据悉,这篇《在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说。“中国妈妈”爱攀比,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国家篇》中的正义说并非基于人人平等的正义,其中具有着非正义倾向。他将奴隶和妇女放在同等地位就足以表明其“正义”中不平等的阶级、性别色彩。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柏拉图的自身因素使他的正义说在阶级和性别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非正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巴金谈到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曾说:“他那篇《孔乙己》写的多么好!不过两千几百字。”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伦理学家,他在《理想国》一书中,根据善之最高本体的理念论,提出了同善之最高本体相适应的“四德”说,“四德”说是柏拉图伦理学中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对当时和后者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其《泰阿泰德篇》中说过:“语言这个题材,也许是一切题材中最大的。”这真是一种超前的预见。他当然不会想到两千年后.人类的哲学文化会发生所谓“语言学转向”。从哲学上发现语言,提出语言本体论,这当然是哲学的一大进展。人生活在三个世界中:客体的世界、思想的世界和语言的世界。语言与物理客体世界和主体思想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这是语言哲学的形而上学前提,也是其真正的主题。自古以来,就有实言、顺言和无言三种语言观。实言,就是消极的语言观,所谓“以名举实”(《墨经·小取》),或柏拉图所说的“名字的本分是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