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段文辉 《儿童音乐》2013,(11):76-78
在歌曲《小螺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学唱歌曲,拓展歌曲。伴随着悠长的螺号声,启发学生感受与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通过“聆听法、寻找感觉法、以情带声法、比喻法、手势引导法”等方法,把握歌唱的音准,分段学唱歌曲,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根据对歌曲意境的感受与理解来控制声音的方法去唱,唱出一幅“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的美丽画面。  相似文献   

2.
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本科还是专科,声乐一般是贯穿始终的。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发声呼吸训练,树立正确的声音理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具备演唱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及创作歌曲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声情并茂地范唱,使学生体验到歌唱艺术的美。所以,教学中的两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应找准自身位置,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聆听美妙的声音是人类的天性,人们会为山间听松、水畔闻涛的悦耳声音而触动心灵,愉性怡情。当某一天,人们发现不再满足于用语言的声音表达强烈的欲望,不再满足于美妙的来自自然的"天籁",充满人类的喜怒哀乐且能深入人心的音乐应运而生。在小学音乐课上也是一样,学生乐于聆听,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合唱教学中基本功训练》进行解析:1.视唱能力的培养。着重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2.培养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3.加强正确的咬字、吐字的训练。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唱歌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4.加强和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能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能兼听他人的声音和效果,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  相似文献   

5.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课程。是以发声技能训练和歌曲情感处理相结合,突出声乐特色的教学课。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逐步地了解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和方法,正确地理解和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具备"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力。  相似文献   

6.
多声部歌唱能带给学生美妙和谐的感受。渗透多声部歌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可从欣赏歌曲、开展活动、创设情境、创编伴唱四个方面,引领学生了解多声部歌唱的表现形式,训练学生多声部节奏的声势律动,进行多声部音高的发声练习和多声部歌唱的实践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轻声歌唱可以使学生轻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可以克服学生在歌唱时的一些常见毛病,可以抒发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故从学生上一年级起就应该训练轻声说话,轻声唱歌,这样可以形成习惯,达到保护学生的声带,能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声音统一,使每个孩子唱起歌来都能感到自豪感,愉快地享受音乐课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小学五年级是学生合唱水平的提高阶段。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在合唱教学中,如何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合唱习惯;如何让学生在合作中共享美妙的音乐,在声音具有一定美感的同时还能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等等,这些是我们在合唱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参与表现。4·通过对歌词和歌曲演唱形式地改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设想1·在学生听赏乐曲的过程中,通过律动和参与打击乐伴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2·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的过程中,把一些音乐知识,歌唱技巧、演唱形式、表现手法融入到学生在“听、赏、说、唱、做、创”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1):85-86
在小学音乐歌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遵循先入耳,后入心,再动嘴的递进原创,从小培养学生喜欢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和与表现音乐的能力。本文谈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技巧运用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歌唱教学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学生表现音乐,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歌唱教学还应立足于“如何唱好”歌曲,使关注点回到演唱上.首先,应当关注教材的研究;其次,应当关注教师自身基本功的积累;再次,关注学生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最后,要着重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增强关注意识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和音乐审美,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2.
王璐 《儿童音乐》2012,(1):52-53
初中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嗓音处于童声到成年的变声期。变声期是人体生理变化的正常反应,喉咙有暂时性的充血,分泌物过多,声带闭合差等现象出现。因此,变声期的歌唱教学,一定要注意方法。课标对初中阶段唱歌课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会歌曲,积极参与表演,而对引领学生如何演唱却关注极少,因此,初中学生虽爱唱歌,但不会"歌唱"。学生喜欢唱一些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唱课本上的歌曲,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模仿明星们,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这种心态与状态非常危险,教师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作者通过总结这几年在初中唱歌课中的教学实践,试图构造一种新的唱歌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长期的歌唱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人们用以表现现实乍活、抒发思想情感、寄托理想希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歌唱教学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教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歌唱不仅仅是声音、音乐和文学的结合,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判断力、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学得好、唱得好呢?  相似文献   

14.
真挚的情感是培养正确歌唱方法的先决条件和发出美妙声音的基本前提,这样的前提才是培养正确歌唱心理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小学音乐课应从把握音准、节奏和气息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丽 《现代教学》2013,(3):58-59
歌唱其实是一种运动,它同任何运动一样,都需要基于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以最自然、最舒展、最美的声音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是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只有当学生能准确歌唱时,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生动歌唱。只有当学生能大胆、生动地歌唱时,他们才能享受到歌唱的美妙和快乐,他们才能由歌唱走进音乐的殿堂。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我也常发现歌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音准”问题——全部齐声演唱时,总能听到个别低八度或是没有找到音高的不和谐声音,当独唱时,学生往往也会因为不够自信,导致音偏高或者偏低;学生的“节奏”问题——对于节奏感不强的学生,他们听伴奏的能力会比较弱,通常都是自己演唱自己的,而不跟随音乐节奏;学生的“气息”问题——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气息歌唱,盲目追求自己个人的音量,导致声音过大而嘈杂。因此,小学音乐课应从引导学生把握音准、节奏和气息入手。  相似文献   

16.
吕铁桢 《考试周刊》2011,(68):227-227
在学生演唱歌曲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喊唱的危害性,正确、循序渐进地掌握轻唱法,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获得美好的嗓音,感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鉴审美教育的视角,运用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如何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开掘美育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力。提出歌唱教学模块的美育要突出旋律、歌唱声音和音乐文化三个方面,以拓展美育的宽度。提出可以通过整体聆听和视奏乐句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运用试唱、跟唱、齐声演唱的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歌唱方法;通过引入课外资源,加深学生对美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正年级:五年级上学期。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苏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在充分聆听歌曲基础上学唱歌曲。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认识广西,以及了解广西壮族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壮族"对山歌"的魅力及其音乐风格特点。2、能力目标: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与活泼、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在创编山歌  相似文献   

19.
嵇书华 《小学生》2013,(12):78-78
歌唱学习内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歌唱,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识谱能力以及音乐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可以有效地发展节奏感觉和调性体验,发展学生再现歌曲情绪、意境所需要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和音乐敏感性。歌唱的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歌唱,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  相似文献   

20.
"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的内涵,把握音乐特征,以自然的声音、自信的心态、自如的表情和丰富的感情进行歌曲演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