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昌日报》今年下半年在提高报纸质量过程中,“四管齐下”攻标题,一改过去党委机关报标题老套、呆板、重复、乏味的局面,使新闻进一步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俗话说“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宜昌日报》编辑部认为,过去很多新闻缺乏可读性,很大程度上是“死”在标题上,因此,确立了“增强可读性,从标题抓起”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标题“准确、鲜明、简短、通俗、生动”的十字要求,并采取了四条措施.—提出忌用词语.为解决标题落俗套、重复多的问题,编辑部提出了《宜昌日报标题忌用词语六十例》,规定诸如“强调指出”、“效果显著”、“一致好评”之类词语为忌用语,逼使编辑记者抓新闻、抓特点.特别是会议报道和经济报道忌用一些词语之后开始活起来.—实行“差额选举”.过去标题差,原因在于作者用功少,编辑也不爱动脑筋,总编审稿来不及.要闻部率先进行标  相似文献   

2.
金鸣 《新闻前哨》2014,(2):59-59
常言说“题好一半文。”做新闻的更重此道。然而,要在题文相符的基础上做出一个抢眼的标题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增强标题的可读性,这里以《随州日报》为例,谈谈笔者体悟的三法。  相似文献   

3.
不少桔农纷纷投书宜昌日报,“感谢党报牵线搭桥,传递信息,为桔农解了大难”……。一些地县决策者专门撰写文章,称赞“宜昌日报的柑桔报道动手早,问题抓得准,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湖北省好新闻评比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全票通过,将宜昌日报“关于柑桔销售的系列报道”评为一等奖。此组报道能够得到受众、领导和新闻界的好评,的确为采编者所始料未及。一、多种背景——柑桔销售系列报道的动因早在1989年9月间柑桔大上市之前,编辑部先后派出一批记者到地委、行署和经委、财办、供销、外贸、特  相似文献   

4.
《宜昌日报》1996年捷报频传:4月,湖北新闻奖评出20个一等奖《宜昌日报》拿到两个;5月,省委、省政府奖励新闻佳作,《宜昌日报》文有两件作品获奖;7月,中国时事好作品评出6件一等新闻作品,《宜昌日报》也夺一奖;8月,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宜昌日报》第四次如愿以偿.1996年并非奇迹.湖北新闻奖开评16年、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开评10年、中国时事好新闻开评7年,《宜昌日报》年年都夺得了一等奖.有人问我《宜昌日报》有什么诀窍.诀窍没有,体会有几点,归纳为“四化”,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商,向前辈求教.意识不弱化一家报纸特别是这家报纸的总编辑是否始终具有强烈的好新闻意识,决定这家报纸新闻精品的数量多寡和档次高低.1985年1月28日,当时的宜昌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林永仁讲过这样一段话:“要把攻创好新闻作品当作业务训练、人才培养、班子配备、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发行广告、广告的广告.报社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时过13年,后又有三位总编辑接任,《宜昌日报》始终坚持攻创好新闻作品,并当作报纸工作大事来抓,年年有动作,年年有收获.坚持并不容易.13年来,我们先后排除了四种思想障碍.先是平均主义作怪,认为“几百字奖几百元不合理”.我们认为奖励优质产品就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我们不但没有取消奖励,反  相似文献   

5.
蔡健 《新闻采编》2000,(1):29-29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制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编辑记者业务能力的高低。大致来讲,标题制作中蕴含着三种业务能力。 理解能力 对所报道的内容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是制作标题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编辑记者并不能完全准确理解通讯报道的内容,把握不住内容的要旨,导致“题文不符”情况的出现,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  相似文献   

