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多元价值观与培育价值共识并存;社会道德秩序失范与秩序重构并存;理论长远性与现实有用性的冲突.为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少年流行语可归为五类,调查发现按使用频率,讽刺、挖苦、攻击性一类的语词位列第一,绝大多数青少年在使用流行语时会刻意选择场合及对象,且对流行语在总体上持肯定的评价。现行的青少年流行语存在语言表达失范,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具有挖苦、讽刺、攻击性;暴力语言、秽语充斥其间等问题。应关注青少年流行文化,教育引领青少年价值取向;加强网上信息管理,营造纯洁、文明的语言环境;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遏制不健康流行语。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小学生流行语形成机制,并对当前小学校园出现的消极低俗流行语进行了原因分析,为引导小学生使用正确使用校园流行语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行语如反映社会万千姿态的一面镜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一般语言蕴含更多人文气息和文化价值。为从流行语动态变化中观察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探寻日本社会文化心理,通过展现和分析近年日语流行语大赏词汇,总结出日语流行语具有短小精悍、依赖性强以及层出不穷的特点,探求日本流行语背后的社会人文心理,最后得出结论: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根植于社会生活,蕴含着日本文化,从其本身来看说是语言的载体,更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网络、新闻报纸、影视等媒介的爆炸式发展,语言变异现象也随之变得司空见惯了。由于这些变异了的语言能够迎合大学生群体的使用需要,因此在大学校园中比较容易得到流行与发展。校园流行语的变异属于社会语言变体,可以使用模因的理论对它的成因和变异形式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折射了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通过对当代流行语的概念、来源、基本类型进行梳理与归纳,挖掘流行语产生与发展的背后动因,探讨流行语言的社会现象和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转型时期,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并详细说明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立足特色化社会主义新环境、结合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目标、借助校园特色文化等新载体、构建科学完善教育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促使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2015年12月15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榜单,"网络特色"是本年度的流行语的最大特点。2015年流行的词汇远不止这十个,而他们之所以会上榜的原因除了具有流行度,"合法性"以及创新性、调侃性和简明性等占有很大比例。本文将以此十大流行语为语料来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9.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大众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人类语言和思想传播的基本模式。当前大众流行语在词汇、句子和段落三个层面体现了语言模因论的特点,是一种简洁易懂的强势语言模因。大众流行语正是基于模因不断自我复制、传播这一属性才得以流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进入WEB2.0时代,校园舆论控制成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更为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校园舆情传播现状出发,分析了当今高校校园舆情传播的特点,并提出了对信息来源、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控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高校的根本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灵魂,其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育的和谐与否。德育的人本追求要求要着眼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即德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教育。生命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把生命教育纳入德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和德育和谐度,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基于文化多元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着重分析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以及相应对策。首先,阐述文化多元化的概念,强调其在社会和地区内多种文化共存的情境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接着,着重探讨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包括价值观多元化、交流与理解困难以及文化冲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大关键策略:多元文化教育、文化对话与理解、解决文化冲突,并详细阐述每个策略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建设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议与对策:转变高校教育观念,树立终生体育思想;加大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满足学生主体体育需求意识;建立各种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并落实与完善;确立高校传统体育项目并加以扶持;培育完善体育隐蔽课程,促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了孕育流行词汇的重要领地。广告创意人员捕捉并在广告作品中引入许多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与广告文案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有各自特征和不同的使用领域。本文着重分析了广告文案写作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与定型的重要阶段,教育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现状以及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原因,并就如何更好地运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聚焦于网络流行语“打工人”,从今年火爆各大网络平台的流行语“打工人”出发,讨论“打工人”的语用功能及流行根源。研究发现流行语“打工人”不仅是人们对于自己“打工人”身份的自嘲、调侃,也是对自身被压榨状态的不满与反抗,颓废的外衣下蕴含着积极因素。其流行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语言内部因素在于语言模因自身的竞争力。外部因素则表现在网络便捷性、群体意识觉醒、使用者心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言语社区为理论基础,从言语社区的定义来论证大学生群体特有的流行语言,可称为大学生言语变体。本文通过大量收集大学生所使用的部分流行语,探讨了网络语言这种语言形式为大学生流行语开拓了新的空间的根源以及对大学生流行语的态度,以树立科学的语言规范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先对《咬文嚼字》评选的2012-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基本语言形态特征、网络搜索指数及走势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其产生、流行和发展体现的语言规律及舆情和社会动因。针对近十年网络热词流行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究网络传播和流行语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环境教育力量,它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所以,给予高校校园文化正确的认识,并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合理的建设原则,去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优化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发挥校园文化相应的作用,进而保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合理利用高校第二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论述了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第二课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以及合理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以期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