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各门学科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其与学科教学融合。文章在阐述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探析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不断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新时代艺术课程凸显育人价值、强化素养导向,发挥立德铸魂、启智润心的功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当下教育趋势,提高立德树人的实践能力与行动自觉,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着眼立德铸魂,注重学科实践,激发艺术与品德教育的深度融通,彰显艺术与学生生命体的联动,实现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连接育人目标、教学过程融合育人价值、教学评价服务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3.
冯楠  高银莉 《物理教师》2023,(8):30-32+36
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各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融合思政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融合思政教育要求,课程内容渗透思政教育元素,课程评价体现思政教育价值,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以德育为先,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与教育的共通性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学科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度开发寓教于乐的“空中花园课程”,以课程为载体,逐步达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开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目标呢?教师可从关注学习主体、立足学习内容、重视课堂学习活动三个方面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有效地扩大学科育人价值,将立德树人落到教学实处。  相似文献   

6.
钟宁 《亚太教育》2020,(2):188-189
发展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挖掘学科育人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也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内在要求。物理学科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但在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少师生忽略了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难以形成完整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重点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共同建构物理知识体系在提升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华 《学苑教育》2024,(5):70-72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高中物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有利于开发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为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开启全新的育人模式,就要建设物理课程完善新体系。课程思政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知识育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育人的双重作用,文章在分析高中物理实施课程思政重要性的同时,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协同育人的理念出发,从物理教材中深度挖掘思政素材,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以此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王丽  金晶 《科教导刊》2021,(3):55-56,17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很多高校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对学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把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和课程思政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为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以初等数论课程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教学切入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新时代教育改革目标任务出发,在物理学科课程实施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结合中学物理学科特色和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教材挖掘思政元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法,使物理课程与思政育人形成合力,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教师备课应依据核心素养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把课程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避免将"立德树人"这一重要目标丢失、架空或蜻蜓点水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1.
翁华 《成才之路》2022,(12):83-85
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全员德育和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物理教材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要深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要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把握爱国主义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契合点,将初中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育人体系的建构模式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逐步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主要建设形式以及教育体系建构模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广大教师了解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与小学阶段课程教学之间的具体联系,逐步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融入小学阶段育人体系建设环节中,凸显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建设环节中优化育人体系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将育人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思政育人理念.在高中基础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实现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所需人才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针对物理课程思政认知、需求、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调查,探究高中师生对于物理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与情感态度,为加强在物理课程中渗透“立德树人”,发展物理课程的思政功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变革育人方式,推进课程改革,数学教学需要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推进学科思政建设.文章以黄金分割为例,从黄金分割的六个教学环节具体阐述了挖掘学科育人方式的策略,即发挥学科内在力量,用数学本身魅力育人;调动数学外在力量,用数学教学环境综合育人.  相似文献   

15.
胡兰  朱丽玲 《福建教育》2023,(21):11-14
所有学科都蕴含着育人价值和德育元素。学科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清华大学附属小学通过理念引领、问题聚焦、课程建构,让学科德育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16.
秦川  肖丽霞 《天津教育》2023,(12):80-82
<正>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历史学科教学中传承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初中部编版中国历史国家课程,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对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行了特色校本化深度开发研究,建构特色校本课程有助于改变历史学科教学中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碎片化倾向,激活黄河文化育人效果,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历史教学中黄河文化育人价值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学地理课程思政既具有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又兼备思政育人的特殊属性,其课程评价对地理学科育人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CIPP评价模式对地理课程思政实施进行立体化评价:首先,通过背景评价明确中学地理课程的育人需求,将地理课程思政核心育人元素作为评价总目标;其次,通过输入评价明确落实育人目标的实践策略;再次,在过程评价中确保地理教学按照预定的课程思政目标进行;最后,通过成果评价对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检验学生思政素养的增值情况,进一步凸显学科育人成效。CIPP评价构成一个闭环,助力判断地理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学科育人的宗旨在于通过学科课程与教学实现育人价值,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明晰素养进阶路径,它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模块。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实现铸魂育人、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阵地。实现铸魂育人与学科教学并轨前行、立德树人与思政课堂同频共振,进而彰显思政魅力,积极打造“四度”课堂,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体现,也是对协同育人的基本诉求。剖析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教书与育人脱节、课堂教学思政元素单一、协同育人机制不协同、考核评价缺乏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足够重视等现象,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包括强化高校教师育人意识与立德责任、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核心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激发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动力的制度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