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回望2008年的金融危机,“责任”二字颇显分量,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许多中国企业在关乎生死存亡的时候并没有停滞,而是一如既往地承担着社会责任。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这过往的发展中,一些企业也暴露出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中国式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探讨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利关系。中国企业应基于社会责任来考虑其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必将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反思、批判传统企业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强化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和范围,提供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方法,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供了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3.
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是否愿意承担环境责任与企业自身的相关利益、一个国家的法律政策、立法、执法环境有关。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社会,企业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政府与公众的监督下,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被要求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营销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在市场营销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建立起以社会责任观念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企业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而且应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兼顾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不同利益群体及其代言人的看法、不同学科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统一定义,给企业社会责任一个恰当的定位。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类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广义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谈判所形成的关于现代产品质量的社会协议义务,是企业基于自身形象考虑而对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友好回应。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谈判所形成的关于现代产品质量的社会协议义务;其次,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利益相关者压力的友好回应;第三,企业形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第四,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形象的组成部分。此外,相关主体需要准确定位,否则,角色混乱将导致社会的无序。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之外,主动承担的对企业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区的责任。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经济责任的履行,能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也利于实现企业、消费者、社会的共赢,带来企业长久发展的机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主要是制定承担社会责任的营销战略,成立承担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管机构,实施绿色营销,制定承担社会责任的广告宣传,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营销效用,从长远来看能实现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完美统一,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源于企业营利过程中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摩擦的调整,为保障企业活动过程中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必须给予企业经营活动一定的限制,使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致企业与利益关系人权益之均衡。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随着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社会要求企业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有鉴于此,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并就现代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社会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影响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因素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对企业发展的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企业的业绩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企业现阶段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披露的相关信息质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房地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承载不少社会矛盾和社会情绪,公众对房地产企业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有时会把一些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归咎于房地产企业。因此本文从房地产企业利益相关者入手,剖析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找寻其社会责任的合理承担范围,以期促进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  相似文献   

11.
论公司社会责任之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社会责任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它涉及公司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公司作为各种利益的聚焦体,它既要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又要顾盼公司相关者的利益。只有使公司与其相关的各种利益协调发展,才能切实提高公司绩效,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解离不开与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理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洪流,企业积极履践社会责任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不可逾越的门槛。然而我国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这与时代要求和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的繁荣局面产生了巨大反差。若进一步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根源在于转型期我国产权、法律信誉等各项制度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企业履践社会责任内部动力弱化和外部监督约束软化。只有动力、能力和环境三要素的耦合才能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内化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践。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创新,强化企业履践社会责任的动力,提升企业履践社会责任的能力,硬化企业履践社会责任的监督约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蓬勃发展,我国《公司法》最终肯定了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并将其纳入第5条规定,这是我国立法对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化的一大进步。但是第5条作为原则性条款仅仅是宣示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并未对公司社会责任作具体的界定。公司社会责任应当纳入法律的范畴,对于公司企业责任的法律化,需建立以法律为主导的公司内部治理体制和外部激励体制,同时要注重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化的限制,防止法律对其的过度干涉。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处理好自身的问题,更需要企业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即企业需要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责任不仅仅在于追求利润,这是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这是一种企业对社会、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做法。本文首先从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软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的两个角度来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指出我国企业承担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指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食品问题、劳资问题、自然资源利用问题等,大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关。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有区别的。本文介绍了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演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以及我国目前比较突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希望政府、社会、企业行动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但中国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缺乏、监督力度不到位,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我国应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履行社会责任长效机制,从而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企业的重视程度及履行程度参差不齐,实践情况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作为企业角色转变的切入点,从行业分类、企业性质分类等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提出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综观近几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及时比中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情况之后不难发现,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先天不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合理性缺乏足够的说明。外部压力是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体系的基础,其中,政府和社会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外化的直接体现,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行业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目标、原则及内容都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工保护已成为当今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焦点之一,以SA8000为代表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从管理制度、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员工关系、学习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基于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