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会考与高考的关系 1985年初,原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单独命题,以探讨如何在高中全面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校的入学考试制度。如何处理会考与高考的关系?几年来,经历了一个认识的深化过程。简言之,会考与高考的关系经历着从“硬挂钩”到“软挂钩”的变化。 1987年11月,上海教卫办制订了《上海市普通高中会考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新规定,会考是高考的先决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明确了在全科会考的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高考模式,建立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考试“三位一体”的高校招生选拔体系。本文着重介绍了浙江省新课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设计思路,并对“基于全科会考”的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及基于新课程的“三位一体”高考选拔招生制度的实践效果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媒体撷英     
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建议杨学为1.确定改革目标,提出基本框架。2.实行分类高考,把研究型大学的招生考试单独分立。3.完善高中毕业生会考制度,或高考单独设水平考试。4.坚决把录取新生的权力还给高校。5.将各级招生考试机构改变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6.以法治考。7.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应注重考查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1952年以来,我国高考科目的设置经过多次变化:1952年(高中所学全部科目)——1954年(高考科目分文、理二类)——1955年(分成文、理、农医三类)——1978年(恢复全国统考,同时恢复文理二类的科目设置)——1987年(上海试行“3 1”方案)——1991年(“3 2”模式形成)——1999年2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决定在广东省试行“3 X”高考模式。2007年,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后的第三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开始在宁夏、山东、广东、海南四个课改试验区进行高考改革实验,由此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从而使2007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又一次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恢复高考三十余年来,上海积极参与高考改革,在会考制度、考试科目、高校自主招生及构建多途径入学“立交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改革侧重点的不同为标准,笔者分三个阶段对上海高考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改革经验、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6.
《2011年海南高考化学试卷》是以《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实验版)》及《海南省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结合海南省高考模式(3+3+基础会考),由教育部考  相似文献   

7.
高海明 《教育》2014,(2):25-26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一年多考”旨在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可以多次选择的机制,使高考不再“一锤定音”.而“一年多次考试”要顺利进行,就要确保每次高考试题难度基本相当,就需要一个专业考试机构统一策划来保证.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地位,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2013年1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减少统考的科目,英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信息。一时间,“高考改革”“学业水平考试”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期“视点”,我们从全国各地组织选取了几篇探讨相关内容的稿件,以期对理性认识高中考试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继1985年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实行高考单独命题后,经国家教委批准,1987年对高考制度作进一步改革,即从统考制度过渡到六门课程高中阶段会考,数学、语文和外语三门课程统考的制度。会考不同于统考,后者是一种选拔考试,通过考试要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一部分成绩较好的考生进入高校,因此在这种考试中,要求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在中国教育领域有什么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那么高考必定是其中一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空话,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人才知识结构的“先天不足”,是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原因和巨大制度障碍。为此,提出采取“高考+高中会考”的模式,实行国家层面上的高考和省市(或各中学)会考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高考考试科目只设二门:语文和数学,实行全国统一试卷,统一时间考试。  相似文献   

12.
从高考科目多样化选择产生的"变异"反思我国的高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童 《江苏高教》2005,(4):121-123
本文结合日本高考科目多样化选择发生的“变异”,回顾了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变迁,在此基础上,对2009年以前高考改革的走向提出几点建议:停止单纯的考试科目改革,加大以能力立意的考试内容的研究,继续探索国家统考和高校单独考相结合的考试模式,进而导入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自1949年以来,从学校单独考、到学校联合考、到实行全国统考,又废除考试到恢复全国统考,至今已近50年的历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废除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弥补,但是,一味地坚持固有的模式运作,又不适应教育、科技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一方面从形式上来看,高考仍不失为一种公正、科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必读》2014,(11):6-6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现将千家万户关注的高考改革的亮点解读如下。 高考科目:文理不分科。总成绩=语数外(外语考2次选1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4科选3科)。高考试卷:增加省份参加统考。  相似文献   

15.
"偏才","自主招生"院校向你招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是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高校选拔人才,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重要工程。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建立以全国统考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考招生模式。自主招生这种新机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徐敏 《上海教育》2013,(27):55-55
新学年,一条“上海将调整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学业考成绩将成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改革中,考试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是块“硬骨头”。高校招生录取改革,对基础教育有着指挥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考模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黎  刘衍 《教育探索》2000,(4):20-21
高考是联系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自1977年以来,我国一直努力探讨高考模式改革的问题,并提出和实行了一些有益的高考模式,如“3 1”、“3 2”和“3 X”等高考模式。本文拟在众多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种新的高考模式。一、已有高考模式分析1.文理分类的统考模式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施行文理分类的统一考试模式。科目设置沿用“文革”前的办法,即文科类考政治、数学、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理工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后加生物)。1994年,在会考的基础上,全国…  相似文献   

18.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时至今日,高考综合改革进行了9年,高考综合改革在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下,由东部向中西部,由沿海向内地稳步推进,已有29个省(区、市)进入改革期,目前,正积极向着“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的目标前行。  相似文献   

19.
§1.引言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实行了会考制度,会考与高考相关性研究是会考功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众所周知,会考与高考是两种不同的考试制度。首先,二者的性质不同,高考是高校招生的选拔考试,会考则是检验高中阶段教学质量的水平考试;其次,二者的目的不同,高考是为了高校选拔新生提供客观上的可比性(分数的高低),而会考则是为社会培养合格高中生毕业提供客观上的可比性(毕业证的统一性);第三,二者的要求不同,高考要求学生在知识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简称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研究高考改革问题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湖南省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历程,可以发现,湖南省进行了多次改革尝试。考试模式上经历了从"单一的国家统考"演变到"省级预选考试+国家统考"再过度到"省级毕业会考+国家统考";科目设置上历经了复杂、简单反反复复的变化过程。目前实行的是"3+X"的考试科目设置,形式上看,科目似乎减少,实际上学生减负的目的难以实现,也未能真正摆脱"一考定终生"的局面。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要求湖南省高考体制进一步改革。依据新课改的特点,构建多目标、分层次的多元化高考模式是湖南省高考改革的方向,深化高考命题改革是其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