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友不如己者"是《论语》章句集注中引起争议最大的话语之一.文章参阅历来典籍关于此句的阐释,通过分析孔门儒家精神、推敲原句逻辑意义以及在《论语》文本内进行互证等方法,将有关"无友不如己者"的诸多注释加以分类、解析和排除后,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哪个朋友会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  相似文献   

2.
《论语·学而》有这样一段文字: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前辈学者对"无友不如己者"注解上的分歧,源于对句中"如"字意义解释不一。从整篇整章来把握孔子言论的主旨,重视上下文的"语境",对于准确理解孔子思想是必要的。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把握"主忠信"这个前提,合解"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说,君子以忠信为重,不要与不忠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3.
《论语·学而篇》第八章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无友不如己者”朱熹是这样注解的:“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了。  相似文献   

4.
《学而》章第8则: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其中“无友不如己者”一句的释意我发现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历代对其解读也不断地刷新,本文对《论语》所言及的交友观"无友不如己者"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孔子的交友观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交友是"泛爱众",狭义上的交友则是择贤而处。孔子的这些交友观对现代交友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无(毋)友不如己者”是解读《论语》时争议较大的一句话,以往多解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或“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这两种理解,都把“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理解为并列关系,破坏了这段话的语义连贯性。对先秦文献与“则”相关句式的考察表明,“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语义上是相承关系,可译为:“(忠、信是君子品德的基石,)君子坚持忠、信(的原则),就不会和‘忠、信’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7.
"无友不如己者"是《论语》中颇有争议的一句话,本文由此展开,论证了"朋友"这一概念在整个《论语》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了对当代的一些思考,提出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孔夫子是很重视朋友的,《论语》第一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相应地,他也重视交友之道,《论语》有多处谈到这个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悖论”作为一种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道义悖论与"道德悖论"的比较分析,论证后者不能归于严格的逻辑悖论,而应视作一种"类悖论道德困境";结合逻辑悖论社会文化功能的探讨,指明开展类悖论道德困境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家长》2015,(3):13-15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信,即使学习,所学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实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怕改正。做人如此,做家长亦如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做好家长首先要做到四点:一是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二是要诚信待孩子,不轻易向孩子许诺;三  相似文献   

11.
霍克海默尔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实质上是对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与尼采的"上帝之死"所开启的批判是一致的,它是对现代西方社会文化焦虑﹑文化困境的逻辑反映.这一批判,高扬了主体性,人的自由﹑幸福和解放,因而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其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理应实事求是地指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家文化、本土文化和古代文化.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弃糟取精"弘扬优秀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思想文化精华"内圣外王之道",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相结合,创造了人心改造的道德价值体系。毛泽东的道德建设实践既有伟大的成功也有悲剧性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就人们普遍的道德信仰和道德价值而言,历史地存在着民间道德范式与制度化道德范式。在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虽然制度化道德范式与民间道德范式存在着道德价值的同一性基础,并且保证了道德文化的稳态性,但由于制度化道德范式与民间道德范式的自身价值逻辑存在差异,需要在新形势下通过价值认同来促进制度化道德范式与民间道德范式的同构。  相似文献   

15.
朋友即未来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这是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所提倡的结交朋友的原则,即: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在孔子看来,交朋友,一定要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哪怕只是某一方面的优秀。可见,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来说。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在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发出了"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的号召,而且在其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早就系统地这样做了。有鉴于此,文章从"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汲取中华传统道德精髓的过程、内涵、实质及对我们的启示做一初步阐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忠恕"思想作为伦理道德的重要理论之一,一直引导国人在日常行为、社会生活及国际交往等方面保持自己的道德特点,传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独特魅力。"忠恕"思想体现三方面的软实力价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意义;以关注民生增强国家凝聚力;从己与他的关系分析中提高全球素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围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的争论和研究,一直绵延不绝。大量文献批判性地揭示,科氏理论存在男性中心潜意识、认知独断和线性逻辑等缺陷。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进而在道德发展上用"公正"标准排除了"关怀"原则;认知独断将复杂道德发展的实质化约为认知发展,进而用认知发展取代了道德发展的全摄性;线性逻辑将丰富的道德发展过程假设为循序而进的"三水平六阶段",以至失适于多元文化。新近的研究因应这些批判的挑战,不仅向外开出了"关怀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路向,而且向内扩展了道德发展与社会习俗、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图式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新视野,从习俗、情感与文化三个维度修正和创新道德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新儒学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儒学在现代条件下重新肯定儒家的价值系统,强调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力主返本开新;强调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一面,力主弘扬传统文化;强调哲学的超越功能,力推道德理想主义。这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我国教育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民族教育,吸取西方教育的精华;必须积极地革新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必须以育人为本,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需要辩证地去看待,决不能偏袒一方,既要很好地继承传统,又要迅速地开拓创新,我们只能是"衡中西以相融"。西方的长处正是东方的短处,互相弥补,互为己用。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因此失败。不但要认真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而且要兼收并蓄西方先进的美学思想,使其恰如其分地融入传统。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与时俱进的中国"新传统"美学理论。借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