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袁荷娣 《辅导员》2011,(30):35-36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让阅读走进生活,终生以书籍为友,让人生沐浴书香便成了必然的选择。一、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现状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现代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替代了文本的阅读,即使读书只是蜻蜓点水式的,直接导致了良好读书习惯与  相似文献   

2.
荆墨 《教学随笔》2014,(1):86-88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即将过去的2013年,哪些人和书值得珍藏?哪些人和书影响中国?本文列出的10位人物与他们的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2013年读书文化的热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名人名言     
《初中生必读》2012,(7):15-15
与其不受教百,不如不生,因为无知是不辛的根源。——柏拉图 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在于能使品性变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威廉·毛姆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润泽童年,积淀人生,我校构建了一体两翼的书香校园体系:“一体”指实施“课前延伸、课上感悟、课后拓展”,即“两头在外”的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两翼”指“读书环境”和“读书活动”。让全校师生及家长都能直面经典,与圣贤为友,与名人对话,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师生及家长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实现同步成长、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一种最主流的文化建设,能够创设优雅宁静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精神境界。让学生在读书中品味人生、思考真谛;在读书后的交流中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友谊,推动集体的发展。因此,以"读书"为载体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确有一种"功夫在诗外"之效。  相似文献   

6.
李新春 《学子》2014,(12):11-11
“让每个人都拥有幸福人生”是汇泉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而读书则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师生幸福指数的主要路径。基于此,学校决定实施文化立校策略,努力构建书香校园,积极倡导读书学习,努力营造崇尚读书、酷爱学习的文化氛围,以浓郁的书香文化来引领教师发展,促进教师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国人已普遍意识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育人价值。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尊重其历史性,并抱以理性的批判思维重新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无友不如己者"的传统道德语句所蕴含的价值逻辑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对"无友不如己者"价值逻辑进行重构,对于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传统道德箴言的深刻意蕴,推陈出新地加以批判地、创造性地继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孩子们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办学理念的思考中,我们立项了《构建小学"读书文化"的策略和途径研究》的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建设"以书为友、伴书成长"的富有二小特色的"读书文化",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  相似文献   

9.
“无(毋)友不如己者”是解读《论语》时争议较大的一句话,以往多解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或“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这两种理解,都把“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理解为并列关系,破坏了这段话的语义连贯性。对先秦文献与“则”相关句式的考察表明,“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语义上是相承关系,可译为:“(忠、信是君子品德的基石,)君子坚持忠、信(的原则),就不会和‘忠、信’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10.
优雅的阅读     
鲁先圣 《课外阅读》2009,(22):32-32,33
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件苦事和劳役,或者为了某种功利,那实在是对书籍的糟蹋,就不如不读。读书是人生的一种情趣,是人生的一种优雅,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11.
读书的味道     
付晓玲 《山东教育》2012,(29):54-5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为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读书求学问的态度能以求学为快乐才是高境界,兴趣即为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知、好、乐"实乃学习的三境界。读书是否也有味道呢?读书成习,  相似文献   

12.
赵刚 《天津教育》2014,(3):14-16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非常赞成这句话.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给我们带来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现象,如个性浮躁、思想浅薄、教育功利、文化市井、精神贫困等倾向,这些对教育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干扰,如何应对,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解困,读懂自己,找准位置,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栖息,是每个人所企盼的,解决的最好途径便是学与思,学主要为读书,思为思考.曾有人讲“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我亦颔首认同,因为阅读与思考使我对世界有了较正确的认识,改造了我的教育观,塑造了我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不是所谓学校特色之类的小技巧,而是培育独立人格的大精神。人生而自由,但人可能因懒惰和懦弱而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人生而平等,但人总是有追求特权而压制他人的本能。学校文化的基本使命就是促进人的自由主动发展的天性,并维护人与人的平等的权利。自由与平等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应该而且能够兑现为具体的课堂文化与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4.
《辽宁教育》2013,(6X):46-49
<正>德是立身之本,文化是修养之源。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文化育人",没有文化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可以说"德育是鱼,文化是水"。高新区第一中学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植养人文气韵,奠基文化人生"的办学理念,将"读书"作为开启学生心灵的突破口,坚定地走文化之路,希望  相似文献   

15.
写意人生     
人生是一幅长长的画卷,你的每一次艰辛跋涉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人生是一本无字的书,你的每一次执着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人生是一道道起跑线,你的每一次启航都是一个新的里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生的内涵在于创造;人生的追求在于奋斗。人的一生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名如泰斗。即使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只要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亦是真实而从容的人生。没有失意与痛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没有体验过艰苦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人生不是等待。等待一生不如奋斗一生,等待一年不如奋斗一年,等待明天不如珍惜今天。人生最难读,也最难懂。读…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我的生活习惯。用阅读来滋润心灵,与智者为友,与经典交流,生命由此变得丰富。我找到了我的人生方向——读书并进行最真实、最草根化的教育科研,从关注学生的心灵开始,不断省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学生一起成长。可以说,读书己成为我的教育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一名教师来讲,提高自己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那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应该读哪类书,应该如何通过读书进行自我成长呢?一、读哲学方面的书籍为什么要读哲学方面的书籍?因为哲学能够引导一个人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看人生,能够用联系的理论看事物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人生最大的凄凉,莫过于退休的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还没有认真地工作过;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临死的刹那,才发现自己从未与书为友。为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开辟另一个世界,无拘无束地在书中倘徉——读一直想读而没有时间阅读的  相似文献   

19.
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你在为谁读书》(四册)尚阳余闲著套书定价:92元态度决定成绩,方法决定成败!视野决定格局,性格决定命运!从青少年开始,做好人生规划,是受益一生的事情。只要做好人生规划,并为之奋斗,你就一定能成为卓越的人!  相似文献   

20.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温家宝"学校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如何去建设学校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师生学习的殿堂,一直是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一个学校有书香之气,就显得宁静、雅致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