6.
提高期刊文章的可读性举例《机电信息》编辑部赵健为了提高期刊文章的可读性,应重视对标题和正文的编辑加工。现就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加工标题时应注意的重点1标题忌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某文原标题叫做“不回转气缸普通车床用气动夹具”。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新”,这不单是指新闻的内容,新闻的标题也是如此,都应该在不同的新闻稿件或不同的新闻节目中有所体现,然而时下有些媒体的稿件(节目),读(看)后总感觉此报道与彼报道相差无几,此频道与彼频道没两样,不说千篇一律,跟风之嫌随处可见,甚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家知道,新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非常之关键,常有“题好文一半”之说,确实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卖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市场经济中,各媒体的“首脑”都在为争夺“眼球”赢得市场而绞尽脑汁。好的标题确实可以吸引读者,而若标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懂得的道理,笔者认为,被称为“新闻眼”的标题也要用事实说话,对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在新闻稿件的整个运作过程中,标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好标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用事实说话,事实本身精彩,对文章起到了一大半的作用。笔者下面以《常熟日报》近几年来得奖作品为例,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宿迁日报》自创刊以来,在如何改进引导艺术,增强党报指导性方面进行了探索,先后举办过如何抓鲜活新闻和怎样提高党报可读性等研讨会,全体编辑记者通过经验交流,增强了写好稿、编好稿,提高党报引导水平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在如何改进引导艺术,增强党报指导性方面,笔者根据《宿迁日报》多年的改革和自己的实践提出三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标题,是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何谓题目?"题目是文章之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看到:题,"额也",目,"眼睛"的说法。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报纸新闻的标题是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的桥梁,特别在当今争夺读者眼球的时代,着手抓好新闻标题的制作质量,强化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对于增强报纸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让新闻标题成为"亮眼"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  相似文献   

12.
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标题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新闻的价值。初涉新闻的通讯员往往不大肯在创制标题上下功夫,甚至马马虎虎,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创拟好的标题,关键在于抓特点、找区别。如果抓准了特点,就应紧扣主题,而不应拐弯抹角,模棱两可。例如《西曹村有了敬老节》(《陕西日报》周末版1994.3.5)、《迎春锣鼓下广东》(《陕西农民报)1994.4.2)等都是采用紧扣主题而创制的标题,收效较好。找区别也是抓特点的常用方法。只要找到了所要报道的新闻素材与一般事物的区别,拟好标题就比较容易。如《别人养鸡我养猪,瞅准市场赚大钱》(《户县报》1994.3.2)就属此类。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制作标题为点睛之功。有人说,“文好题一半”。毋庸置疑,制作一个精美的标题,不仅使报纸的版面更具有动感,也能使广大读者激发出阅读兴趣,进而达到增加可读性,增强宣传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江日报总编辑杨振兴同志在编辑部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主攻消息要踢好“前三脚”。一、迅速把采访工作的新格局铺开,改“奉命采写”为“自觉采写”、“深入采写”。二、要集中主要精力抓短新闻、短消息。三、要注意抓带倾向性的重点问题和突出典型。  相似文献   

15.
开封日报今年提出了“头题学辽宁(辽宁日报),标题学羊城(羊城晚报)”的口号。几个月来,有些标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读者来信说:“近来开封日报上出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好标题,实在可喜可贺。”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谈到开封日报3月20日的头题新闻时说:“看后令人欣慰和振奋。标题观点鲜明,用词洗练诱人。消息的引题是:《昔日园荒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0月27日,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宜昌举行“《三峡日报》典型报道研讨会”。这是湖北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首次为市州媒体主办新闻业务专题研讨会。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记协主席文成国出席研讨会,他指出,《三峡日报》的典型宣传抓得准、抓得好、抓得深、影响大,堪称楷模,在全省媒体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他强调,全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各类地方都市报为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吸引受众、增加发行量,在新闻标题上突出口语化,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日渐突出。"文好题一半",要制作一个吸引读者的好标题,可以巧妙运用拟人、比喻、对仗、设问等各类修辞手法;多用、活用动词增强感染力;用新闻报道中口语化的直接引语做标题;使用方言,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怎样实施“安全生产工程”,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认为: 第一,进行三大教育,强化三大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抗御思想干扰的“钢铁长城”。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要重点对记者、编辑、校对、编审等有关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在思想上预先告警。 教育重在学习。宜昌日报社建立了一整套学习制度,编辑部成立了政治理论学习领导小组,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作风纪律教育。1999年8月9日宜昌日报创刊50周年之际,市委书记孙志刚提出“宜昌日报要当好全市新闻宣传的排头兵”。编辑部为此开展了为期两个月时间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只要内容精彩,就一定能吸引受众吗?不一定。俗话说“秧好谷一半,题好文一半”,没有好的标题去吸引人、打动人。再好的内容也可能与受众失之交臂。“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很多缺乏可读性的新闻。就是“死”在了标题上。文贵出新.标题作为一篇文章的文眼,它不仅是对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升,还要有足够的魅力去抓住读者的眼睛、听众的耳朵。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郭庆 《新闻实践》2001,(6):53-54
前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面之珠,被称作新闻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标题。好的标题,它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从而让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因此,编辑记者在标题的制作上多花点功夫,多推敲几回,还是非常值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